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痕量金属的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历史及过去几十年中所获得的进展.金属生态毒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向:环境中的转移,毒性积累及危险评估.在来自于多种学科的专家,包括生物学家,化学学家,工程师和政府监督管理人员等的共同努力下,这3个方向的研究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对金属生态毒理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可以预见的是,这门学科将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更希望看到厦门能够成为未来金属海洋毒理学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本世纪以来海洋浮游动物学科新的进展.这些进展首先表现在对夏季南黄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生活策略和生殖策略的研究,已经初步搞清该种的度夏机制;对东海浮游动物研究,采用统计和生态分析手段进行各门类的详细分析。充分提取了东海浮游动物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已经形成了东海浮游动物生态学相对完整的认识体系;渤海、南海和长江口等区域浮游动物生态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对浮游动物在东海近海赤潮形成中作用、浮游动物种群遗传生化方面研究有明显突破.对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功能和生态特征系统研究这两个方面未来将继续成为这一学科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羟基对海洋微藻细胞叶绿素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藻是造成赤潮和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的有害海洋生物.为了防止海洋微藻对经济及生态的破坏,采用羟基药剂进行杀灭微藻的实验,从生物化学和生态毒理学的角度研究羟基自由基对海洋藻类细胞叶绿素a的作用效应.研究表明羟基使细胞氧化脱色,是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羟基是杀灭有害海洋微藻的绿色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评述了当前海洋微塑料研究的有关前沿热点问题,指出了海洋微塑料研究在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及人们对海洋微塑料认知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了这些错误认知导致在微塑料毒理学、塑料入海通量、环境风险评估等热点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观点和进展。提出了海洋微塑料研究有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的部分属产生的具有肝毒性的环肽化合物,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作者根据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及理化性质、毒性机理、生物积累与迁移、对水生态系统各级食物链包括水细菌、真菌、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的毒性效应等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生态遗传学的学科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在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中的应用,旨在为读者进一步了解该学科的概念、内涵、研究范畴,也为海洋生物学学科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生物海洋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海洋学的定义、学科发展的历史、生物海洋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研究内容,阐述了该学科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生物海洋学的未来重大进展将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功能生态学、生物聚集体的结构动力学以及人类影响和生境关系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是在海洋研究、开发与利用的力量还很薄弱,在海洋研究和海洋发展上还急需发展;海洋学科在传统的研究方法基本局限于大学科-理学,而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基本处于研究方向的小部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如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这些新的理念已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方法,该文主要讨论海洋交叉类学科对主要大类学科的影响,详细描述如人文学科、工程技术类学科、农医学科等当前海洋交叉研究领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关闭煤矿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国土空间层面的生态恢复规划指导具体的生态恢复工作。综述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工作尺度、规划目标以及规划方法类型;总结了前期学者在生态恢复规划方面取得成果;从生态恢复规划方法、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先进技术应用及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与普查机制等方面展望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植物群落演替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评述目前世界上植物群落演替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这个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该领域主要从①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生长分析;②植物生态位实验研究;③植物遗传生理生态研究;④植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和⑤大气CO_2增加对植物群落演替影响的生理生态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由于该领域研究的复杂性,未来将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上引入相关学科的手段,继续从植物生长分析、种群相互间的作用、种群生态位和物种适应能力等方面深人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师范大学“有机化学”学科为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2008年经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评估委员会评审、省政府批准,确定为省重中之重学科。该学科以有机硅化学和材料研究方向为核心,设有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有机合成化学、有机金属化学3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本世纪以来海洋浮游动物学科新的进展.这些进展首先表现在对夏季南黄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生活策略和生殖策略的研究,已经初步搞清该种的度夏机制;对东海浮游动物研究,采用统计和生态分析手段进行各门类的详细分析,充分提取了东海浮游动物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已经形成了东海浮游动物生态学相对完整的认识体系;渤海、南海和长江口等区域浮游动物生态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对浮游动物在东海近海赤潮形成中作用、浮游动物种群遗传生化方面研究有明显突破.对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功能和生态特征系统研究这两个方面未来将继续成为这一学科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铅酸蓄电池回收铅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和研究改进情况,包括正负极板添加剂选择、电解液研究、板栅设计和电池结构等。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回收铅现状,重点综述了湿法回收铅工艺的研究成果,包括湿法回收金属铅、氧化铅的经典工艺及新工艺,探讨了未来铅酸蓄电池研究和回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2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育种在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良种化养殖是未来贝类养殖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根据作者20多年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海洋养殖贝类的群体遗传学、贝类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杂交和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功能基因及其育种辅助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贝类育种研究的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进步,这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的新的学科。金属有机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对人以及地球上的生命都有着重要作用,金属有机物的种类也比较多样,通过对金属有机化学的理论研究能够进一步认识金属有机物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金属有机物的类型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金属有机化学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隶属烟台大学化学生物理工学院,依托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1个海洋生物学硕士学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现有海洋生物分子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海洋藻类光合系统结构功能及比较研究、植物组织及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特异性蛋白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环境生物技术是一门利用微生物介质为人类提供服务的技术科学,其核心思想是依据各类微生物的生态活动规律,从中寻找最有效的能解决目前一些环境问题的途径,如稀释污染物、截留废物中的可循环利用资源等.在过去15年里,分子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为逐步掌握微生物生态活动规律提供了可能,如:它们是如何自组织繁衍的,不同类体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同时,一些新的数学模型方法和新材料的尝试使用,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科研究的手段.目前,有两种力量正在推动该学科的进行,一是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所带来的“推力”,二是社会的环境安全需求所产生的“拉力”.为了利用这种大好的发展时机,未来学科的研究耍注意以下4个方面:①把解决水和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放在首要位置;②开发和采用更有效的分子技术工具去揭示微生物的生态活动规律;③综合利用分子技术工具、模型分析工具和采用新材料去努力解决实际环境问题;④耍注重生物膜技术的研究.还提供了几个案例说明了如何把这4个方面的思想贯彻到实际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光子学─一门新的学科胡燮荣1历史回顾光学这一学科在19世纪已得到很大发展.20世纪中用,半导体的广泛应用,使电子学、微电于学获得新的活力,发展十分迅速.50年代后用,激光器的研究及使用给光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随之,光学与电子学的交叉、渗透...  相似文献   

19.
政治生态学是指以政治学和生态学之间的某种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政治生态学向新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政治生态学是否已经发展成为无生态观的政治学这种争议。在简述政治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之后,重点探讨政治生态学的生态作用,思考其对未来分支学科和地理学中人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尉蔚 《科技咨询导报》2011,(36):117-117
2000年以来,中国生态足迹模型研究持续升温。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前者包括概念及内涵探讨、方法改进,内容涵盖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发展、资源开发等方面;后者涵盖了国家层面、大区域、省、地级市和县。主要问题有假设条件单薄,存在结论偏差;评价模型静态,参数弹性不足;研究领域较窄,研究尺度偏大;东中部研究多,西部研究欠缺。未来研究方向为细化指标体系,区分消费生态足迹和生产生态足迹:加强学科合作,根据区域特点进行主要参数调整;拓展应用领域,加强微观尺度研究;强化模型预测性,重视西部生态足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