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硫引起的高温脆性断裂是制约钢铁材料生产和使用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利用高温拉伸试验和SEM断口观察研究了微量硼对含微量硫(质量分数为0.006%)的纯铁高温塑性及断裂方式的影响,在利用扫描俄歇电子谱仪对界面偏析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微量硼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微量硼的添加能明显提高含微量硫的纯铁的高温塑性,抑制硫界面偏析造成的高温脆性断裂.微量硼的这种影响是由于硼沿界面偏析,显著降低硫的界面偏析倾向,抑制硫界面偏析引起的高温沿晶孔洞形成.  相似文献   

2.
前文已报道改进的界面电化学池测定生物碱。对于有机化合物中羧基的半微量测定过去常于非水介质中,以玻璃电极或锑电极为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或玻璃电极为参比电极进行电位滴定。药典对于药物制品中羧基的测定沿用容量分析法。本文首次应用改进的界面电化学池作为非水介质及水介质中酸碱电位滴定的终点指示器,对含有羧基的二十八种有机酸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8.04~101.90%。对五种有机酸性药物及片剂进行测定,其结果与药典法基本符合。该法具有分析快速,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终点突跃,样品用量微克级或毫克级,以及仪器简单价廉的优点。方法对于测量有机酸(特别是一些从天然植物中得到的微量有机酸)和有机酸性药物是优越的,在天然物化学及生物化学的研究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SnCu共晶钎料在波峰焊领域被公认为SnPb共晶及近共晶钎料的最佳替代合金之一,但其熔点高,力学性能不良。本文采用合金化原理,在Sn0.7Cu合金中添加微量的Ag形成SnCuAg三元合金来改善合金性能。结果表明:当Ag质量分数小于0.2%时,随Ag含量增加,SnCuAg钎料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逐渐提高;当Ag质量分数为0.2%时,SnCuAg抗拉强度较基体提高35.5%,剪切强度较基体提高46.5%。当Ag质量分数大于0.2%时,钎料合金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这主要与新相Ag3Sn弥散强化作用及母材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向钢液中加入纯铋时铋的收得率为7.54%。钢液中铋的军发过程受液/气界面的挥发反应及液相边界层中的扩散混合控制,共传质系数K23在10^-2cm/s数量级;实验得出了K23值及钢液中铋浓度的经验计算公式;还探讨了熔渣覆盖对钢液中的铋挥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SiCp/A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界面反应研究是碳化硅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研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各国研究者分别从界面反应规律、影响因素、控制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界面反应规律方面研究了Al合金液与SiC颗粒可能存在的界面化学反应、界面反应过程和界面反应模型、界面上的相等;界面反应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了界面反应与制备工艺过程、参数的关系;界面反应有效控制途径方面研究了、基体合金化、SiC颗粒表面处理、工艺选择与工艺参数控制等.今后的界面反应研究方向为:界面精细结构的研究;界面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细观受力原理,引入摩擦学细观摩擦理论。根据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反向剪切试验、黏性土与多规格混凝土齿板界面直剪试验证明黏着—犁沟摩擦理论应用于黏性土—混凝土界面的正确性,该理论在细观级别的解释优于库仑强度理论,合理的解释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摩阻力的组成。基于黏着—犁沟摩擦理论的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的实际接触面积与法向力呈线性关系。黏着—犁沟理论结合GW随机表面模型将宏观界面受力分解到细观颗粒级别,为桩土界面的颗粒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运用EET理论对A l-M g-S i合金GP区(L10型,下同)、β相(M g2S i)与基体的界面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着重从界面电子角度反映时效过程中GP区、β相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质、界面原子状态变化及界面对合金有关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原子状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A l-M g-S i合金GP区与基体界面电子密度在一级近似下连续,GP区粒子易于长大,而β相不连续,抑制了β相再结晶晶粒的长大,但它在高应力下呈现连续,从而提高合金变形抗力。当界面最稳定时,GP区与基体界面的结合强于β相与基体界面的结合,当界面处于非稳定的临界状态时,与最稳定状态相比,GP区与基体界面结合能力下降,而β相升高。最稳定状态下的界面与体内各原子杂阶相比,GP区界面各类原子杂化能级总体上升,β相界面各类原子状态没有变化;当基体界面电子密度由最小值过渡到最大值时,GP区与β相中S i原子的杂阶均降低;GP区界面处基体A l原子的杂阶不变,但β相界面处基体A l原子的杂阶上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端智能手机的发展,触屏手机游戏在游戏开发中逐步成为新趋势、新亮点。而对于触屏手机游戏的界面与交互设计方面,除了几款较为流行触屏手机游戏的界面与与交互设计尚可之外,普遍触屏手机游戏多数处于普通电脯游戏界面及交互设计的水平。随着触屏手机游戏的不断开发与创作,其界面及交互设计的研究被日益重视起来。通过调查目前流行触屏手机游戏的界面与交互设计的用户体验,找出目前界面与交互设计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统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细观试验采用界面端部脱粘时的剪切应力作为界面剪切强度的表征,而理论分析表明双材料界面端应力场存在奇异性。在分析拔出试件界面端应力奇异性的基础上,对钢棒/环氧复合材料在宏观尺度进行断裂韧性的试验测试,所得结果与压入试件界面端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不同类型界面端断裂韧性也不相同,其中原因有待深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碱浓度、相同界面张力的三元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不同。除了体系黏弹性差异之外,影响驱油效果的因素还可能与界面黏弹性有关。针对这一现象,分别使用相同界面张力、不同界面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和相同界面黏弹性、不同界面张力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油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油水界面黏弹性、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界面黏弹性均对驱油效率有影响,降低界面张力和界面黏弹性均有利于残余油乳化及驱油效率的提高;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低、界面黏弹性低,驱油效率高;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上述规律与贝雷岩心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辽河兴隆台油田,研究了原油与NaOH , Na2CO3等碱液间的动界面张力,着重考察了碱、聚合物复合体系对油水间动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与碱水间的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为一动态变化过程;聚合物的加入,使原油与碱水间的动界面张力降低;碱浓度越高,原油与碱水间的平衡动界面张力越稳定;生物聚合物对碱水驱动界面张力影响特别敏感(即更有利于降低动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2.
