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青海省土地退化现状和原因进行了论述,基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从六个方面对青海省土地退化防治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GEF-OP12为依托,通过应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创立一种跨越部门、行业或区域的综合管理框架,做出了基于ArcSDE的具备完整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的数据库设计,实现了协调的、科学的、参与式的、适用性的管理方法,为更有效的防治土地退化,促进我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土地退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宗新 《贵州科学》1992,10(3):93-96
我国在占世界14%的土地上供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由于自然环境脆弱和人为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土地退化面积大,扩展速度快,耕地中有1/3的土壤存在不同的障碍因素,我国南方山地荒漠和谷地沙石化的土地估计约1.0—1.3亿ha。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带,地势起伏大,河谷深切,碳酸盐岩分布广,一些地方环境非常脆弱;加之近百年来,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掠夺式开采,致使土地退化十分严重,一些地方已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退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退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对该海湾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自2005年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的趋势,到2008年生态系统处于"中度退化"状态;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较大,尤其从2005年以来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有所增大.导致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胁迫因子有富营养化、围填海、GDP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滨海电厂温排水以及海洋捕捞等;在持续较大的压力下海湾生态系统的状态表现出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土地作为流域重要的组成资源,对调节流域生态平衡及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流域土地退化的定义界定、原理、退化类型及其现状、监测手段及方法和退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为了更深入研究流域土地退化及相关监测的应用,建议加强流域土地退化监测系统的开发、土地退化防治与生态系统的重建,完善土地退化(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土地退化时空特征分析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吉林西部土地退化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严重的土地退化已经成制约吉林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结构失调,功能减弱是导致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理本区的生态环境是防治土地退化的前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比例,集约化利用耕地,加大投入,重点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大力开发农村替代能源,解决烧柴问题;加强管理,恢复草原生态,提高牧业的经济效益内口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草地资源退化与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草地资源退化十分严重,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危机.分析了草地资源退化的原因,认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引起的草地资源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相互耦合作用的过程,指出草地资源危机的最大问题是管理.同时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动态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是解决草地资源保护同题的长远和根本之计.  相似文献   

8.
土地退化是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介绍了土地退化的概念,分析了宝鸡土地退化的现状成因,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永忠  范志彬 《河南科学》1995,13(4):349-354
研究了嵩山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根据地形、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和植物的种类组成、植被类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嵩山山地生态类型分为三个区段、13个生态类型区。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生态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抗逆性筛选出适合嵩山不同生态类型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优良植物和树种。并提出了嵩山森林公园不同生态类型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退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土地退化的概念和内涵,并从土地退化的驱动因素、分类、评价理论与方法和恢复与重建四个方面介绍了土地退化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土地退化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规律,运用现代系统方法,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出发,对清镇县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县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低下,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及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是人地关系中最为基本的一环,人类对自然界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然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无疑会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等。本文利用landsat TM影像资料,以白山市的八道江区为研究区域,在格网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以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标准,将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分为5级。结果表明,林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最好,草地次之,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一般,建筑用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差。这一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八道江区的土地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当措施,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生态系统退化状况及对我们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鄱阳湖科学考察的实施和完成,发现鄱阳湖生物资源和水文环境30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反映了鄱阳湖生态系统的退化。归纳了鄱阳湖沼泽化趋势,植物或植被退化,渔业资源衰退,冬候鸟栖息数量动态变化等考察成果,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指出了生态系统生物结构的改变,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无序的人为活动以及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水文过程的异动对我们的警示。  相似文献   

14.
土地退化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山西省土地退化具有类型多样,影响面广,危害大等特点,文章在分析山西省土地退化现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进行区域生态重建的背景条件,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进行生态重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芳  龙启德 《贵州科学》2015,33(1):92-95
如何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于一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概念和原因的基础上,讨述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方法,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延安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形式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是延安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途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协调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结合延安地区实际情况对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安定  苏维词  彭熙 《贵州科学》2009,27(4):74-77,96
本文分析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干扰理论、尺度理论、边缘效应理论与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及重建的关系,其理论的应用能够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同样,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也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提供非常恰当的实验场。针对喀斯特退化景观提出一些恢复与重建模式以及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辽北平原退化土地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北部的辽河平原存在着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土壤沙化肥力下降,土壤渍涝含盐较重,草场碱化严重及水土流失加剧等自然生态失衡的不利因素,成为本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但是该区同时具有人均占地较多,水资源潜力较大,光热条件匹配相当以及劳动力充裕等有利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查清资源,搞好规划;兴修水利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打井种稻,改良土壤;合理利用草场,发展节粮型的畜牧业;营造森林,防止风沙旱涝灾害,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陕北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根据恢复生态学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理,提出了陕北地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桑植县退化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县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大, 退化程度严重, 各类型系统都有进一步退化的危险. 导致桑植县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有森林资源的破坏、不合理的农业耕作、 工矿企业的发展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退化将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加快、自然灾害程度的加剧, 会直接危及到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了防止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扭转现有的严重局面,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 1)提高全县生态保护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2) 建立环境、生态、资源、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 3) 严格执法,加大生态保护的监督力度; ( 4) 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增加生态保护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