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专利引文评价是当前国际情报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情报学文献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专利引文评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研究领域,其理论与方法主要建立在法学、科学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国内从事专利引文评价研究的机构主要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及中科院相关院所,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专利质量评价、专利价值评估指标构建、技术创新路径发现、专利战略制定、专利网络分析及可视化、科学—技术关联探测等方向。  相似文献   

2.
专利引文包括专利发明人引文和专利审查员引文,人们在进行专利引文分析时通常把两种引文一起作为统计数据,对于这两者的引文之间的差别及对引文分析结果的影响尚无人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专利引文及专利引文分析的相关情况,分析了专利审查员引文与专利发明人引文之间的差别及其对专利引文分析结果的影响,例证了专利审查员引文分析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指出了专利引文分析的关键问题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国专利数据库、欧洲专利局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数据库、日本特许厅政府网站专利数据库、印度国家信息中心专利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并对它们的检索界面、检索字段、布尔逻辑算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基于专利价值链理论,构建了一套专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专利活动中遭遇风险的程度。利用专利基本活动中的4个关键指标,即专利质量水平、专利转化能力、专利纠纷风险程度和专利贸易国际地位,对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中国进行比较分析,得出2006-2015年,中国的专利发展“快而不高”“大而不强”,但与其他专利强国相比,在专利价值链关键环节的竞争中,中国不占优势,甚至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尤其专利使用费逆差越来越大,对国家经济安全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分析前人对零被引的研究成果发现,"零被引"的定义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即只考察同类数据库中的引用情况。分析CSTPCD 2009-2012年的科技论文与引文发现,期刊论文引用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存在专利数据库中的"零被引专利"在科技论文中却有较高的引用次数。以其中1件"零被引专利"CN 01134280.3为例,从技术内容解读、10篇施引文献及其内容分析,展示了该项技术发明影响的研究主题,并通过文献调研解析了该项研究成果的工业化应用。基于钱学森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理论,探讨了使用较高科技论文引用次数的"零被引专利"及较高专利引用次数的"零被引论文"定量分析技术科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2,(6):70
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创新高尽管全球经济仍处低迷,但2011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下《专利合作条约》框架内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仍创下新纪录,达181900件,比2010年增长10.7%,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中国、日本和美国占了总增长的82%。从专利申请增速来看,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纷纷创下两位数增长。不过,美国仍是《专利合作条约》体系的最大用户,其后依次是日本、德国和中国。中国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7.
利用专利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知识图谱技术相关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发展概况、专利价值、专利地图、技术热点、技术演化等方面揭示全球竞争态势,并着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专利布局情况,为中国知识图谱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图谱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态势活跃,中国占据专利申请数量领先优势,集群科研创新氛围浓厚;中国专利技术布局侧重于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研发;中国在全球专利市场布局规模、关键技术原创性方面与美国有一定差距,核心技术存在被国外机构卡脖子的风险,需挖掘开发高价值技术成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18,(10):28-32
本文基于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从专利数量、申请趋势、被引频次、地域布局等多个维度分析全球各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的技术竞争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是电动汽车申请专利大国,技术发展活跃;日本、美国和德国专利质量高,技术占据竞争优势;全球巨头企业主要在本国、中国、美国进行技术布局;中国近十年内在电动汽车技术上取得巨大进步,发明专利总数排第二;中国企业相较日本、德国、美国、韩国技术实力仍稍显弱势,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提供的数据,对中国、印度、巴西三国的在美发明专利发展情况进行了时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RCI指标法对三国的专利技术领域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虽然总量和增速上具有优势,但专利整体反映出的技术水平还不高;印度专利质与量结合相对而言更为合理;巴西在三国比较中质与量都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ICT领域世界专利格局与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专利是决定标准竞争的母国优势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在国际、国内和中国国内的专利地图中均处于强势,中国居于劣势地位。这种格局降低标准化效率,蚕食了标准竞争力。中国标准要赢得国际竞争,最紧迫的任务是瞄准标准战略展开研发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实施专利策略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拜杜法案》及其成效对全世界大学一产业知识转移政策的冲击巨大。受其影响.日本和中国分别在1999年和2007年制定了日本版的《拜杜法案》和中国版的《拜杜法案》。然而,日本版《拜杜法案》制定之后并未立竿见影,反而是在2004年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之后才初见成效。通过关、日、中的深度比较和案例分析发现,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专利管理方面的自主和灵活程度是充分发挥《拜杜法案》政策潜力的重要条件。中国未来政策调整的重点是,在完善大学-产业知识转移机构和机制的同时,对大学进一步赋权和放权,促进大学一产业知识转移途径更加多元、更有弹性、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印度已率先进入人才、资本双重驱动的“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时代”,由此,美国高科技行业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已形成“印度化”趁势。从发展态势看.包括苏州在内,中国一大批硅谷也能成为中国知识经济移民大规模进驻西方就业市场的“移民发动机”。从发展潜力看.中国进入“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时代”的规模和力度将远远超过印度。中国的科技崛起.可能绕不过美国高科技行业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的“中国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驼峰"航线产生于中国抗战最危难的时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困难最危险的航线,是二战中最庞大的空中运输规模体系,是抗战后期开展外贸和对外交往的最主要国际通道,是东方战线上最受关注的战略航空线,同时也是集战争、勇气、友谊为一体的最著名的航线.  相似文献   

