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DPD(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系统的切换机制不同于模拟蜂窝通信系统和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在研究了CDPD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规程(RRMP)、移动网络登记协议(MNRP) 和移动网络位置协议(MNLP)的基础上,对CDPD系统的切换机制和切换性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定量地分析了CDPD 系统的链路中断概率  相似文献   

2.
在无线异构环境中,无线接入网络的融合将会实现无缝切换,其中包含完成像服务的移动性,垂直切换,共同认证,统一计费/账单,安全机制,服务质量和服务提供等一系列挑战。朝着这个方向,我们的研究旨在为异构网络架构提供完全的集成,并支持合适的网络无缝切换的移动性管理。该文提出的HIP是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垂直切换的架构。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UTMS蜂窝网络和WLAN异构网络的协同无线资源管理算法.该算法的关键参数包括业务类型、用户终端移动性和位置信息等,协同地利用异构网络中的资源,并同时能保证业务的QoS和业务成本的最小化.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分析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移动性和网络负荷条件下,文中算法能够明显降低不必要的垂直切换到达率,提供稳定的通信,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异构蜂窝网络(hetergeneous network,HetNets)复杂的网络结构需要高效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算法进行无线资源管理,基于3GPP标准设计并实现一种RRC协议仿真平台,用于评估RRC相关性能指标。仿真平台采用C++语言实现,采用离散事件驱动的动态仿真机制。通过建立平台底层支撑环境,包括信道传播模型、物理层模型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调度器,根据3GPP的控制面协议进行了详细的RRC协议栈建模,实现了RRC测量配置与触发上报、RRC连接控制与状态转移,以及异频组网中所需的RRC功能等。对仿真平台进行了校准测试,测试结果说明了平台RRC协议栈功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多层节点覆盖的异构蜂窝网络性能,采用独立的齐次泊松点过程分别对异构网络中的各层基站分布进行了建模,选择最强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基站的接入方案,推导出多层异构蜂窝网络的覆盖概率,并且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影响整体网络覆盖概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多层异构网络在小基站密度和发射功率处于适当值时有较好的覆盖率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种无线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移动台在异构网络之间切换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和无线局域网(WLAN)构建的具有接入控制单元(ACU)的异构网络模型.采用描述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的代价函数选择首选网络;利用一种基于信号强度累积量和距离准则的联合优化策略进行垂直切换判决,进一步对该方案进行切换率和丢包率的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维持较小丢包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切换次数,消除“乒乓效应”,改善切换呼叫阻塞率,取得较好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7.
从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来看,异构网络融合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分析了WiMAX与TFD-SCDMA网络融合的需求及可行性,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MIP的WiMAX-TD-SCDMA网络互操作结构,并给出了系统间切换流程,此切换能够减小系统阀切换延时及丢包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几何理论分析异构蜂窝网络性能时,通常假设用户均匀分布且独立于基站。但在实际的异构蜂窝网络中,小基站一般部署在热点地区或覆盖盲区,因此,小基站与用户的空间位置存在相关性。针对三维空间中蜂窝用户以小基站为父节点的Matern簇过程和Thomas簇过程进行建模,再采用最大信号干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的小区接入准则,在瑞利衰落信道下推导出下行链路的覆盖概率;通过蒙特卡罗仿真验证理论结果,分析用户簇过程的半径或方差、SIR门限值、小基站密度和小基站功率对覆盖概率的影响,并比较三维用户簇分布模型、三维用户均匀分布模型和二维用户簇分布模型的网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三维用户簇分布模型的异构蜂窝网络具有较好的覆盖概率。  相似文献   

