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凝结换热试验结果表明,所试验的水平单头螺旋槽铜管管外水蒸气凝结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两倍;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考虑表面张力作用的水平单头螺旋槽的管凝结换热准则方程.  相似文献   

2.
在高温加压的条件下研究了膜式蛇形管平行通道换热器的对流换热特性,试验气体为N2,试验工质的压力为0.5~3MPa.提出了不同冲刷形式、不同压力下的具体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典型冲刷形式的对流换热关联式及其适用条件.试验研究表明:冲刷形式对换热系数有很大影响;单通道与多通道的换热系数是面积加权平均的关系;在相同的换热条件下,膜式蛇形管平行通道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高于蛇形管平行通道换热器;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升高,换热系数升高,但升幅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冷却系统换热分析精度,建立冷却系统换热分析模型。通过发舱CFD分析及发动机台架热平衡试验确定系统建模边界,以冷却系统管路模型建立一维换热分析模型,进行典型工况下的冷却系统分析,并将温度结果与整车风洞试验温度数据对比,验证分析的精确度,明确换热分析在冷却系统开发中的意义。通过计算温度与试验数据对比可知,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较接近,说明冷却系统换热分析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可以应用于整车冷却系统开发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对圆形钢串叶散热器自然对流换热的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整埋得到肋壁局部换热系数的分布和肋壁平均换热系数与结构尺寸之间的经验公式,并得到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用多吕标数学规划的方法得出了钢串片散热器的最佳结构尺寸。  相似文献   

5.
环形狭缝过热气传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过热气流过电加热的环形狭缝进行了换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环形狭缝中的过热气热交换参数与普通圆管有着显著的不同,随着狭缝间隙的减小,狭缝中的换热得到了增强,当内,外管热流密度相等时,内管换热系数大于外管换热系数,并且此时环形狭缝的换热能力最强,应用试验结果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出适合试验数据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沸腾及EHD强化换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R11工质在垂直管内受直流高电压作用下的沸腾换热试验数据,提出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30%.  相似文献   

7.
竖直矩形微槽道内的饱和沸腾换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去离子水在三种不同结构尺寸的铝质矩形微槽道内的饱和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其中去离子水的换热特性较常规尺度有所增强,且其强化换热性能随微槽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最后,由实验数据拟合出了热流密度与壁温过热度、热流密度与换热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煤粉加压气化炉膜式螺旋管对流换热器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换热特性。分别以N2、He、N2和He体积比为2∶1的混合气体为试验气体,试验时对每一种气体压力均从0.5 MPa开始进行,至3.5 MPa结束,在每一个压力值下,试验段入口温度从150 ℃升到450 ℃。通过试验研究了压力对雷诺数及换热系数的影响和不同的冲刷形式下的膜式螺旋管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压力影响该管型的换热能力;获得了不同工作条件下该管型的换热拟合式。  相似文献   

9.
高压气体在膜式螺旋管环形通道中的对流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压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膜式螺旋管环形通道内的对流换热特性,试验气体有单质气体He和N2,也有混合气体如He+N2,试验压力为0.5~3.5 MPa,给出了不同螺旋管结构、不同气体和压力下的对流换热系数,以及典型冲刷形式的对流换热关联式及其适用条件.试验研究表明,气体压力、气体组分、冲刷形式对换热系数均有影响,特别是气体压力的影响最为突出.由数据分析得出了膜式螺旋管环形通道的对流换热关联式,该关联式可以适用于各种气体成分.  相似文献   

10.
着重介绍换热网络最小换热单元数的混合求解方法中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的常系数、指数因子、迭代步长等参数的选择。各参数的确定建立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这些参数的取值范围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求最小换热单元数的换热网络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子探针及X-衍射技术对加热炉炉管外壁高温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炉管的氧化机理主要是金属离子穿过氧化物层的扩散并在氧化物--气体界面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上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丽水市中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5例自发性气胸行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例患者治愈23例,总治愈率达92%,引流管留置的时间为24h至5天。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好,肺复张完全等优点,同时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且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a 300 Hz thermoacousUcally driven pulse tube cooler.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former experiments, impro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anding-wave engine, pulse tube cooler and their coupling mechanism. An inlet pressure ratio of 1.248 was obtained with the mean pressure and heating power of 4.13 MPa and 1760 W, respectively. A lowest no-load temperature of 69.5 K has been reached under this condition.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thermoacoustically driven pulse tube coolers to reach the temperature below 70 K with such a high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4.
对非共沸混合工质HFC-32/HFC-134a在毛细管内的流动状态进行了分析.从毛细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出发,结合非共沸二元工质的特性,应用混合法则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的节流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得在不同压差条件下的毛细管最佳长度.  相似文献   

15.
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的解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螺旋管束流动诱发振动的实验研究结果,及冲刷螺旋管阵流场的观测结果,提出了一种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的解析模型,获得了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分析所需的流体力系数,给出了螺旋管束拽力方向静力不稳定分析的解析表达式。解析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夹芯圆管因其质量轻、成本低、能量吸收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工程和航空航天领域。为了提高夹芯圆管的耐撞性能,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轴向冲击仿真研究,分析了肋板数、壁厚、内圆直径对其耐撞性能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和NSGA-Ⅱ算法对夹芯圆管的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将结构进行扭转,探究扭转角对耐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壁厚对耐撞性的影响最大,内圆直径对峰值压缩力基本没有影响。扭转后的夹芯圆管可以在不提高峰值压缩力的前提下增加比吸能,耐撞性能有明显提高,扭转角度为45°时效果最佳,较扭转前增加了10.75%,为夹芯圆管的耐撞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西安交通大学风洞台架上,针对200MW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设计参数所建立的实验模型,研究了蒸汽发生器中螺旋管管束在横向低密度流体冲刷下的振动行为。针对发生流体弹性不稳定现象时的临界流速;不同螺旋半径上相邻管的相互影响;同一螺旋半径上、下游管的相互影响等问题作了讨论。获得的结果对高温气冷堆氦气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亦为螺旋管束的诱发振动理论计算和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059-3063
针对小型水平爆轰管进气量小,纳米粉尘容易团聚的特点,发展了适用于在小型水平爆轰管中进行纳米粉尘爆轰实验的扬尘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法对扬尘效果进行了检验,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基于小型水平爆轰管的纳米铝粉爆轰实验中。结果表明,这种扬尘方法结构简单,扬尘效果好,能方便地用于小型水平爆轰管中进行纳米粉尘爆轰实验。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Naviev-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standard κ-ε turbulence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rivation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turbulent flow field in a draft tub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turbulent flow through a draft tube is set up whe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inlet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outlet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wall boundary condition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formulated in a discrete form on a staggered grid system by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The second-order central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 and hybrid scheme are used for discretization. The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 on internal flow through a draft tube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implee algorithm and cfx-tasc flow software so as to obtain the simulated flow field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t the design operating condition for the draft tube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reby,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in a draft tube has been explored.  相似文献   

20.
微重力条件下管肋式空间辐射器的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航天器上常用的管肋式空间辐射器在微重力条件下的导热、对流和辐射相互耦合的复杂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考虑了管壁与肋片表面之间相互辐射的影响。整个模型的求解采用迭代法,管内流体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求解用SIMPLE算法,分别计算了肋片上的温度分布、管壁与肋片上的热流分布与管内对流换热的平均Nu数,得出了进行管肋式空间辐射器优化设计所必需的重要参数,同时还研究了重力场对辐射器传热的影响,对在地面上进行空间辐射器的模拟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