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q-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相似文献   

3.
段连庄、岳先生、李宝玉以及其它类似的文学形象,不仅打着社会的、历史的烙印,更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邢台文学特有的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以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尧文化、悬壶济世的扁鹊医药文化、任侠尚义的慷慨悲歌情结以及纯真质朴的乡村情结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4.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凝聚了历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又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它又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透过对中国的儒、释、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真、善、美等观念的比较可以透视出中国和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与西方宗教中,认知价值方面“存而不论”与“追根溯源”的不同取向;“入世”与“出世”的不同人生理想;“优美”与“壮美”的不同审美情趣等都表现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有关薛仁贵和薛丁山的中国民俗故事与西方的奥狄浦斯情结进行联系对比,力图描述这个中国民俗故事所透露出来的人类的原始情感类型,即奥狄浦斯情结。从而说明我国的民俗文学与西方文学及民间神话一样,在揭示人类情感底蕴上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把张承志作为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一个文学现象,分析了他的皈依宗教的原因在于回族血统的感情、英雄情结的共鸣、宗教道德的感召,探寻了他信仰道路上的流浪者形象和他对流浪者的情感,阐述了他在中国信仰的意义包括文化建构和人性关怀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时期。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在文化传播媒介中的不同形象塑造和编码方式,往往真切地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民国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基准,希望通过对影像中不同的女性形象构建中,梳理出“她们”与当时社会文化之间的“自觉”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视域中,中国形象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正向的、理想化的形象,另一种是负向的、妖魔化的形象,第三种则是双向矛盾型的形象。本文对这三类形象进行具体的梳理与描述,并逐一展开分析,从学理层面上揭示三类形象构成的原因、条件、方式与过程,指出这三类形象是西方与中国之间真实关系的映现,并且进而说明,有关这一现象的探索与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中西双方之间的复杂关系,把握西方人对待中国的态度和行为,并在与西方人的交往过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在诸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这使得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给东西方文化学习与交流带来了很多困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窑切。随着联系的目益加深,中西方文化冲突也逐渐增加。语言交流是交流最主要的形式,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对中西方道德观、世界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析,探索中西方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陈染小说以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话语方式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主体形象,通过这类形象与异性、同性及自我的关系来呈现"孤独"这一母题。文章认为,陈染小说中所展示的女性主体与异性、同性的关系,其本质都是女性主体自恋情结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自恋情结最终的根源在于人类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孤独。  相似文献   

11.
刘富丽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110-113
文学语言能比普通词语更生动、形象、曲折含蓄并变化多端地反映时代精神,它最富于表现力。因此,通过学习文学语言是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态势的一个重要途径。英美文学课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文学现实层面与审美层面双层同构的特性和文化的两个层面,即公开文化和隐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文学课教师应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于两个层面上观照文化。  相似文献   

12.
曹禺具有女性崇拜情结.他怀着对女性的偏爱,在早年创作中极力歌颂女性美,一再地宽容、维护女性形象的短处.其笔下女性化的男性形象,则是作家偏向女性化的性格的无意自叙,这种偏向的内在根源正是女性崇拜.生活环境、文化熏陶与个性心理三者的合力作用是曹禺女性崇拜情结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与旧、西化与国粹两军对垒、剑拔驽张的激烈氛围中,在非此即彼、非敌即友的二极对立思维模式中,人们长期对学衡派作了严重误读,学衡派的实质是一种来自西方白壁德新人文主义的眼光,在西方眼光与学术上与新文化运动主流并无二致,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流;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有着歧异与不同:在引入西方文化上,反对失于一偏。在对街中国固有文化上,反对对传统一概涤荡的激进言语。他们在主观上试图超越两极对立的思想来探索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出处。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其实质仍是一种西方眼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道德他律约束弱化问题比较突出,且在道德他律对象的知、情、信、意、行各个环节上都有具体表现。如何才能强化道德约束,提高他律成效。文章认为应从建构道德理想、激发文化情结、超越自我意识、培养道德感情、关怀人格力量、塑边角色形象、养成道德习惯和净化舆论环境八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美国学者爱德华.塞义德的《东方学》的分析,剖析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情结。指出东方主义在本体论和认知论的关系上是矛盾的,"东方主义"是西方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虚构的一整套关于东方的形象。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必须消解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才能建构新的和谐的东西方关系,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吴组缃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剖析派"作家,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皖南乡镇店员形象。他们深受传统理念熏染,生成浓郁的儒贾情结。但在现代多重势力的分化下,这一情结日趋式微,最终消解。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拥有十分独特的外交文伴,诸如西方化与东方情结兼容麓多极的力量中推行均势外交,通过对外政策向外推行和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这种外交文化影响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不可译性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地域文化、思维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克服这种翻译障碍的途径是加强文化交流,扩大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与文化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植根于社会历史语境,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翻译则是文化身份的再现,受制于源语、译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文学翻译的文化再现。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受这一虚构神话的影响,文学翻译中往往展现出一幅歪曲变形的东方形象,这体现了西方强势文化对东方弱势文化的歧视与压制。  相似文献   

20.
族群形象是指不同族群主体对其他族群形象的主观认识与感受。是经过了认识主体的主观加工而成的,与客观形象并不必然吻合。从心理学角度看,主流文化对少数族群的形象模塑是一种建立在文化优势意识基础上,对异域或异族进行心理贬低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在历史过程中,又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