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泉宝剑”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有“中华第一剑”之称。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沈广隆壬字号”所铸的龙泉宝剑被评为获奖工艺品,蜚声于世。  相似文献   

2.
洋中剑侠 年轻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罗伯特一直对剑鱼有着极大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整整10年的跟踪研究,搜集了大量资料,发现了关于剑鱼的许多趣事。而他的业余爱好是研究汉语,而且酷爱武侠小说。因此,罗伯特对剑鱼有过这样一段描写:武侠小说家笔下的侠客,手中都有一把削铁如泥、犀利无比的宝剑,且出剑之快速、剑术之精妙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但与剑鱼相比,却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3.
剑,古代的一种兵器,两面有刃。剑配上制作精良的鞘,显得威武壮丽,好多武士喜欢佩剑用剑;民间在房内挂剑以镇邪、防身和装饰;现代人把剑当作体育运动器具,如击剑比赛、舞剑健身。一般的剑人们可能都见过,但如青虹剑、鱼肠剑、雌雄剑、七星剑等称得上宝剑的数量极少,人们就很难欣赏得到了。普通剑与宝剑在造型、制造质量上有差异,但关键还是性能上的差异。宝剑性能优异,剑刃坚硬锋利,能削铁如泥,吹风断发;剑身外刚内柔,可曲可伸,长剑弯起来可当腰带缠身,解下来则刚直坚硬当作武器。更有剑刚出鞘,剑光可直取敌之首级之说。当然,这些夸张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关毅 《自然杂志》2017,39(3):222-230
正从天舟一号到C919大型客机,再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的涌现,提振了国人信心,举世瞩目!天舟一号让走向深空更近一步,国产大飞机让梦想翱翔于蓝天之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向地球深部进军……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大国重器"的突破刷屏了。科技创新是  相似文献   

5.
<正>坐落于浙江德清县西部的莫干山,是天目山的余脉。相传,这里是春秋时期铸剑师干将与妻子莫邪为吴王阖闾铸剑的地方。他们采山间之铜精,铸剑于山中。可是冶炉始终不沸,莫邪剪下指甲、头发投之炉中,于是冶炉内火焰腾起,最后铸成雌雄两把宝剑。莫干山由此得名。巍巍莫干山,群山连绵,塔山、  相似文献   

6.
漫话鲎鱼     
叶秀荣 《科学之友》2006,(12):52-52
海洋里有一种甲壳节肢动物,成年者身长可达70cm,体质量约3kg,体分头胸、腹及尾3部分。头胸甲宽广,腹甲较小,腹部有6对不长的脚肢,腹甲两侧有若干利刺,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后面带着一条细长的剑状尾巴。形如团扇,状似马蹄,披坚执锐,样子古怪。一位渔民画家兴致勃勃地给它画像并题诗日:“身披铁甲衣,头戴钢盔帽:尾巴像把剑,脚肢似支箭……”形象地描绘出它的形态和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埃及的科学工作者最近正利用宇宙技术来分析研究古代大气的成份.他们从一个被称为"太阳之舟"的国王坟墓中抽取了用于研究的气体.这座距今已有4600年历史的古墓,长30米,被石膏密封着,上面覆盖有1.2~1.8米厚的石灰石.科学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     
斐波那契数列是由意大利数学家莱奥纳多·斐波那契在1202年提出的一种著名的数列,从数列中的第3个数字起,每一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写出来就是1、1、2、3、5、8、13……你知道吗?这一数列特征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处不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古雅之楸     
记得有一年,携女儿至开封拜谒包公祠,发现院落里有两棵高大的楸树,俊秀、挺拔,有北方的伟岸与大气。我被其凛然如剑的形态所吸引。拜谒包公之后,我们又回到广场,伫立树下,想留个影,却没带相机,只好久久地凝视,在瞳仁里定格。回江南,我写了一组古体诗,其中有《谒开封包公祠》:"兴旺尚须龙虎狗,报之华夏门前春。楸楸双剑把君示,凛凛威威儆后人。"诗中"龙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一位优秀的大学理科教师)有感于当前高校教学队伍的现状,特撰写了这篇文字,相信读者一定能从中读到一代中国教师安贫乐道仍不坠育人之志的操行,但文中所反映的一些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不更值得人们关注吗?  相似文献   

