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课程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关课程理论方面的论述更是独树一帜,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理论体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其课程理论的基本框架,他提出的课程观、活动课程理论、教材编制理论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进步性。即使是在今天,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而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威"经验"概念的动态特征及其课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验"是杜威教育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它既有人们熟悉的静态属性,又包含一系列动态特征。而且,其动态特征更能彰显杜威理论的精髓,杜威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与超越其意义也正体现于此。"经验"概念的动态特征启示我们,在课程研究中要树立"关系存在"整体课程观;树立"经历、体验"课程观;树立"探究、反思、行动"课程观,还要关注生活本真世界。  相似文献   

3.
徐倩 《科技信息》2011,(24):46-46
课程理论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培养"又是杜威课程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课程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对杜威的课程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以及杜威的经验认识论,奠定了WilliamE.Doll,Jr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基石,形成和建构了Doll的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及其课程理论框架。Doll的课程理论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涂俊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106-107,113
杜威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指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深邃的教育理念,他向世人传达了其独特的教师职能观,杜威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从做中学"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社会化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和训练者。分析和研究杜威的教师职能观对于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职能的转变将有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项目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有自己的显著特征。旅游英语泛读课程建设应从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安排、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实施及效果反馈这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杜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传统教育教师观的批判,反思进步教育的教师观,在强调"以儿童中心"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全新的教师观:即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儿童经验的改造者;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参与者;教师是儿童思维的开发者.杜威的教师观,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蕊 《当代地方科技》2012,(12):170-171
瑞吉欧课程模式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眼球,本文从介缉瑞吉欧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师观和儿童观以及其特色入手,进而思考该课程模式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并分析它在我国运用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煤炭高职教育电类基础课改革从应用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理论出发,摆脱学科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束缚,开创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先例。根据实际操作任务选择理论教学内容,重构各门课程的内容框架,这个框架力求把课程的内容以一个个具体的实际操作项目体现出来。以此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杜威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课程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他提出崭新的课程理论,其核心可以视作“儿童、活动、价值”:课程设计以儿童为依据,课程的实施以活动为载体,课程的评价以价值为取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自然辩证法课程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的指导;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的指导,因此自然辩证法课程对于新世纪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师教育实习必须在教育价值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评价观等方面更新理念,采取有效模式,突出主体性、过程性、职业性,尽快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国际竞争、化解国内就业压力,国家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高校创新教育成为时下热点。但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并不理想,其原因十分复杂,创新教育课程问题当属其中之一。有研究指出,高校虽然建立了创新课程体系,但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和创造学等课程的实施均面临不少困难。对此,如果从知识观角度出发,援引哲学领域的本体论研究与知识理论研究对创新课程问题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其困境源于对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贬抑与曲解。当下传统知识观仍占统治地位,基于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本体论的传统知识观尊崇客观理论知识而忽略知识的情境性,因而并不能满足当下对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传统知识观的地位又为知识中心主义倾向所强化。建构主义知识观虽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所必备的情境知识与实践能力,但由于传统知识观的壁垒,难以发挥其作用。不少学者对建构主义可能扰乱正常知识秩序的顾虑使建构主义知识观未获鼎力声援。此问题并非建构主义本身的致命顽疾,可能只是由于实践缺陷所致。这两方面问题可连带解决,改变需要自下而上发生,以实践带动观念。其关键在于对创新课程做出具体细致的引领与规范,从指导专业实践入手,保证专业实践及反思质量,从而全面摆脱创新课程实施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左唯  刘薇 《当代地方科技》2012,(18):146-146,174
杜威在批判与继承各学派观点中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教材观。杜威认为儿童与教材并不是对立冲突而是统一的,消解了二元对立的杜威看到了儿童经验与教材的互动,从而生成了一种崭新的教材概念。本文从杜威对于教材有何目标、教材有何功能、教材内容如何选择、教材结构如何编排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并以此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高师地理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通过资料分析与文献研究方法,对建国后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了目前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并对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教学提出了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善课程结构,注重对师范生进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观、技能教学观的培养,加强师范生乡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深受杜威(John,Deney)的启发、影响。杜威坚持教育"实验"研究,他的教育理论著作不仅有其深厚的实用主义课程哲学理想,而且始终贯穿其心理学理念。他的"儿童中心"(学生为本),"做中学"(实践出真知),"教育即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诉求等等都充分体现在2001年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中。然而中国的现实结构,国情变化发展又不断冲击着成长变化迅猛的青少年"独生子女",为此,思考中国课改中的"杜威情结",一方面检讨现实儿童世界应予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梳理"杜威现象"对中国教育进程、教育改革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反思"教育即生活"的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课程观是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对课程所形成的基本认识、看法和态度,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结构、功能、目标、内容、资源等各个要素,以及对课程设计、实施、指导、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的认识和看法.新课程下中学地理教师应树立新的地理课程本质观、地理课程结构观、地理课程设计观、地理课程实施观和地理课程评价观;应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察和教育反思等途径来转变课程观.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课程理论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应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基于对当下经济社会、中职校学生和中职教育自身的研究。构筑并树立正确的中职教育课程观。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反思性思维观是其知识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同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经验论"相比,反思性思维观对教学的启示似乎在学术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反思性思维的含义、思维训练与教学活动的关系以及反思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杜威的重要命题——"如何思维"。杜威认为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教育者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这种熟练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晶 《科技信息》2007,(18):321-322
作为美国传统教育改革的开拓者,杜威对教育和教育目的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这种深刻性不仅体现在它是对传统教育概念的一种背叛,还体现在杜威教育目的观自身的深刻内涵上。本文从杜威“教育无目的”观点的内涵、特点出发进行论述,揭示了其观点对当代教育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