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鳖卵细胞的组化分析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卵巢用Carnoy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HE染色,PAS反应和RNA反应,光镜观察显示:中华鳖卵细胞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泡期,生长卵泡期和成熟卵泡期.PAS反应显示卵透明带、卵黄颗粒呈强阳性,RNA反应显示颗粒层、核仁呈强阳性.  相似文献   

2.
紫彩血蛤肾脏和围心腔腺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紫彩血蛤(Nuttallia olivacea)的肾脏和围心腔腺的超微结构。在肾脏中观察到4种细胞:具液泡的立方形细胞、具液泡的长柱形细胞、吞噬细胞和肌细胞。在围心腔腺中观察到3种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实质细胞和吞噬细胞。肾脏中除了肌细胞外的3种细胞及围心腔腺中除了柱状上皮外的2种细胞内均有色素颗粒,它们能将色素颗粒转化降解。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文蛤外套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蛤外套膜具有双壳贝类外套膜的典型结构特征,即由中央膜与边缘膜组成,边缘膜具有3个突起。组织结构包括内外上皮层、结缔组织与肌纤维。不同部位的外套膜,其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结缔组织与肌纤维含量等有差异。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中分布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粘液分泌细胞。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缘膜突起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类。分泌细胞内含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和少量的RNA,同时在分泌细胞检测到较强的ACP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Carnoy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PAS反应、RNA反应,对无蹼壁虎消化道的组织学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其消化道由同心圆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绒毛发达,绒毛的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腺为分枝管状腺.PAS反应显示柱状细胞纹状缘,杯状细胞和腺细胞呈强阳性,与分泌的粘多糖有关.RNA反应显示腺细胞呈强阳性,与腺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饵料密度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种单胞藻分别以三个不同的密度投喂紫彩血蛤幼虫,据幼虫生长发育速度、存活率和变态率,比较不同饵料密度的效果。培养初期饵料密度控制在2.5万个/mL,两天后密度逐渐增加至5万个/mL,后期则以10万个/mL为好。四种饵料中球等鞭金藻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方法研究了μ受体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系统的分布,结果表明:口唇上皮的大量皱褶呈μ受体阳性,少量皱褶呈μ受体强阳性,口唇结缔组织呈弱阳性或阳性;唇瓣表皮大量部位呈μ受体阳性,少量部位呈μ受体强阳性,唇瓣结缔组织呈阳性或弱阳性,结缔组织内有少量神经纤维呈阳性;胃上皮表面呈μ受体阳性,胃上皮内部呈μ受体弱阳性;肠粘膜上皮有大量μ受体阳性颗粒和弱阳性颗粒分布;直肠上皮有少量皱褶表面呈μ受体弱阳性;肝小叶中的少量细胞呈μ受体阳性,大量细胞呈μ受体强阳性,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呈强阳性或阳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菲律宾花蛤的金属硫蛋白作为镉污染的检测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菲律宾花蛤Ruditapes philippin Adams et Reave为实验动物,分别提取其外套膜和内脏团等组织的金属硫蛋白,经Sephadex G-75葡聚糖柱层析纯化后,用DV-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每个样品金属硫蛋白的吸收值,以研究菲律宾花蛤体内的金属硫蛋白浓度与镉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诱导实验能使检测菲律宾花蛤的内脏团和外套膜的金属硫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金属硫蛋白的吸收值与菲律宾花蛤重量、壳长、壳宽均有较大的相关性.从这些关系中,认为利用金属硫蛋白作为菲律宾花蛤镉污染的检测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将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混合物涂到聚丙烯腈(PAN)底膜上,通过交联制成壳聚糖复合膜。研究了膜对乙醇/水溶液的渗透汽化性能,讨论了料液浓度、温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PVA/PAN膜具有优异的渗透选择性能。当料液乙醇含量为95wt%,温度为60℃和70℃时,渗透通量分别为310g/(m2·h)和433g/(m2·h);分离因子为116和127。渗透通量与温度呈Arrhenius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制造PTC粉体和器件时,粘合剂PVA加入BaTiO3浆料进行喷雾造粒,通过对浆料和粉体性能的测定,发现PVA加入量、迁移对浆料的粘度和粉体的松装密度、粒径及粒度分布均有影响,并且研究了PVA的粘结作用,选择合适的PVA加入BaTiO3浆料中,通过喷雾造粒,可制造颗粒形状呈球且粒径分布合适、流动性好、松装密度恒定的PTC粉体。  相似文献   

10.
漂白粉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粘液细胞及珍珠囊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漂白粉(0.5mg/L,1.0mg/L,1.5mg/L)处理后对三角帆蚌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漂白粉对外套膜和珍珠囊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序损害,表现为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网腔扩张,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改变等,其中1.5mg/L漂白粉的影响最为严重,除发生上述变化外,外套膜内表皮粘液细胞中硫酸化粘液减少,酸性粘液增加,外表皮细胞中性粘液几乎消失,该浓度组的结缔组织中钙球体的数量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11.
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爱民  苏琼  阎冰  叶力 《广西科学》2000,7(2):135-139
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贝类组织培养技术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培养,在外套膜组织中最先迁出的是颗粒细胞,紧随其后为透明细胞,在培养到20h时,圆形的上皮细胞开始迁出,上皮细胞很快在组织块圆形形成生长晕,继而铺满整个培养瓶底面,培养4d以后,上皮细胞开始分泌颗粒状的物质,这时的上皮细胞从形态上发为A型和B型两类,B型上皮细胞含有许多颗粒物质,而A型上皮细胞不含或含少量颗粒物质,反映了其合成  相似文献   

