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2.
云南马铃薯储藏害虫及其特征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发现云南储存马铃薯中的3种储藏害虫,经鉴定分别是马铃薯块茎蛾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康氏粉介Pseudococcus comstocki和食酪螨Tyrophagus sp.,并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害虫主要危害马铃薯的芽,3月达到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凉山州气雾栽培法生产微型马铃薯营养液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原原种气雾栽培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相较传统栽培方式,具有较多优势。调控营养液营养元素是获得马铃薯原原种高产的关键技术。以马铃薯"米拉(Mira)"品种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在水培壮苗培养阶段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改良霍格兰营养液中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的比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即优化霍格兰)的营养液中三者的比例为:硝酸钾645 mg/L、磷酸二氢钾230 mg/L、硝酸铵120 mg/L,采用此营养液用于后续的原原种气雾栽培试验。优化霍格兰在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阶段与改良霍格兰和荷兰配方相比,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但是匍匐茎数和匍匐茎分枝数低于后两者。在雾培马铃薯结薯期,与营养液中采用230 mg/L磷酸二氢钾喷雾相比,330 mg/L磷酸二氢钾喷雾可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530 mg/L的磷酸二氢钾喷雾可显著增加单粒重和最大单薯重。雾培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可采用不同的营养液,但需要加以验证才能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非生物因子诱导马铃薯块茎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些非生物因子诱导马铃薯块茎抗立枯丝核菌病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温度35 ℃保持4 h;紫外线(λ=230~265 cm)垂直高度为30 cm时,照射15 min;pH 5缓冲溶液20 min;质量分数为0.01%氯化钾120 min;48 h连续黑暗等非生物因子单独处理后,均可显著增强马铃薯块茎对立枯丝核菌侵染的抵抗能力,且能够同时抵抗其他几种供试病原真菌的侵染,使这些非生物因子处理后的马铃薯块茎具有一定的广谱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PSTV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应用往返电泳和银染色测定了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分布。结果发现在休眠块茎的顶部、髓部和脐部均含有PSTV。试验表明同一植株的不同块茎以及同一块茎的不同部位中PSTV的浓度是不同的。打破休眠期后,PSTV浓度明显增加。试验证明通过往返电泳和银染色能够迅速和准确地测定块茎不同部位中存在的低浓度PSTV。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诊断马铃薯块茎中的PSTV一种常规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块茎蛾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云南省马铃薯块茎蛾的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状况等进行了分析阐述.指出了马铃薯块茎蛾的研究现状和目前我省马铃薯块茎蛾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马铃薯块茎蛾防治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一种简便、快速、可靠,同时又适合大量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测定的PCR检测技术,同时改进了转基因植物中总DNA提取方法,并且用窄缝转移杂交测定了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  相似文献   

8.
1997年春季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石纯和北景缚的万塘,百洞进行进行日本马铃薯品种:97001、97002、97003引种试验。结果是3个品种在3个不同生态条件产能成活,无病虫害发生,都有开花习怀。品种97003平均株高50.3cm,分枝2-3个,比其余2个品种长势好。播种至出苗时间需要25d-27d;营养生长时期;品种97002,27.6d,品种97001,26d,品种97003,24d;生殖生长时  相似文献   

9.
定西市主要栽培马铃薯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西市广为种植的7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分析的8个农艺性状中,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块茎形状、皮色、肉色,熟性和生育日数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在芽眼深浅和芽眼多少等方面的差异较小;在测定分析的5个营养成分中,不同的品种所含营养成分的比重各不相同,依其所含营养成分的不同,可将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分为菜用型、淀粉加工型、薯条炸片加工型等不同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
试验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马铃薯品种L-55、T-66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以期选育出优异的种质资源或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同一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群体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在改良一些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上比较有效。马铃薯的大多数突变都是隐性突变,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15GY,从M2后代群体中评价出41个优株系供进一步鉴定,^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施肥量和密度组合处理条件下,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前期大于后期。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施肥量达到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氮、磷、钾、密度对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各个因素组合的选优与总叶绿素相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为1.85 mg/g,相应的最优肥料密度组合的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为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密度:6万株/公顷。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盛花期、终花期的叶绿素总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差异,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并与理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5年马铃薯的育种研究,已创造筛选出10份2n配子频率30%以上,花粉育性强、抗青枯病与病毒病、晚疫病抗性较好、产量高、块茎性状较好的2n配子材料,并与一批优良的4X普通栽培种杂交,获得了45个4X-2X杂交组合,80441粒实生籽。从目前实生苗的长势长相来看,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衍生于常用载体pBI 121的4种表达载体所获得的马铃薯转基因株系进行了PCR骨架整合分析,结果表明,左边界序列和短片段骨架基因更容易整合进基因组中,转入基因组的载体骨架片段的大小也不一样.这说明在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中要注意骨架载体是否转入,以便消除生物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呼和浩特晚疫病严重年份,田间抗病性最强的马铃薯品种为同薯8号、克新1号和克新4号,其次为宁薯6号.抗病机理制是茎叶和块室组织抗Phytophthorainfestans传播.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三个正交区组的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乌兰察布地区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和有机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明显提高。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了在本试验地条件下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的配方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甘肃马铃薯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肃省马铃薯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到8种病原真菌,引起6种贮藏期真菌病害,分别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m infestans)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马铃薯早疫病,茄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引起马铃薯黑痣病,具柄细基束梗孢(Cephalotrichum stemonitis)引起马铃薯褐腐病,Verticillium tricopsis引起马铃薯萎蔫病,Fusarium solani和F.sambucinum引起马铃薯于腐病.马铃薯为V.tricopsis的新寄主,具柄细基束梗孢(C.stemonitis)引起马铃薯褐腐病、F.sambucinum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在我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主栽优良甘薯品种的茎尖培养脱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重庆市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来源于薯块萌发芽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其成苗率最高,达53.2%;连续两次进行茎尖培养可明显增强脱毒效果;对于甘薯病毒病的检测,反转录PCR法(RT-PCR)比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NCM-ELISA)更灵敏和可靠。  相似文献   

19.
合适的启动子有利于基因的高效表达.本研究从鄂马铃薯-3中克隆了低温诱导的启动子(CIP),并调控转化酶抑制子基因转化马铃薯植株,以抑制马铃薯块茎发生的“低温糖化”.实验结果表明,克隆的CIP与报道的低温诱导的启动子序列同源性达98.9%,含有启动子的典型结构.构建CIP与转化酶抑制子(St-VIF)基因的载体成功转化马铃薯并获得转基因株系.转基因株系收获块茎在4℃和20℃贮藏lm,Nothern杂交显示St-VIF基因在4℃大量表达,检测转化酶活性表明,与对照比较液泡转化酶活性大大降低,说明通过低温诱导CIP调控St-VIF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从1969年到1985年17年期间测定了呼和浩特郊区所种植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成分。查明在晚疫病流行年毒力强的生理小种常常出现或出现比较早。在晚疫病发展受到抑制的年份,通常生理小种1;4和1.4占优势。马铃薯块茎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毒力和晚疫病流行有一定关系。我们查明在马铃薯混合种植时的晚疫病流行早的份,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早熟易感品种块茎中越冬。我们结论是对于晚疫病菌复合生理小种出现来说与新的性基因存在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