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孝僡 《科学通报》1963,8(12):22-22
組織者的現象被发現之后,很快地又发現了許多成体动物的組織也具有誘导原腸胚外胚层形成一定构造的作用,这就是所謂的异源誘导者。利用成体組織代替胚胎組織研究胚胎誘导,虽然多少有些旁敲侧击,但是因为成体組織取材方便,所得的誘导产物又无不同,仍然可以认为是一条便捷的途径。这方面的工作发現,不同的成体組織具有一  相似文献   

2.
黄瑞綸 《科学通报》1954,(12):16-16
植物的病菌和害蟲經常給我們的農作物以巨大的災害,在我們的土地上,每年幾乎有50—60%的栽培面積的農作物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到損失。害蟲也嚴重地危害着倉貯的糧食和人畜的健康。使用藥劑與這些病蟲害作鬥爭,防止它們的發生或擴展,是保證我們的作物豐產和安全貯藏的重  相似文献   

3.
郑光华 《科学通报》1964,9(5):438-438
种子貯藏方法以往多侧重于温湿度和气体成分等貯藏条件的调节,近年来逐渐开展使用化学药剂的貯藏方法。Karon 等(1944)首先试用酸碱处理棉籽而获得显著抑制种子内形成游离脂肪酸的效果,但种子生命力则遭到破坏。在有关油料种子化学貯藏保持商品品质方面,尚有类似的报导。近年来,MH作为一种抑制剂在农业和园艺生产上的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在块茎和鳞茎的貯藏方面更为普遍。时政文雄(1954)和渡部弘三(1955)等曾试用MH 防止小麦穗上胎萌而获得良好效果。但这些一  相似文献   

4.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59,4(5):172-172
农作物种籽在貯藏期中常遭受貯藏物昆虫的严重侵害,最常用而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进行薰蒸。我們研究了現今最常用的五种薫蒸剂的常用剂量与常用时間,对种籽发芽力所发生的影响。本报告系其中的第一部分,即氯化苦薰蒸九种农作物种籽及进行发芽試驗的结果, 本試驗系使用山东农药厂出品的氯化苦,使用剂量为银立方米70克,薰蒸时間为72小时。試驗的种籽有小麦、大麦、玉米、蕎麦、黃芝蔴、蚕豆、黄豆、綠豆及赤豆等9种,每种均有兩种不同的含水分量。試驗工作系在特制的松木薰蒸箱中进行的,箱高1.9米,長与闊各0.46米,約計容种为0.392立方米,  相似文献   

5.
童克忠 《科学通报》1963,8(10):53-53
亚硝酸(HNO_2)的誘变效应,最初是由Thom和Steinberg发現的。当时他們誤认为HNO_2的誘变作用,是由于它使某种蛋白貭脫去氨基所引起。后来Schuster和Schramm証明HNO_2可使TMV-RNA失去活性,并且这种鈍化作用并非由于RNA长鏈遭受破坏,而是由于HNO_2使A脫氨基成HX、G成X、C成U之故。接着Gierer和Mundry証明HNO_2对TMV-RNA和TMV的誘变作用。于是HNO_2誘变受到科学界的普遍重視。  相似文献   

6.
娄成后 《科学通报》1956,1(6):46-46
生物物理学是近些年來才独樹一帜的一門生物科学,虽然在百余年前已經有人开始研究有机体的电学現象,然而它的迅速發展却是較近的事,是在生物学、物理学与化学累積了一定的知識以后才实現的。生物物理学的任务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一、研究有机体生活环境中物理因素与生物的关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像輻射、温度等重要的物理因素如何参加生物的新陈代謝及如何改变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設計新的措施來利用这种影响。这些知識可以作为物理治療、衛生保鰱、增加農產、改善品質与誘導变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殷宏章 《科学通报》1959,4(8):268-268
用电离射綫处理马铃薯块莖以防止貯藏期中萌芽变質的实驗研究工作,国內外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持块莖的品质、延長食用期间。本工作是在1958年8月到1959年2月间进行的。选用的块莖是1958年6月18日收获的白皮大种,由8月22日起用不同剂量的电离射綫(X光机,电压135KV,电流3MA,距离30厘米)照射后貯藏在室溫中,在貯藏期中經常进行檢查萌芽情况与百分率并分析了块莖中的含糖量,与此同时还以洋葱与大蒜为材料进行  相似文献   