14.
2001年“9.11”事件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提出新安全观,美俄中三级、欧盟、德日、印巴和以巴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矛盾冲突也呈新的走向,对此中国应该采取一定对策。  相似文献   

15.
“驼峰”航线产生于中国抗战最危难的时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困难最危险的航线,是二战中最庞大的空中运输规模体系,是抗战后期开展外贸和对外交往的最主要国际通道,是东方战线上最受关注的战略航空线,同时也是集战争、勇气、友谊为一体的最著名的航线。  相似文献   

16.
1937年9月-1942年8月,胡适在美国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任大使期间,在经费困难和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与美国上层频繁接触,获得了美国的两笔贷款,为抗战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豁出性命讲演,宣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为抗日作舆论宣传。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他人的误解,以及与宋子文之间的龃龉,最终被蒋介石免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对外开放及国际技术交流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分析发达国家来华专利布局,可向我国相关企业提供行业技术情报,为企业制定专利发展战略和对策提供参考。为了解交通工程领域国外在华专利布局情况,采用分类号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检索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4 个国家或地区交通工程领域来华专利文献,建立了交通工程来华专利数据库,分析了交通工程来华专利申请趋势以及近年来交通工程领域技术热点,最后从国家、行业、企业3 个层面给出了公路行业交通工程领域专利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是目前世界上安全困境体现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具体表现为:朝鲜与美、韩、日之间的对峙,中、日两大国间的相互猜忌和提防,美国对中、俄的防范等方面。其成因可归结为历史恩怨、现实竞争、机制缺乏、地缘独特、外部干扰等方面。化解安全困境,铸剑为犁,是东北亚地区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不仅专利申请量显著低于中国,在其知识产权挖掘、部署、养护能力方面也落后于中国,但从国际市场的知识经济竞赛能力看,印度仍被看作是知识产权大国。其原因主要是,在知识产权产业链上,印度更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经营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印度知识产权发展的策略与成为知识产权大国的缘由,并对中国防范知识经济的结构性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中美稀土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的贸易网络模型,识别了2007—2021年中美稀土贸易的直接与间接路径,测算了中美贸易路径稳定性与中美贸易路径最低成本,分析了中美稀土贸易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中美稀土贸易模式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中美国际分工角色持续深化;(2)随着中美稀土贸易路径的不断发展,中国实施稀土贸易限制的有效性和可能性进一步降低;(3)中美在稀土贸易中的依赖呈现互补趋势,为两国的稀土产业和贸易合作提供契机。从国内产业升级、保障原材料供给、强化国际合作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稀土产业稳定有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