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球数据科学是地球科学与数据科学的结合,是地球科学研究与数据驱动科学发现范式转变的前沿交叉领域。在地球大数据研究快速兴起的背景下,从地球数据大科学计划、科学数据治理和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等方面回顾了2020年的进展。介绍了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以及全球数据汇聚、数据认证、数据仓储、数据政策、数据标准、数据标识等方面的进展和地球科学数据中心、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集成和数据出版等实践。展望未来,充分重视科学数据治理的规则,推动地球科学大数据计划发展,加强建立地球科学数据生态,促进地球科学数据领域的各方面合作,仍然是当前的紧迫需求。  相似文献   

2.
给出数据分离与它的属性状态特征生成的基本理论。利用逆P-集合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给出数据外分离,数据内分离与数据外-内分离概念,给出数据分离特征,给出数据分离生成的属性状态特征。给出数据补充定理,数据删除定理与数据补充-删除定理。给出数据外分离的属性基数定理,数据内分离的属性基数定理与数据外-内分离的属性基数定理。论文给出的理论结果是数据分离生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用几种常用数据检测技术,提出一种实现BSS帐务系统数据检测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在BSS帐务系统的日常数据监控中,采用数据排除检测法将每天不合理的数据提取出来即时处理;在月结出帐数据检测中采用数据对比检测法缩小问题数据范围后,用抽样数据检测法检查出异常或错误数据,从而确保BSS帐务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公交客流数据是公交组织调度、线网优化和场站规划的基础性数据,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公交刷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即可得到全面准确的公交客流信息.以桂林市公交系统数据为例,首先,对公交IC卡刷卡数据和定位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刷卡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客流推算所需数据并剔除异常数据;其次,融合刷卡数据与定位数据匹配乘客...  相似文献   

5.
三维激光扫描获取了大量的点云数据,数据的组织直接影响点云数据的操作速度.采用数据库管理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采用八叉树数据模型进行组织,建立空间索引,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块提取,实现点云数据的检索以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典型的XML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XML关系数据模型.该模型将数据模式、数据视图和数据内容分开,数据表现形式灵活,适合于对XML数据的处理及XML数据与关系数据库数据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张丽 《科技信息》2009,(5):51-52
使用数据透视表可以汇总、分析、浏览和提供摘要数据。使用数据透视图可以在数据透视表中可视化此摘要数据,并且可以方便地查看比较、模式和趋势。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都能使您做出有关企业中关键数据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产生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可视化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类型及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从大数据本身的特点及其应用需求出发,结合数据可视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适用于大数据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在大数据条件下数据可视化所要解决的8个关键问题;讨论了针对大数据可视化应用需求自主研发的交互式可视化设计平台AutoVis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新数学模型P-集合,提出数据传输中三种异常数据的概念:■-异常数据、F-异常数据与(■,F)-异常数据;提出(■,F)-数据离散矩形区域概念;给出丢失-侵入数据发现定理、系统输出数据分离定理、系统输出数据类型辨识定理、(■,F)-异常数据在(■,F)-数据离散矩形区域的定位定理;给出(■,F)-数据离散矩形区域在系统输出数据类型辨识中的应用。丢失-侵入数据发现定理与系统输出数据分离定理是系统输出数据类型辨识的基础,(■,F)-数据离散矩形区域的提出,为系统数据的几何辨识和系统出现异常数据的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感器数据的多样性,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数据融合的改进方法. 首先, 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 然后, 用小波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数据; 最后, 利用计算传感器可信度对数据进行融合. 传感器数据融合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针对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融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融合结果的离散程度优于加权数据融合和Kalman数据融合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渝西学院后山山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选取渝西学院校园后山(黄瓜山)山林植被中6种主要森林类型的19个样方,通过比较这些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揭示了这些类型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显示:1)各森林类型乔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较高;2)各森林类型的Shannon指数同物种丰富度具有不同的表现规律;3)常绿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具有特殊的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特征;4)物种恒有度分析表明,星湖校区山林植被为人工林,景观简单,连续性强,存在明显的环境梯度.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及化学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及化学能的测量,揭示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能量的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中以针阔混交林生物量最高,人工落叶松林的生产量最高,并得出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化学能模型,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年的森林水文数据,从森林对降雨量的分配;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水量;森林地面径流持性;森林水量平衡;森林造成较湿润的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详尽分析了森林对水资源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对广西御防干旱、洪涝灾害提出了11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东北少数民族生存于森林环境,森林环境培育了各民族森林生态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各民族对其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适应,形成了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计方式、社会规范、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出传承森林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化发展与建立区域广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相结合,是东北各民族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15.
森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和再分配是生态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截留过程因降雨特征、森林类型及立地环境存在差异.以三峡库区山地的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三种林型为研究对象,对比了2018年植物生长季(4—11月)56场降雨的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降雨在三种林型的再分配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暖性针叶林的透流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同期林外降雨的62.0%、7.2%、30.8%;落叶阔叶林分别占77.9%、3.5%、18.6%;针阔混交林分别占73.3%、2.7%、24%. 2) 再分配参数与降雨量的相关分析显示,三种林型下树干茎流量、透流量均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冠层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3) 场次降雨特征也会影响再分配,大雨和暴雨时三种林型内降水再分配的动态过程存在明显差异.三种林型的降雨再分配过程因受降雨量、降雨强度等降雨特征和林冠结构的影响而产生差异.针阔叶混交林在强降雨条件下能够更有效地减缓降雨对地表土壤的强烈冲击,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赵洋毅  段旭 《科技资讯》2013,(4):244-246
对贵州中部石灰岩喀斯特地区3种林分(常绿阔叶林,构树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农地土壤作对照,研究表明,用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3种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为:阔叶林(88.90)〉构树林(77.02)〉灌木林(62.69);表层土壤抗蚀性(97.14)高于亚表层土壤抗蚀性(67.30),土壤抗蚀性从表层向下呈下降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贵州中部石灰岩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层次的8土壤样本划分为抗蚀性强度不同的3类,与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顾雪萍  蔡延 《江西科学》2008,26(2):334-336
珊溪库区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落叶阉叶林、中亚热带针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其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三峡库区迎江坡面5种已持续经营15a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农林复合结构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的监测,研究了不同农林复合结构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从坡顶至坡脚,农林复合结构类型分别为坡耕地-经济林-林地、林地-经济林-坡耕地、经济林-坡耕地-林地、林地-坡耕地-经济林、林地-经济林-梯地。通过测定土壤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和有机质,分析得出:林地-经济林-梯地、经济林-坡耕地-林地结构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情况,按照林业部1978 年的统一规定,山西省建立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1995 年,山西省开展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第三次复查工作。本文依据这次复查报告,分析了山西省森林资源1990 年~1995 年5 年间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经营管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森林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释森林公园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辽宁省森林公园的概况,对辽宁省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