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断乳”指的是大学生入学后不久出现的一种心理波动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简单、思维模式单一、人格内容具有理想性等主体方面的因素是这一现象发生的基础,而大学生主体的心理与人格特点的形成又和他在高中阶段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学习内容与方式密切相关。实际上,“心理断乳”现象产生于高中同大学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2.
“90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问题不容忽视。加强“90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思想上进行“心理扶贫”,既是贫困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此,从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诚信、感恩、就业等角度出发,分析“90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工作途径,切实做好“90后”贫困生“心理扶贫”。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或长或短的思维迟钝、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这是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是波浪式推进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波谷。因此,研究学生这一心理行为的规律性,依照课堂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强化刺激,抵消“高原现象”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校和社会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并努力为他们解困的同时,却忽视了这批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除,陷入心理贫困的大学生,同样也是难以成才或者难以在他们本应达到的高度上成才。而要让贫困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同心协力给贫困生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与本科院校同龄的学生相比,呈现明显的“心理弱势”,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承受了更多来自经济、学业、社会以及就业等方面的诸多压力,为此,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弱势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理念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不仅有行为人个体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内部因素,而且有环境等外部因素,更与群体影响和德育密不可分,当前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习惯,必须加强“两课”教育;提高价值教育的效果;努力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完整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人格代表了华夏文化豁达大度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给人以“悦神悦志”的审美享受。本文从苏轼人格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两方面入手,认为苏轼人格立足于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代表了宋人立足社会的心理归隐方式,是宋代文人群体心态的反映;它具有风流标格、随物赋形、自然萧散、诙谐戏谑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许多需要自身面对的客观问题,如对大学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对专业学习任务与学习方法的适应,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与生活、恋爱中的矛盾,未来职业的选择、就业与深造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使大学生感到困惑、迷茫和无能为力,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不仅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健康,而且可能引发突发性的心理危机或意外事故。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入手,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和途径,旨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0.
曾令玉  林凡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73-174,178
伴随着“90后”渐渐成为大学教育与校园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更需要有区别中认识生命特征,提升生命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本文从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关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设计和实施针对性、启发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价值,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要努力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成才向导”,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以身作则,同时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人格可以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人格一旦释放出自己的魅力,那一定是以一种辐射的方式去影响的,决不是一两个人受益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我们的辅导员工作一定会有事可做,大有作为。本文从学生人格培养出发,系统论证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发展,既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积极影响,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就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发展、道德发展、人际交往、社会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生活学习中的挫折、生长发育中的性心理问题、择业等问题而引起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这一环节来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面貌的时代特点、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的朋友,采取灌输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育”模式,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特别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大学阶段是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并尽量认同和接纳自己,完成自我同一性,否则将会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大学生应正确形成自我同一性,完成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具有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滞后的特征,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正处于人生观确立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心理难免出现“茫然”与“困惑”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大学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才能有效地解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吴虹琼 《海峡科学》2014,(10):80-82
“郁闷”是一种笼统的心理亚健康情绪反应,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生动写照.大学生郁闷心理的成因主要是:理想和现实矛盾、网络化冲击、就业和学习压力、恋爱和人际关系困扰.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危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该文认为,应当通过第一时间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大学生正确调适郁闷心理.  相似文献   

18.
亓俊 《科技信息》2010,(8):I0055-I0055
“80后”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几年的大学生活,他们完全要靠自己来安排学习、生活方式。作为思维最敏锐的一个群体,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他们所要承受的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压力都非常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找准学生管理工作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结合点,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网瘾矫正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心理学强化理论的思想,通过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干涉、心理进行诱导的方法,以健全他们的人格,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增强他们戒除网瘾的意识,主动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学困生主要是由于受自卑心理、功利心理和逆反心理的影响。教师应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原理,深刻理解“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用“心”施教,做好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