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韩愈是我国古代一个杰出散文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从古以来,对他的散文和文学理论的评价就一直存在着分歧,至今仍未统一,本文拟就他的散文及其创作,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文艺理论界的同志们。(一)韩愈在给诗人孟郊的赠言《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文学主张。他认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的意大利,文艺事业正遭受着空前的苦难。最近美国的“商业周刊”和“纽约时报”以报道生意经的笔调说:号称“意大利荣誉”的意大利歌剧由于经济困难而面临厄运。如果短期内筹募不到二百四十万美元,意大利的歌剧院(包括米兰、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另外六个省的歌剧院)都将被迫在数星期之内关门。“意大利歌剧头上悬着利斧”。在欧洲,歌剧院向来都是亏本的。政府的补贴已经成为歌剧院维持体面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就是曾经向世界贡献过但丁的意大利也不例外。意大利的歌剧院每年从政府得到六百七十万美元的补贴。靠着这笔补贴,它们的歌星、舞星、名演员、大指挥们才能在豪华瑰丽的舞台上施展身手。在修养很深的艺术家像大歌星玛丽亚·卡拉斯等的经常演出的情况下,意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致徐懋庸的一封信中说:“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这正如芝麻油原从芝麻打出,取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样。”这段话,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来源于社会,又反过来给予社会以巨大的影响。鲁迅是按照他的文艺观进行创作的。他认为“文艺大慨由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中去。”(见《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岐途》)他生活在半封建  相似文献   

4.
但丁和鲁迅虽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但在世界文坛上却都是享有盛名的大师级的作家。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动机及其功能;但丁的《神曲》与鲁迅的作品在创作动机上的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纪昀的诗歌中多歌功颂德之作,不过有少数述怀、纪行的诗歌清新可诵,不仅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也很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其以儒家正统诗学为标准的诗学理论。他的诗歌突出了儒家的政教作用;符合"知人论世"的儒家观念;诗歌又颇有寓意,正是儒家的"言在此而意在彼"。  相似文献   

6.
鲁迅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更兼涉美术、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领域,他笔下诸多经典的文学意象呈现出文学之外的鲜明的跨艺术特征。梳理以《野草》为代表的鲁迅式文学意象,从建筑、美术、音乐乃至伦理学角度探寻鲁迅文学意象的复杂成因,指出鲁迅式意象的跨艺术之美不仅凸显出鲁迅的艺术素养,更是鲁迅个体生命体验和复杂情感的艺术折射,具有跨越艺术界限、超越现实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7.
孕育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薄迦丘的意大利,对欧洲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颇具影响。我国对意大利文学的研究起步很早,却仍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方法单一、视野狭窄、人才匮乏。简单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研究者常常遇到的困难,并就走出困境提出了建议,从孔子关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在研究方法上“突围”,以拓展中国意大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战场。  相似文献   

8.
但丁的新时代精神体现在对维吉尔、贝雅特丽齐、上帝和意大利民族国家观念的表达上。从作品分析人手,阐述了但丁思想中对理性的尊重,对上帝的信仰和意大利民族国家意识自觉的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竹诗     
有人说:“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讲,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汉字韵文学就是一种‘联想文学’。” (周汝昌语)几乎围绕着每一个字、词都有很多的历史文化的丰富联想。而由此义到彼义的咏物诗,可称是典型的“联想文学”。前人对咏物诗有两说,一载杨载《诗法家数》中:“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一载王士桢《带  相似文献   

10.
红海的对岸已经爆发了炮火的红光,意大利法西斯黑衣队劫夺阿比西尼亚的战争开始了.墨索里尼年来常破口虎叫的让世人听听法西斯机关枪的歌声,果然意国黑衣队的黑挺挺的机关枪要向非洲阿比西尼亚的黑人面前演唱了.墨索里尼为什么要夺取阿比西尼亚?因为阿比西尼亚是比意大利大四倍的肥美土地;所以意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台湾现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其形成方式以台湾作家自觉积极谋求为主,也有鲁迅对彼岸文学的热情关注和有力支持.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精神人格和文学思想两个方面,对彼岸文学的前行方向与品格风貌有重要作用.台湾作家的“鲁迅情结”是对大陆新文学向心力的具象表现,是两岸新文学强韧的内在纽带,也是推动彼岸文学在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河床里向前奔流的强大内驱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日现代文化交流史上,鲁迅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论对日本了解之深,与日本文化人交流之广,在日本知识界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现代中国没人能够超过鲁迅;也正是在日本,受“弱国子民”的屈辱和愚昧麻木状态的双重刺激,鲁迅弃医从文,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转折。据一名日本汉学家考证,鲁迅最后的墨迹是用日文写的便条,最后访问的是一个日本青年的家,最先赶到他临终床前的是三个日本人,由此可见鲁迅与日本关系之深。  相似文献   

