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鈺 《科学通报》1960,5(1):13-13
古生物的研究在配合区域地貭普查、建立统一地层对比表、編制岩相古地理图、分析大地构造类型的各項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在亿万年的地貭历程中,对不同时期的“滄桑”变迁,只有当时的生物羣是身临其境的直接見証者,同时在形态上反映出各种环境所产生的特征。我国領域广大,地层完整,化石丰富,种类繁多。因此,如何尽快地把我国各地层中的生物羣采集描述,分层对比,不仅对区域地貭普查和資源勘探具有极其迫切的需耍和价值,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具有重  相似文献   

2.
黄本宏 《科学通报》1980,25(15):703-703
天山兴安褶皱带石炭二迭纪时是我国又一个重要植物地理区,对其植物群的研究不仅对确定地层时代和对比是必要的,而且在古植物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观音桥层是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在华南上扬子区广泛发育的一套介壳相泥质灰岩地层,位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套页岩气产出层位之间.恢复观音桥层的地理分布,分析其空间分布型式和规律,将有利于重建华南奥陶纪末期的古地理,更好地理解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环境背景,以及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形成的古地理背景.本研究基于GBDB数据库收集、整理和厘定了342条剖面的综合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Arc GIS软件进行空间模拟,重建了华南上扬子区观音桥层的空间展布.重建结果显示,观音桥层广泛分布于上扬子台地的大部分地区,集中出露于滇东北、黔北、川东南、重庆、鄂西等地,其中厚度最大的区域呈东西向分布于滇黔桂古陆的北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中心区;而同期的其他岩石地层单元则主要分布于上扬子台地的边缘地区.同时,利用各剖面的沉积学与古生物学、古生态学特征推测该时期各地点具体的古水深值,从而恢复了上扬子区观音桥层沉积期的古地形.结果表明,上扬子区在赫南特中期呈现出"一隆三坳"的古地理格局,"一隆"为湘鄂西水下高地,"三坳"为川东南坳陷、湘中坳陷和鄂北坳陷.这一三面为古陆环绕、局限滞留的古地理环境,是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富集的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地区震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贺兰山地区出露的震旦系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 发现该地区震旦系正目观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由北到南的几条典型剖面中δ13C值自下向上均逐渐减小, 变化范围都集中在?4.51‰~0.11‰, 最大负偏值达到了?6.88‰. 兔儿坑组中发现的宏体生物化石在华南灯影组中部出现, 从而将正目观组和兔儿坑组的形成时代限定在震旦纪. 冰川的发育导致了极端寒冷的气候, 海洋中有机质大幅降低, δ13C值出现普遍的负偏. 兔儿坑组代表了冰期的结束, 生物的复苏, 海洋中有机物含量增加. 通过与全球其他地区同期地层碳氧同位素分布的投图对比, 发现正目观组冰期沉积的形成时间可能晚于Gaskiers冰期, 研究其为探讨埃迪卡拉纪华北板块的古海洋、古地理环境和生物演化起了重要作用, 为全球同期地层碳氧同位素数据库提供了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6.
西沙海域的米辛尼亚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书 《科学通报》1989,34(22):1729-1729
米辛尼亚(Messinian)是意大利西西里中新世地层名称,一般也用来代表中新世与上新世之间的一次重大的古海洋学事件。这一事件最早为莱伊尔发现,1833年他根据意大利新第三纪砂岩和泥灰岩里的化石记录,确定了中新世与上新世之间,是一个新的生物变革界面。其后,在欧洲、非洲、环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地质记录中,都有所反映。 西沙群岛生物礁区西琛一井和西永二井两个全取蕊钻井中,中新世与上新世间的间断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藏阿里北部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划分,建立了吉普群,讨论了该群各组岩性、化石内容及时代,肯定了萨克马尔阶在本区的存在,提出了四个腕足动物化石组合,归纳出动物群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点,与邻区冈瓦纳相动物群进行了对比,就腕足动物地理分区问题作了探讨,为研究西藏高原区域地质及构造分区和冈瓦纳古大陆与欧亚古大陆两大板块地壳接合界限及其演变历史提供了一些基础的实际资料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三省二叠纪玄武岩系的时空分布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建英 《科学通报》1985,30(12):929-929
近年来,笔者编制了三省二叠纪玄武岩系分布图(1:150万),同时进行了许多室内外工作,收集了本区丰富的地质资料和岩石化学数据。作者曾于1981年建议以龙门山、金河-箐河和哀牢山断裂带为界,把本区玄武岩系分为东面的扬子古板块的玄武岩系,即峨眉山玄武岩和古板块西缘的玄武岩系亦即“双海玄武岩”。现据新资料,结合玄武岩系在不同构造单元上时空分布及地质特征,进一步将它们划分为五个构造岩石分区(图1)。  相似文献   

