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发强度一直是衡量企业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我国企业“重投入而轻产出”的现象十分严重,现有理论方法对企业开展精准而全面的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尚有不足。如何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是提升企业创新效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助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关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研发投入产出效率的分析:首先,对研发和创新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梳理,为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根据企业多维度、多样化的评估需求,分层构建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阐述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评估模型的评估方法、优劣势以及我国企业的适用场景,为企业提升研发水平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技术研发进度不同于一般工程进度,不适合用数值精确表示。云理论是一种用于处理不确定性和含糊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可实现概念与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研发项目技术进度评估对于制订项目技术进度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发项目特点,以技术重要度为权重,提出基于云模型的技术进度评估方法,解决了技术进度评估模糊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研发项目价值评估的刚性化,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价值,可以将模糊理论的柔性特征结合实物期权评估方法.对于风险高、耗时长的项目,首先寻找一个分阶段的组合期权,然后将其中的各参数根据梯形模糊数原理作模糊化处理,并用模糊算法修正该组合期权模型.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净现值法评估和不分阶段的模糊期权定价都显然低估了风险价值,而分阶段模糊组合期权定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项目潜在价值.参数模糊化和分阶段组合期权的模糊算法是关键点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4.
基准地价评估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在目前大中城市土地定级估价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绵阳市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介绍了基准地价评估信息系统的设计的实施。该系统在设计过程遵循规范化、完备性、括充性、实用性等原则,实现了城镇基准地价评估的自动化,具有数据维护、处理、查询、显示和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6.
以2008—2015年处于试运行期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研究对象,对中关村企业在2008—2015年享受该政策的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政策试点的有效性。根据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logit模型做回归分析,分析企业科技活动内部支出和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享受研发加计扣除额的相关关系;通过反事实的倾向性得分匹配法研究相关企业在科技活动内部支出水平和企业研发人员投入水平的变化。通过研究得到,企业研发加计扣除额与科技活动内部支出、人员投入呈正相关关系;享受该政策的企业比未享受该政策的企业,在科技活动内部支出水平和企业研发人员投入水平上分别高出0.89%和0.74%,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从以上2个方面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试点政策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构建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最优组合权重赋权模型,对上海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198项专利产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创新点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正负理想点构建优化的组合赋权模型,避免了现有研究中没有考虑专利是否能够成功转化的弊端;通过中位数检验验证了平台效率评估模型的合理性,避免了现有研究忽略对平台专利转化效率测度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的缺陷。实证发现,该研究构建的组合赋权模型专利转化风险鉴别能力(Z=5.546)较高,可以较为科学地判定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的实际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察素齐镇土地市场特征,选择的基准地价评估途径和测算方法,经模型拟合、检验,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基准地价,并对其评估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就城镇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思路,路线,评估区的确定,基准地价测算基础及其宏观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商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土地级别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级差收益递减原理,分析了商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原则、方法和评估模型,并利用铺面租金剥离法测算了铜川市商业用地的基准地价(包括路线价和区片价),为铜川市住宅、工业、科教文卫及综合用地地价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逊 《科技与经济》2021,34(1):16-20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江苏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多处于前期建设阶段,地方管理部门在机构管理上缺少统筹和顶层设计,仍较多关注机构的建设数量和规模,也缺乏符合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周期特点的评价体系.以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为案例,通过剖析其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模式,分析新型研...  相似文献   

12.
研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发展,日益呈现产业化的特征,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并且发展迅速,而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对研发产业的内涵和发展水平的认识还没有达成共识。从研发产业的内涵出发,研究了研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力资源投入、经费投入、研发产出、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六方面初步构建了研发产业发展水平的评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水利科技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按照投入产出渐进变化的基本规律,淡化既有存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透过投入差异看产出结果的不同,将评价着眼于投入-产出的效益之上,综合反映水利科技项目投入产出比,从而分析水利科技R&D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可知,水利科技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较为可观,而在科技论文、著作、及专利等直接科技产出效益相对不明显;项目经费的投资效果表现较稳定,而各项目的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地区间科技人才素质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水利科技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源,科技研发经费的配置决定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经历了多次波折,但中国科技研发经费整体经历了快速增长,其重点经历了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国现有的科技研发经费结构体系和管理体系。梳理了中国科技研发经费体系的发展演变及改革动向,提出了几个重点的发展阶段;通过研究经费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科技研发经费体系的投入和支出结构,讨论了中国区域的研发经费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大型航天研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特点,根据网络分析法(ANP)建立大型航天研发项目风险评估的网络结构模型,确定了所有风险指标的权重;引入模糊综合评价(FCE)的思想和方法,提出大型航天研发项目风险评估的ANP_FCE模型,并结合某航天研发项目描述模型的建模过程,确定项目的综合风险水平和关键风险因素,为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即使发表了很多科学论文,申请了很多发明专利,也未必能有效地促进本国的创新发展和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不仅要通过研究开发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而且还要通过研究开发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虽然高校在开展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更高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产出效益,但是政府投给高校的研发经费占比却严重偏低,以致在校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在美国已开始严控中国理工科学生和学者赴美交流,中美技术战将陷入长期化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高校的研发经费投入,尽可能地将政府投给高校的研发经费占比提高到30%以上,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准,从而为高校提升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具有2个竞赛参与人的研发竞赛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分别探讨了研发质量随机环境和研发质量确定性环境下竞赛参与人的均衡策略和竞赛发起者的期望收益。研究发现:在研发质量随机环境下存在着参与人的纯策略纳什均衡,而在研发质量确定性环境下只存在竞赛参与人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当2个竞赛参与者的研发效率相同时,竞赛发起者的期望收益皆随参与者研发效率的降低而降低;当竞赛参与者研发效率的差异低于一定程度时,研发质量随机环境下的竞赛发起者的期望收益要低于研发质量确定环境下的期望收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9-2007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脉冲法和面板法实证分析了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在1999-2007年期间,显示1999-2007年在大部分省份地区1999-2007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表明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地区间技术回流效应远远大于扩散效应,也导致了西部落后省份在这场技术大比拼中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3)R&D投入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地区经济总量差异对R&D投入效率的影响.正是这两种效用,从理论上说,R&D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19.
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同样是一把双刃剑。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创新系统的提升提供了跨越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为东道国的企业和国家创新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趋利避害、化压力为动力,如何在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中掌握主动,是各国各地区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