13.
<正> 加拿大文化人类学家弗莱指出,神话中最中心的故事是寻求,此话不无道理。古希腊的伊阿宋历尽艰险去寻求金羊毛;亚卫神给古希伯莱人始祖的第一道命令是“走出去,离开故乡”,去寻找乐土;中国最早的善射之神后羿和古巴比伦的英雄吉尔伽美什都曾寻求过不死之药。后来,寻求成了东西方各民族文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母题,寻求意识也随之愈加强烈。唐僧率领神通广大的弟子们去西方寻求真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也在所不辞;但丁寻求天堂  相似文献   

14.
《民国十年日记》是“五四”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王统照的“生活实录”,已经过去80多年了。这部《日记》的第一部分,忠实记录了王统照在新婚后不久,与玉妹一见钟情,在婚姻与爱情之间,演绎了一场痛心疾首的人间悲剧。就作品看,淋漓尽致地记录下自己的相思之苦,声泪俱下的控拆了命运的残忍冷酷,其情之真挚而婉约,其文之美妙而凄惨,在哀情小说中绝无愧色;另外,“这部日记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发掘出的极少数活生生的历史见证之一”(王立诚),也记录了文学研究会的社会交往和活动,是很有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王统照的《春雨之夜》倡导爱与美的主张,可以在这里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5.
鲁迅留学日本时期,即明治三十五年至四十二年,在日本文艺界,正是自然主义文学占据主流地位、覆盖整个文坛的时期。鲁迅也恰恰是在这一时期弃医从文,放弃自己所学的医学专业,转向他当时认为比医学更能改变人的内心世界的文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剖析自然主义对鲁迅产生的影响,本文着重在鲁迅作品中寻找自然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西方文学向中国日渐浸透,终于击破中国旧文学的封建壁垒,达到中西合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从内容、形式的凝固模式中挣脱出来,自觉地走向世界的时期。鲁迅则是这一时期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文化巨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根柢,而且很早就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阅读过大量西方科学和文学书籍,译述过《斯巴达之魂》、《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外国文学作品,撰写过介  相似文献   

17.
具有健全人格,拥有健康心理是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新课程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的宏伟教育目标,这一目标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实行语文课程的德育渗透呢?所谓"浇花浇根花才旺,育人育心心才正"。而文学的润"心"细无声值得一试!巧用课本文学,挖掘课本文学的德育潜质,让文学与精神相遇相撞,无声启悟于心灵。让学生从文学中解读自我弱点,从文学中确定自我方向,从文学中把握人生态度;愿语文教师都携起手来,极力引导学生在与文学的对话中净化心灵,让文学育人育心。  相似文献   

18.
文学鉴赏文学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鉴赏与文学研究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对于文学问题的两种精神活动,二者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标中各有自己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合理安排各自的比重,不能顾此而失彼。  相似文献   

19.
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对美国文学予以关注。他对爱伦·坡、马克·吐温、杰克·伦敦、辛克莱等人评价较高,并与一些美国作家结下了深厚友谊。鲁迅对美国文学的历史与现状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的创作也曾受到美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苦闷的象征》是厨川白村的遗作,也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鲁迅的关注。由于鲁迅等人的积极译介,厨川白村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领域名声鹊起。他的文学观契合了鲁迅当时的文学思想,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创作。学界关于厨川白村与鲁迅的比较研究尚处于一般引述状态,而关于厨川学术思想的渊源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厨川白村文学思想的显性源头在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之中,而其隐性的渊源则在马克思学说中。马克思的劳动学说是厨川白村改造日本国民性的重要参照,这也是《苦闷的象征》超越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