9.
蓝田猿人头骨发现经过及地层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兰坡 《科学通报》1965,10(6):477-477
陕西蓝田地区的“新生代”地层保存得很完全,从大约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起一直到现在,各个时代的地层几乎都有了代表。过去在我国其它地方虽然分别建立了许多不同时代的标准地层剖面,但从未发现过如此完整的,特别重要的是在蓝田地区不同的地层中都发现了丰富或比较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对鉴定地层时代和研究脊椎动物的演化与分布有着重大的意义。自从1963年在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了蓝田猿人(Sinanthropus  相似文献   

10.
徐涵秋 《科学通报》1988,33(23):1811-1811
7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在马平期至栖霞期的地层中相继报道了一类间壁构造十分特殊的块状群体珊瑚。1982年,吴望始、周康杰建立了Kepingophyllidae科以代表这类珊瑚。嗣后,吴望始等对这类珊瑚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它的大量繁盛和进化是发生在马平晚期,并以Kepinggophyllum组合来代表这一时期的进化柯坪珊瑚类,籍以划分石炭、二叠系的界线。由于进化柯坪珊瑚类在华北、北方槽区以及国外的同期地层中均罕见报道,所以它无论对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或珊瑚古地理区系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进化柯坪珊瑚类在我国愈来愈多地区的发现,有必要对这类珊瑚的时空分布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栎属高山栎组植物化石推测青藏高原的隆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浙昆  杨青松  夏珂 《科学通报》2007,52(3):249-257
简要回顾了关于青藏高原隆起的不同学术观点, 结合对栎属高山栎组的综合研究, 以及西藏希夏邦马峰和南木林2个化石点最接近现代类群的共存区分析, 佐以化石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在共存区垂直分布范围, 分析了徐仁和Spicer关于青藏高原隆起幅度的研究结果, 重新推测了上述两地的古海 拔. 希夏邦马峰化石点代表的古海拔可能在2500~3500 m之间, 故此从上新世以来希夏邦马峰地区上升了2200~3400 m. 而中新世南木林乌龙组上下两段的化石组成所代表的古地理有所不同, 下段所代表的古海拔为2500~3000 m, 上段所代表的古海拔为2800~3000 m, 故自中新世以来该地区至少抬升了1300 m, 不支持Spicer认为该地区从中新世以来就没有抬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红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在海洋地质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开发  张玉兰  王永元 《科学通报》1975,20(11):518-518
孢粉分析已在地质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石油勘探中,为研究地层学而进行的孢粉分析,发展更为迅速。海洋孢粉学是孢粉学中最近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它不仅可为海洋地质勘探提供地层时代、地层对比、恢复古地理和古气候资料,而且也为海洋沉积的物质来源、海面变化、陆缘侵蚀强弱提供一定的依据。近年来,石油勘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西藏羌塘地区的地质特征兼论古特提斯海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地区系指改则、班戈县以北,可可西里山以南的一块无人地区。该区的地层明显地可以分成三套岩系:基底变质岩系,晚古生代到中生代的盖层沉积和晚白垩世到第三纪的断陷盆地沉积。基底变质岩系命名为阿木岗群,它主要的岩性为前泥盆系的绿片岩。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主要是厚度不大、未变质的浅水碳酸盐和碎屑岩沉积,它代表着相对比较稳定的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本文还对该区的岩浆活动以及区域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上述的地质特征和不同时代的地槽褶皱系环绕着羌塘地区周围,表明羌塘地块确属存在。结合邻区资料,笔者认为在石炭~二迭纪时羌塘地块位于冈瓦纳和北方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它和其它的类似的地块一起,使古特提斯呈现出一种岛(微大陆)海的构造格局。由于没有广阔的大洋,那么处于所谓的冷、暖水生物群之间的混生和过渡现象也就容易解释了。  相似文献   

