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大量开发利用存在的技术瓶颈和减排二氧化碳的效果,认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正处在持续增长期,未来40年内可再生能源不可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化石能源仍将是我国能源的主体,提出减排二氧化碳、发展低碳经济,要首先重视节约使用化石能源。归纳了我国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约使用化石能源的对策,一是确定比较合理的GDP增长速度,建立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二是建立化石能源加工利用过程全寿命周期能效及二氧化碳排放的评价方法,通过不断优化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三是从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状况出发,研究建立符合国情的低碳现代化生活消费模式;四是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行政手段鼓励和强制节能;五是加强节约使用化石能源的技术、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化石能源的优化利用和节约使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节能减排的资源与环境政策。河南省也不例外。但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是否会降低河南省经济的发展速度,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对河南省1993-2013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相关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不仅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存在着短期的误差修正机制。能源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表明河南省经济发展是依靠能源推进型的增长方式,政府推行节能环保政策可能降低经济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发展非均衡格局下的节能减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不包括台湾、港澳和西藏自治区)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经济、环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依据文章中提出的节能减排指数,对我国不同地区"十一五"以来的节能减排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并提出不同地区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自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之后,我国相继在节能减排方案、温控方案、能源发展战略计划中明确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措施任务和考核要求,包括推行区域差别化控制政策,严控煤炭消费,鼓励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消费等。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方案对广东省下达了能源消费新增量为3650万吨标准煤(对应年均增长2.3%)、单位GDP能耗下降17%的指标要求。但是2016年、2017年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已经超过3.5%。  相似文献   

5.
针对节能减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建立减排效果评价模型,量化分析我国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成绩,运用灰色预测法得出未来十年(即2010-2019年)能源消费量和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测值,建立相对偏差模糊矩阵综合评价模型对2012年各地区大气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引用AQI指标量化分析节能减排实施前后各省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碳排放预测及最优情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济发展增速和节能减排约束,结合碳排放影响因素的LMDI分解模型,将经济社会发展变量和节能减排变量的相互不同模式组合为六种情境,运用扩展的SPIRPAT模型对各情境下的辽宁省2016—2040年的碳排放进行预测分析,得出“中增长强减排”情境是辽宁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在最优情境下,2020年辽宁较2015年的能源消费增量远低于3550万吨标准煤的约束标准;非化石能源比重在2020年完成省规划目标,在2030年完成国家规划目标;碳排放量降幅在2023年达到峰值,2020年和2030年较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降幅超额完成国家规划目标.若能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降低工业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辽宁完全可以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我国节能工作成效显著,一举扭转了单位GDP能耗逐年上升的不利态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节能政策体系。我国现行能源体系以消耗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因此我们现在是在花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资源。认真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对花"子孙后代的资源"进行一些反思,可避免走"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式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的老路,同时也会给我国节能政策的完善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探索高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完成相关政策的定量评价,基于陕西省统计年鉴,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建立了包含终端能源需求、能源加工转换、资源供应及温室气体排放4模块的陕西省LEAP模型。在对陕西省未来人口、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政策情景下未来陕西省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做出了预测,完成了相关政策的定量评价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各项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陕西省的能源消耗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均有所降低,在所建立的节能减排综合情景下,2030年陕西省一次能源消耗量与基准情景相比可望降低20.35%,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降低27.29%;从节能减排技术来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从用能部门来看,工业、交通及发电部门贡献水平最高。总体来说,陕西省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在国家战略层面,已将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新时期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计划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20%。"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将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为鼓励促进海上风电的发展,国家在海上风电规划建设和价格机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要求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发电并网、优惠上网价格、贴息贷款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性政策来鼓励发电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发电。2009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工作大纲》,海上风电发展逐步成为热点。2014年被称为我国海上风电元年。当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海上风电上网  相似文献   

10.
