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根祥  简水生  杨玲  葛璜  李洵  王圩 《科学通报》1997,42(7):696-698
自从MeliZ等人用全息干涉方法在光纤上制作出第一支Bragg波长位于通信波段的光纤光栅以来,用紫外光从光纤侧面直接在光纤芯区形成轴向Bragg光栅的技术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柱.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热潮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到光计算和光学信息处理的整个光纤领域都将由于光纤光栅的实用化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在光纤通信方面光纤光栅将影响到从光发送、光放大、光纤色散补偿到光接收的几乎每个方面,是下一代超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光纤光栅的研究目前已受到国际光纤领域的普遍重视.由于光纤光栅在制作高性能光纤器件和未来超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光纤光栅已成  相似文献   

2.
新知短信     
“超级光纤”制成的立体显示器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立体显示器,由屏幕、红外线传感器、摄像机和投影仪组成,屏幕本身用所谓的“超级光纤”制成,这是一种能在外力作用下弯曲和变形的弹性材料。安装在“超级光纤”屏中的传感器和摄像机记录屏幕在受挤压时发生的形状改变,同时将信息传送到计算机,随后收集的信息由专门程序加以处理,最后投影仪会在变形的显示器上产生相应的画面。现在该系统已能利用“超级光纤”屏制成宽1米、高2米立体显示器,能产生出立体森林图像。发明者认为,立体弹性屏幕将能在各种展览会和交互展台组织中获得广…  相似文献   

3.
自从理论工作者在几年前指出卤化物光纤可以用仅有0.01分贝/公里的损耗传输2~11微米中红外波长的信号以来,人们对开发红外光纤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由于石英光纤在1.3~1.55微米波长范围内的0.2分贝/公里损耗差不多已到了实际极限值,人们将要求专业工作者提供横贯大陆或海洋的无中继传输线路。  相似文献   

4.
你能想象没有光纤的日子吗?没有光纤就没有如今高速传输的互联网,没有高清晰数字电视。没有即发即收的电子邮件。没有免费的QQ、MSN等聊天工具,没有遍布城乡的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高锟,一位优秀的华裔科学家,正是他对光纤的发明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他因此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光纤之父”,更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5.
光纤电缆可算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划时代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一根头发般细小的光纤,传输信息量相当于直径达"米"粗的铜线,它改变了人类通信的模式,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光纤技术与高速铁路列车指挥的智能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方交通大学教授简水生光纤通信以其巨大的通信容量和廉价的建设费用为人类通信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已成为当今“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将进入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7.
《知识就是力量》2005,(10):76-76
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立体显示器,由屏幕、红外线传感器、摄像机和投影仪组成,屏幕本身用所谓的“超级光纤”制成,这是一种能在外力作用下弯曲和变形的弹性材料。  相似文献   

8.
胡钧 《世界科学》1997,(1):26-27
一个不平衡的现象20世纪凝聚态物理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凝聚态物理是研究固体和液体两大体系的基础科学,但是迄今为止,凝聚态物理的主要成就几乎全部集中在固体材料上。一些人们熟知的科学概念如超导电性、费米面、能带、隧道效应、缺陷等等,都是在固体研究中形成的。而构成当今信息时代的高技术产品如半导体芯片、光纤、超导磁体、CD、磁带等,也全部属于固体体系。相比于固体材料的辉煌成就.液体可就显得暗淡得多。无论从科学研究还是开发应用上,液体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可能唯一能在人们头脑中有所印象的只有“液晶”。在美…  相似文献   

9.
光学孤子与孤子激光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颂豪 《科学通报》1992,37(3):193-193
所谓“光学孤子”(optical solitons),是指光纤中传输的,满足一定条件的非线性光波波包脉冲。与KdY方程描述的浅水孤子波不太相同,光学孤子属于一般称为波包孤子的一类。 光学孤子由非线性Schrdinger(NLS)方程  相似文献   