12.
用石蜡切片和酶消化的育珠河蚌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4类表面结构不同的细胞。细胞间有细丝相连结。研究表明,外表皮细胞除了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外,还有物质吸收、保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用电镜观察了褶纹冠蚌的外套膜的表面结构,其内表皮表面是板块状结构,具沟和嵴,沟内和嵴上均有簇生的纤毛丛,纤毛长约8~9pm,直径约0.2μm,内表皮表面还具丰富的微绒毛和粘液细胞;外表皮表面也略呈板块状,表皮细胞轮廓较清晰,细胞表面的纤毛丛和粘液细胞明显比内表皮细胞少,这可能与外套膜内、外表皮所行使的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EMG信号的一种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改进了的肌电信号模型,完成了单纤维动作电位(SPAP)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的计算机模拟.以此为基础,结合肌肉组织的生理结构和肌电信号的产生原理,首先由多路SPAP信号经过符合生理特性的变换处理后,合成一路MUAP信号,然后考虑人体组织对肌电信号的衰减作用,对具有不同发放率的MUAP序列进行EMG信号的合成.这种人工合成的EMG信号有助于从理论上研究肌电信号的发放率和传导速度等特性,并将为肌电信号的分解给出一个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人工养殖的3龄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外套膜表皮细胞的分泌方式有局部分泌、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内表皮细胞以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为主,外表皮细胞以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为主。生壳突起、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上皮细胞均以顶浆分泌为主。表皮细胞中的髓性过氧化物酶(MPO)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可通过局部分泌和顶浆分泌方式排到体表.  相似文献   

16.
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等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5个部分组成.口咽腔宽阔,顶壁粘膜层粘液细胞和味蕾丰富,底壁棒状细胞含量较多.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顶端有短微绒毛,胞质内常见线粒体,偶见粗面型内质网、滑面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上皮细胞之间夹杂大量粘液细胞,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基膜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网状纤维以及大量胶原纤维束.肌肉层为横纹肌,环肌发达.胃为"V"形,粘膜上皮为典型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内含大量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线粒体发达,多位于细胞基底部.粘膜层无杯状细胞,但贲门和胃体固有膜内具有发达的单管状腺体,胃腺细胞内含大量酶原颗粒、线粒体和粗面型内质网,胃腺细胞周围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胃体肌肉层变化较大:近贲门部内层为纵肌,外层为环肌;胃体中部内为薄层环肌,外为厚层纵肌;近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肠绕胃呈"φ"形,粘膜皱襞发达,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有很多微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其内充满均质的分泌颗粒;整个肠段,粘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减少.粘膜层细胞间有大量空泡状结构,近基膜处形成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肛门为半开放结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由较厚的横纹肌层支持.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乳汁感染的母婴传播问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5例HBsAg阳性产妇初乳及其新生儿外周血进行HBV DNA的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初乳中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HBVM)。结果为1)175例初乳中HBV DNA阳性率为68%,高于同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34.67%,有显性差(P〈0.01);HBVM三项阳性各组二埂有显性差异(P〈0.05).2)HBeAg阳性初乳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均量高,与HBsAg、抗-HBc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5)。表明初乳排毒率高于内传染率,母婴传播率与母血中HBVM传染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皱纹盘鲍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EM培养液对皱纹盘鲍的血细胞、鳃、外套膜、肾脏和足肌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血细胞培养1h后即贴壁生长,从形态上可分为成纤维样细胞和圆形细胞,但2d后即脱落,鳃细胞呈圆形,增殖迅速,容易获得传代细胞,其中两株现已分别传至22代和30代,肾细胞呈上皮样,生长缓慢,已传至第3代、外套膜和足肌则未获传代细胞。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聚乙烯醇(PVA)与马来酸(MA)酯化交联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PVA与MA在浓硫酸催化下,高温脱水酯化交联。利用红外光谱(IR)、拉伸强度分别表征了交联膜的化学结构及力学性能。在沸水中测定了PVA交联膜的耐水性,将PVA与聚丙烯腈(PAN)制成PVA-PAN交联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法分离乙醇—水混合物。研究了交联度与复合膜渗透汽化特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厚壳蛤滩相储层沉积与早期成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富厚壳蛤层MB2-MC1层的沉积微相和早期成岩特征。结果表明,Mishrif组MB2-MC1层发育在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富厚壳蛤层中发育2期厚壳蛤滩以及2套含厚壳蛤风暴层。厚壳蛤滩沉积在台地边缘,Sr/Ba比值为5.74,高于2套开阔台地沉积的风暴层。厚壳蛤滩的发育特征有别于厚壳蛤礁,无原地生长特点,同沉积破碎严重,以厚壳蛤砾屑灰岩、厚壳蛤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为主要岩相,与开阔台地潮下浅滩交互沉积。同生期厚壳蛤滩相的暴露导致早期大气淡水淋滤作用较强,而胶结作用较弱,形成以粒间孔、粒间溶孔、溶洞、溶缝为主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