14.
泥河湾组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金陵 《科学通报》1980,25(4):177-177
我国地质学界根据1948年国际地质会议建议把泥河湾组归入早更新世,作为我国华北地区这一时期的标准地层。近年来,随着第四纪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泥河湾的时代又提出了一些异议。而大部分地质工作者仍把它作为早更新世的标准地层来对比。本文仅就泥河湾组的孢粉分析结果,对该组的地质时代及其古气候的变化提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成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祥华 《科学通报》1986,31(4):298-298
钙质超微化石是近年来在海洋地质中受到特殊重视的化石门类,它广泛分布于侏罗、白垩纪以来的海相地层中,由于个体微小,数量众多,分布极广,演化迅速,又能反映海水温度、气候等环境变化,具有全球对比意义,随着石油勘探、深海钻探和海洋沉积的深入研究,钙质超微化石业已成为地层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古海洋研究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研究东濮凹陷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的古生态及成盐环境,对于勘探该地区这一时期的石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黄土地层古植被研究中困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志诚 《科学通报》1982,27(24):1515-1515
黄土区第四纪以来古植被的研究,不但对探讨植被的系统演替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地质时代的划分,恢复古地理环境,特别是揭示黄土形成的气候条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地质时期植被的研究,主要依靠地层中的化石孢粉组合资料,可是在黄土地层中的孢粉含量往往很少,有时甚至仅能见到1—2粒花粉。最近西北大学地质系及其它有关单位,在黄土区这类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中国不但是世界上人类化石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化石人类时代——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特别丰富的一个区域。这些与人类化石在一起发现的大批动物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对产化石的地层的地质时代作正确的测定与对此,并对了解当时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提供证据。关于中国的第四纪地质和动物群的研究,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可是在过去的25年内,还是积累了相当的资料。最近的数年中,我们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发现,因此,我们可以在这里对中国第四纪的主要地层单位和动物群作一个简单的叙述,同时,再由含化石地层和动物群的分析,对中国化石人类生存的各时代的自然环境作一些可能的推论。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的古岩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发现是很引人注目的,它具有重大的古地理意义。在唐古拉山区,它的最高海拔达5,200米,是目前已知全世界第三纪古岩溶分布的最高程。自1964年以来,通过历次科学考察,发现在青藏高原各主要地区都有古岩溶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中的沉积-成壤事件与第四纪气候旋回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中国黄土区,第四纪气候的冷暖交替表现为沉积事件和成壤事件的更迭.近年来,黄土地层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查明了2.5Ma以来至少有37个大的土壤地层单位,并在空间上基本可以对比.当时从地层学角度考虑,没有将发育程度弱于当地全新世土壤的古土壤划分出来,同时未考虑古土壤的多周期特性,即多个成壤期的特征叠置或部分叠置于同一剖面形成复合古土壤.这类古土壤作为一个地层单元而实际上代表多个气候阶段.气候事件的鉴别和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着古气候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鉴别各种时间尺度的气候事件对理解气候演化及其动力因素和过程显得越来越为重要.虽然全新世土壤SO在类型上与其他古土壤不同,但发育程度相当高.那些发育程度低于SO的古  相似文献   

20.
从某些科普文章甚至科学著作中可以得出一个印象,似乎海洋地质学的主要问题都已经解决.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而且,从开始有系统地进行海洋区的地质研究迄今只有三、四十年,要在这短短几十年内揭示出70%的地球表面的结构、成因和地质史的特点是可能的吗?这方面的障碍是海洋区地壳深层区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