10.
海绵动物的演化意义及其生物硅的仿生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红  曾令森 《科学通报》2007,52(12):1372-1381
海绵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简单的动物, 但对它在生物进化中的定位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认识过程. 作为“活化石”, 海绵动物为生物演化研究提供了最好的证据; 而对海绵动物研究更令人入胜的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硅质海绵动物骨针的独特结构和良好光纤特性, 从而开辟了利用纳米生物技术进行仿生合成的广泛研究领域. 综述了海绵动物的发现及新的分子生物学进化证据, 骨针硅蛋白催化合成生物硅的研究进展及仿生合成在纳米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1.
看电视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最普及的一种习惯。人们跟电视的关系可谓“见不得,离不得”,一边抱怨“没什么好看的节目”,“这个连续剧真乏味”;一边把大部分业余时间耗在电视机前。在发达国家,人们每天平均看3h电视。比这个时间长的只有工作和睡眠。就是说,一个75岁的老人一生中  相似文献   

12.
光通信从研究以来的十多年中,适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并已作为社会的技术被确立了下来。今后使现有的光纤降低损耗,向长距离、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外差相干型、光子计数通信方式等的实用化来揭开第二代光通信的研究。光通信领域的扩大十五年后就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光通信这个词也好,或者就光通信本身讲也好,都好似人们所非常熟悉和非常关心地那样。其标志之一是从北海道至九洲纵贯日本的光通信线路(全长3400公里),在今年开始已提供了使用。为此,可以说,光通信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下了姻缘。在二十年前,如果说光通信还是“渺茫的未来技术”的话,那么在今天它所显示出来的渺茫迹象却一点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余文 《自然杂志》2007,29(1):49-49
新年伊始,举世欢庆,科学界也是捷报频传。“发现号”的升空以及“探月计划”的全球性展开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外太空的渴望;人类左右脑分工的开创性研究满足了人们对自身的好奇;糖尿病新药的问世给予人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人类的梦想是无穷的,科学正在帮助人们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4.
陈一竑 《科学通报》1992,37(3):275-275
稀土掺杂光纤的激光以及放大特性已经受到普遍重视,最近光纤中的超荧光——放大的自发辐射(ASE)也引起了关注,作为一种宽带辐射源,光纤超荧光源在光纤传感器件方面,特别是光纤陀螺和一些信号处理光纤系统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掺杂光纤中的高增益,光纤中的超荧光能达到较高功率的输出,并且其波长稳定性好,容易耦合到其它  相似文献   

15.
邓峰 《科学》2011,63(2)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在规模上为历届之最,而且在信息化程度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园区内实现了高速光纤的全覆盖,其光纤总长度几乎可以绕地球半圈,具有光纤到楼层、到场馆的百兆/千兆的上联能力.高速上网、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网络电话(VoIP)、会议电视、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备遍及园区的每一处角落,世博园已经成为了一座被"光网"覆盖的小型"城市",徜徉其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世界各国的文化和风情、而且更能随时随处体验到信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奇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璧和琮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器物。其中,人们对璧较为熟悉,这可能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京剧《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关系。完璧归赵的故事已收录为成语.秦国要用15座城来交换赵国的那块“和氏璧”,但赵国却不愿意。于是,人们将“和氏璧”于一切贵重的东西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另外,人们比喻人才或美好的是事物凑在一起的时候为“珠联璧合”……可见,璧,这一词在人们心中成了美好高贵的化身。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导致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还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扩展着人们思想的视野。从这一意义上说,“科学”已经在表现着“时代精神”了。一八八九年为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艾菲尔铁塔,被看作巴黎的象征之一。它使我们回想起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巴黎。那时的巴黎不仅是“艺术之都”,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之都”。  相似文献   

18.
久居繁华的城市、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越来越渴望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环境……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老百姓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更多地向往“乡间别墅”、“城市里的村庄”、“公园里的家”……  相似文献   

19.
“电视”对于八十年代的人们来说是平常的字眼,但是就在一个世纪前,“电视”还是奇妙的幻想.我国古代广泛流传着的“千里眼”的神话,就是人们努力追求这一目标的一个表现.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为了实现这一美妙的“幻想”,走过了多少艰难曲折的道路,攀登过多少个险峻的山峰.今天,电视技术的发展不但实现了“千里眼”的美妙幻想,而且已进入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向科学的广度和深度进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诸如“寿比南山”、“龟鹤延年”、“万寿无疆”、“长寿百岁”等便成了人类最美好的祝词。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