全面阐述了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利用现状以及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挑战;得出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电力工业的运行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结论;分析了节能减排政策环境下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的重点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TIMES模型体系的低碳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未来的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应用系统分析原理建立了中国TIMES模型体系(China TIMES model system,C-TMS)。在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对2010—2050年间中国终端能源和一次能源的消费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并对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未来低碳能源的发展战略。结果显示:在参考情景和政策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在2020年前均将处于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将分别达到49.1、47.6亿t标煤。在政策情景中,2020年不包括非商品能源的非化石能源,按供电煤耗折算将超过7亿t标煤,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将达到14.8%。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一次能源为研究对象,选取其1995~2014年一次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构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黑龙江省2015~2020年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重构马尔科夫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15~2020年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模拟预测结果误差小,预测准确度良好。2015~2020年黑龙江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在9200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份额均有所降低,清洁能源占比呈增长趋势;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仍高达65.39%,清洁能源占比仍处于弱势。建议: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尤其是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合理调整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消费理念,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但电力能源结构却过度依赖火电,这降低了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为此,要加大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转化,以节能为目标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电力能源在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中的比例,以保障电力能源生产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碳足迹模型, 分析2003-2013年邢台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和碳排放足迹生态压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近10年来邢台市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多, 在总能源消费中, 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在50%上下, 在化石能源消费中, 仍以煤炭消费为主, 这是受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人均总碳排放足迹与煤炭人均碳足迹呈波动增加的趋势, 石油人均碳足迹虽然有波动, 但总体变化不大, 天然气人均碳足迹呈现波动和快速上升两个阶段; 碳排放足迹生态压力总体为增加态势且其值大于1, 说明在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CO2 远超出林地所吸纳的量。对邢台市未来的能源利用及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以期为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和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建立了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模型——中国MARKAL-MACRO模型,并以此对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碳排放的基准方案以及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若从2030年开始减排,减排率为10%~46%时碳边际减排成本在45~254美元/t之间;实施碳减排将导致化石能源等影子价格的上升、各种能源服务需求的下降,还将引起终端以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最终能源消费量将由于燃料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服务需求的减少而减少,一次能源在高减排率下煤的比重将大大下降,而低碳和无碳能源特别是核能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中国未来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率的数据分析,运用LM(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结合BP网络,建立了相应的中国能耗增长率的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能费增长率进行了拟合,并对未来能耗总量进行了预测。通过实际数据与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极强的拟合精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预测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居民住宅建筑生活能耗差异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南北方10个城镇及农村居民建筑生活能耗进行全面调查, 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城乡用能水平与用能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筑使用能耗主要包括采暖能耗、降温能耗、照明能耗、家用电器能耗以及炊事能耗等5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电力、天然气、标准煤是三大主要居住能源; 采暖、炊事以及家电是主要的能源消耗活动。城镇与农村能耗来源和用能结构存在差异,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能源是农村的3.2倍。城镇居民建筑用能以燃气和电力为主, 北方城镇燃气和电力分别占73%和20%, 南方城镇则分别占47%和23%; 农村居民建筑用能中, 电力和燃煤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施节能优先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能源 -环境耦合的 MARKAL模型研究未来中国的 SO2 和 CO2 排放控制对策。模型的运行结果表明 :若2 0 5 0年 SO2 排放量控制在 10 Mt,终端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的份额需达 3 2 .2 8% ,而有脱硫作用的高效先进煤电及油气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在总装机容量中的份额将达49.44 % ;若 2 0 5 0年 CO2 排放控制在 2 1亿 t(以碳计 ) ,核能、水电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份额需达 3 4.91%。因此 ,SO2 排放控制的主要对策在于城市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有脱硫作用的高效先进火电机组的推广 ;而 CO2 排放控制的主要对策在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1960~2008年的样本数据,运用Toda-Yamamoto检验程序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都是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增加会导致CO2排放的增加,反之则不成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排放在今后几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来降低CO2排放.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中国能耗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中国能源消费数据分析,结合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理论方法,建立了相应的中国能耗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并以此预测出未来中国能源消费需求总量.通过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有较高的精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预测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