9.
移动性是移动通信的最大特点,在移动台位置变化到特定的区域时会发生小区间的切换,对移动台实施有效的移动性管理可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性能。本文主要针对WCDMA软切换技术进行研究,以期对移动台的移动性实施高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3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融合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在两种异构网络之间实现智能切换是融合网络的关键技术. 针对多属性垂直算法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多属性垂直切换算法. 该算法根据请求业务的不同特性和当前网络状态动态调整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的参数, 从而使得切换算法具有较低的阻塞率和时延, 以及较高的带宽使用率. 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 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链路层和网络层切换,在研究分析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网络的基础上,给出wFHMIPv6(WIMAXfast handover for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移动管理方案。在FHMIPv6的机制上引入一种快速触发机制,使切换过程的丢包率和切换时延都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该方案需要的链路层信号和信息交互也较少,利于快速切换的实现。通过网络仿真对FHMIPv6和wFHMIPv6管理方案的网络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移动管理方案wFHMIPv6能够降低通信链路中的丢包率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12.
结合链路层和网络层切换,在研究分析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网络的基础上,给出w-FHMIPv6(WIMAX-fast handover for hierarchical mobile IPv6)移动管理方案。在FH-MIPv6的机制上引入一种快速触发机制,使切换过程的丢包率和切换时延都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该方案需要的链路层信号和信息交互也较少,利于快速切换的实现。通过网络仿真对FHMIPv6和w-FHMIPv6管理方案的网络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移动管理方案w-FHMIPv6能够降低通信链路中的丢包率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不需要基础设施和复杂的安全引导过程,证书链成为移动自组织网络公钥管理的一种重要可选方案.现有方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节点的移动性,具有很长的预热期,认证成功率低.通过实验分析表明:对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进行分簇,在随机选取的两个簇首之间以一定的概率相互签发少量的证书,形成的证书图涌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组织公钥管理方案,利用证书图的小世界特征改进本地证书库的创建和认证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方案在相同环境下认证成功率达到80%以上,比原有方案约50%的认证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文中面向多终端及异构网络的应用环境,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的传输层(L4)移动性管理,提出了不中断端到端连接的跨终端切换方法.为兼容SCTP偶联的协议规程,利用动态地址重配置(DAR)控制新终端的加入,运用重启机制更新偶联的认证,通过路径切换管理跨终端的传输迁移.讨论了基于Linux和开源软件包的实时流媒体播放的原型设计及实现,采用原型实验的手段,给出了可行性验证和跨终端切换的时延性能.结果表明,在内部网环境中,基于SCTP流媒体传输可在不同终端间平稳切换,视觉中断时间小于1秒.  相似文献   

15.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采用微小区时,越区切换作为信道指配的一部分,对系统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讨论了越区切换的几种方案,并通过计算机摸拟对不同方案的性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移动主机在外地网络中频繁的域内切换的性能问题,提出了移动IPv6的层次型管理的切换模型并给予实现.层次移动IPv6采用移动锚点,可以减少移动主机同本地域以外节点的信令交互,并对层次移动IPv6域内切换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组建了层次移动IPv6实验床和物理网络拓扑结构与之相似的移动IPv6实验床,对比移动IPv6的切换机制对层次移动IPv6的域内切换机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层次移动IPv6能够显著提高域内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IETF正在开发快速切换和层次型移动IPv6来为移动IPv6提供切换机制。在详细介绍了两种技术原理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并给出了一个在层次型移动IPv6模型下的快速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mSCTP的传输层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TP进行动态地址重配置扩展后被称作移动SCTP,可以在传输层对Internet移动性进行支持,进行端到端的移动性管理,并且不需要网络路由器的支持。本文讨论了分别在网络层和传输层实现Internet移动性的区别,分析了利用mSCTP实现平滑的移动切换的基本原理。为了实现对移动节点的定位,mSCTP需要和某种位置管理机制进行结合,这种机制既可以是移动IP,也可以是SIP。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采用逻辑接口的基于TPMIPv6(transient binding for proxy mobile IPv6)的域间切换管理方案.逻辑接口从2个物理接口抽象出来,上层只需知道这个逻辑接口,2个物理接口对上层透明.在切换时,2个物理接口分别与2个MAG(mobile access gateway)相连,后一接口在进行预注册时,前一接口仍保持原来的通信.流移动管理由LMA(local mobile anchor)控制,以避免切换过程中物理接口的中断.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域间切换方案相比,建议方案的切换时延更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尽量减轻固定网络负荷 ,设计了一种容易实现的IP移动方案 ,即一种轻量级的位置管理方法———类似组播的地址查询机制M-LQ及相应的IP移动解决方案—MS-MLQ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