11.
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就从地理课上知道有高原之舟美誉的牦牛,并对它越来越好奇.然而,50多年来,却一直无缘见识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正>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创造出水上救生用品,那就是“渡水葫芦”,又称“腰舟”。《庄子·内篇·逍遥游》云:“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其中的“瓠”指的就是葫芦。可见当时葫芦便是最原始的救生用品。后来,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几乎都会带着葫芦,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籍中不多的上古天文记载,乃是科学史料中之鸿宝.其中包含有我国古代人的天文知识及中华古文化的若干信息.可惜所存甚少,古籍中仅存有《尧典》之四仲季中星与“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之文,及《大戴礼记》所收《夏小正》中的十几条,乃是具条理而非零碎的三千年前珍贵史料.可慨近数十年史学者只侈言疑古,非求真实.对我上古之建国史、文明史,疆域史与古华文化史等,惟事压低其年岁,缩小其疆域,及从低估计古已开启的文明.时至今日,通史的上古编中犹普遍作如此说.故近世言古典,既否定《尧典》  相似文献   

14.
剑鱼,即海洋里的长吻鱼,因其前颌骨与鼻骨突出延长到口前方,呈平扁长剑状而得名。它那前冲的吻足有1米长,极似侠客手中的"三尺剑",故海洋生物学家取其名为剑鱼,雅号"洋中剑侠"。剑鱼为环世界性热带及亚热带海洋上层鱼类,全世界只有一种。成年剑鱼最大的体长可达6米。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12,(5):2-F0002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块从德国巴伐利亚州出土的约有1.2亿年历史的化石显示,一条剑鼻鱼捕捉到一头长尾翼龙,后者欲飞走却未能逃出其魔掌。化石显示,这条长约63.5厘米的剑鼻鱼其嘴被长尾翼龙(长约68.6厘米)的翅膀紧紧缠住,这或许表明它们有过短暂的争斗。德国卡尔斯鲁厄市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动物  相似文献   

16.
1914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F.W.Lanchester)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研究了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双方兵力变化的数量关系,对集中兵力这一重要的军事原则作出了科学的论证,他写道:“古时候兵器与兵器直接对打,剑和盾遮挡刺来之剑和劈来之斧,战斗是一对一地进行的,单兵战斗的结局取决于双方的武艺,……双方实际使用武器从事战斗的人数大致相同,不存在一方集中兵力对付另一  相似文献   

17.
在虎丘剑池的侧壁上,我看到两个红体字:剑池,据说是王羲之所题.王羲之喜欢鹅,常观察鹅的形态,所以他的书法作品中,有些笔画确有鹅颈伸缩自如的灵动和优美.传说王羲之拜访虎丘时,看见两只鹅浮游于池中,非常安逸、悠然.他恨不得将鹅据为已有.  相似文献   

18.
正阿什利·道森认为,当代的物种大灭绝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以下是他所著的《灭绝:极端的历史》一书的摘录,在这个章节中,道森简要描述了历史上严重破坏生态的帝国。"吉尔伽美什听到同伴的呼唤,他一手握着斧子,一手从腰中拔出了剑,一剑砍在森林魔怪芬巴巴的脖子上,同伴恩奇都砍了第二下。他的第三下砍掉了芬巴巴脑袋。一场混战之后,森林的守卫者倒下了,它的声音曾经令荷尔蒙和黎巴嫩的人们都颤抖。芬巴巴被打倒时,森林里的雪松  相似文献   

19.
一、从《山海经》的性质谈起先秦时期传下的文化典笈中,一部书的性质众说纷纭,意见分歧最大的要数《山海经》。从汉朝到现代,有种种不同的论断。汉代刘秀(刘歆)在其《上〈上海经〉表》中,最早判定它是一部地理书。其内容特点是:“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隋书·经笈志》以后不少史书,把它列入地理类。  相似文献   

20.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无可比拟的文字处理能力"和"无所不包的OFFICE首选"是成就WORD的双刃之剑.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对其前者的强大是受益颇多;而对后者的表现却知之甚少,这办公软件中的"公"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