纤维薄板与混凝土界面应力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碳纤维薄板增强混凝土三点弯曲缺口试件中薄板与混凝土的界面的应力场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并对界面与缺口端部应力场的关系,以及界面的剥离长度对应力场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薄板与混凝土的界面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当纤维薄板与混凝土结完好时,构件的强度由界面所控制,当界面发生局部剥离破坏时,剥离长度将是影响构件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对不同含水率下与不同法向应力下的膨胀性土的界面抗剪强度-界面剪切位移曲线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室内膨胀土-混凝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各含水率对膨胀土-混凝土界面各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均无应变软化现象,基本符合应变硬化模型;含水率的增长,对界面抗剪强度有较为明显的劣化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也随之愈发滞后;同一含水率的界面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较好地符合摩尔-库伦强度准则,随着含水率的逐渐增长,界面抗剪强度也呈现递减态势;界面黏聚力先呈增长态势,后呈逐渐减小态势;界面等效剪切模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通过微观角度对界面黏聚力和界面内摩擦角引起的界面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机理性的分析。界面内摩擦角则随着含水率增加逐渐地呈现反比例函数降低态势,引入界面摩擦系数,进一步细致分析界面摩擦力学性质,同时修正了界面黏聚力和法向应力对界面摩擦带来的较大影响,针对于浅层边坡土体与桩基础的摩擦估算,考虑到法向荷载对于界面摩擦系数影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贝雷岩心开展三元体系界面张力与驱油效果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越低,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越快,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时间越长,化学驱提高驱油效率越高。提出用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S作为评价复合体系界面张力性能的指标,建立超低界面张力作用指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式,得出体系界面张力和驱油效率均满足现场实际要求的复合体系的标准为S1 000。  相似文献   

15.
钢与混凝土界面的基本物理参数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了解组合梁中钢与混凝土界面上粘接力及摩擦系数等基本物理参数的大小,通过一系列试验测试了工程上常用的钢与混凝土界面涂装形式的黏结强度和摩擦系数.设计制作了16组试件测试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抗剪黏结强度,考虑了试件界面尺寸效应、不同界面涂装形式及不同的法向压力的影响;设计制作了6组试件测试不同界面涂装形式下的钢与混凝土界面抗拉黏结强度;设计制作了6组试件测试了不同界面涂装形式下钢与混凝土界面的静、动摩擦系数.研究表明:界面尺寸效应对钢与混凝土界面的强度影响不大;界面涂装形式对界面的黏结强度影响较大,抗剪强度在0.04~0.28 MPa之间,抗拉强度在0.38~0.82 MPa之间,静摩擦系数在0.73~1.06之间,动摩擦系数在0.5~0.74之间;法向压力对界面的剪切黏结强度影响较大,且满足库仑摩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具有非理想界面的椭球形夹杂的本征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设夹杂与基体的界面为非理想的,界面两侧的切向相对位移与切向应务成线性关系,对嵌入无限大基体的椭球夹杂与基体在本征应变场下的弹性场进行分析计算,给出了不同的界面刚度下界面处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有机发光器件(OLED)以其轻薄、柔性、可折叠、低功耗、面光源和响应快等诸多优越性能已成为下一代全彩柔性或硬底显示、固态白光照明的材料,在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对于液晶显示屏与LED照明,OLED的效率较低和稳定性较差,已经成为制约OLED发展的两大技术瓶颈。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OLED的效率的稳定性与器件中的界面结构与界面特性紧密相关,为此开展OLED界面研究,探寻改善器件性能的新途径成为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OLED界面研究对器件性能调控的重要作用,随后结合本课题组最新的界面研究成果,分别从阳极/有机层界面、有机层/有机层界面、阴极/有机层界面和有机层内部界面等4方面介绍了OLED界面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OLED界面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自聚集作用使体相溶液和界面协同与融合。溶液和界面聚集结构研究是表面活性剂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软物质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近年来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溶液聚集体构筑、聚集体结构(特别是囊泡相)和性能以及界面自组装结构薄膜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胶体与界面(表面活性剂)科学研究中的新观点——自组装聚集结构使溶液和界面协同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应用沟槽式界面粘度计和改进的测定方法,测得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表面粘度和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粘度,结果表明,聚表二元体系表面层的流变性不同于它与油相之间界面层的流变性;提出了能够更好地描述界面流变性的无因次界面粘度,它排除了体相粘度的干扰;聚合物浓度显著影响界面流变性,当聚合物浓度位于其临界聚集浓度两侧时,聚表体系的无因次表面粘度和无因次界面粘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20.
工程项目合同界面有效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海燕 《工程与建设》2010,24(3):419-421
文章分析了工程项目合同的特性,基于现代界面管理理论研究了工程项目合同界面的有效管理。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对工程项目合同界面进行了定义与分类,界定合同界面的有效性。结合系统论构建了合同界面有效管理的判定模型,该模型能够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与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