8.
植物组织培养(PTC)一词,习惯上可广义地归类为任何植物的一部分,无论是单个细胞,一块组织或某个器官,在无菌试管内的培养。尽管Strect认为这个词仅用于植物器官切片(外殖体)的增殖而产生的组织。从植物上切下的组织切片的生长,源于自然界中植物组织的创伤反应,原因是局部生长素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由于应用超声波处理动植物可以促进生长和发育,以及誘导遺传变异。因此,进一步研究超声波对于动植物的有利影响,可能是有重要經济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汤佩松 《科学通报》1957,2(2):52-52
在研究水稻的呼吸作用时我們观察到:当将各种呼吸基質加于“飢饿”的水稻幼苗中时,其呼吸强度就会增高。不过对于許多基質,特别是延胡素酸和异柠檬酸Qo_2,并不是立即增高,而是在加入后2—4小时才显升高。換言之,好像水稻幼苗需要經过一誘导期后才能对于所加入的基質發生反应。在某些情况下所加入的基质起初甚至会使呼吸强度降低,随后它才逐渐升高。基質透入組織中的速度好像并不是这种现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一种最惨酷的自然現象。地震灾害时常帶來人身的死亡和造成國民經济上的巨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地震現象以及制定与地震灾害進行斗爭的防御措施,对遭受这种現象地区的建筑、工業以及居民都是有巨大意义的。与地震灾害作斗爭是采取工程上的防御方法:即在設計建筑物时,尋求可以保証設  相似文献   

12.
<正>人与动物的嗅觉器官功能巨大。那么植物呢?植物也有鼻子吗?答案是有。植物不但有鼻子,而且不止一个,它们会用作呼吸,也会"闻"气味。自然界的香味叫人开脾健胃,恶臭味则令人掩鼻。为什么要"掩鼻"呢?因为鼻子是"闻"气味的惟一器官,掩住了鼻子,就等于关闭了嗅觉器官。"五官"之一的鼻子,具有独特的功能。人类不但利用它识别气味,还利用它呼吸,保障进入肺部空气的质量。而动物的鼻子也跟人类的鼻子一样,有闻味、呼吸、发声共鸣的功能。更为有趣的是,不同动物的鼻子  相似文献   

13.
周佩珍 《科学通报》1963,8(8):62-62
在高等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萤光現象是很复杂的。对于綠色叶子在照光过程中螢光强度变化的情况,目前有不少記載,但只停留于总螢光变化的一般观察,且結果及对这些結果的解释非常不一致,因此对这个現象的本貭尚缺乏深入的探討。在自然状况下色素有不同的复合状态。目前在远紅部分可以测定二个較大的萤光高峯(在685及  相似文献   

14.
严永祥 《科学通报》1957,2(12):384-384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器材供应工作,几年来基本上保証了研究工作的进行,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这項工作目前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一方面供应和需要还有脫节的現象,另一方面器材积压和浪費的現象也很严重。根据1955年不完整的統計: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5.
地震工程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現代地震学大約有百年的历史。它是从地震現象的記載开始,进而用仪器探測,以后又与弹性力学、地貭学相結合逐步发展起来的。地震学虽然起源于人类抗御地震災害的要求,但最初的研究是着重于认識地震現象的規律,以及探測地球内部构造的奥妙,却很少涉及在工程建設中如何抗御地震的問題。  相似文献   

16.
夏雨人 《科学通报》1959,4(13):425-425
云雾,特別是降水,对国民經济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設有密切的关系。去年,在党的領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国开展的人工控制天气的工作,特别是人造雨工作,仅在几个月內,就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云雾降水以及与它們有联系的大气物理現象;一直到現在还有許多問題不清楚。現在世界上研究云雾及降水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四类。 (1)天气学的研究方法:就是由气象观測員的观測,利用各种天气图分析等来預报云雾降水。这些方法在我国是比較熟悉的。 (2)高空气象的研究方法:这里包括无綫电控空仪、气球、各种系留汽球、飞机及雷达探測等,其中,飞机及雷达探測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現代物理的重大发現一直对許多化学領域起着革命性的作用。理論和实驗物理的新观点,原子和分子結构的揭露,使我們能够洞察化学現象的內部世界。目前出現了一門新学科——化学物理学,即化学过程物理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討分子內部联結原子的化学鍵的性貭,研究化学过程的詳細机理,建立在化学反应中出現的許多現象的內在規律。  相似文献   

18.
施士元 《科学通报》1958,3(9):274-274
有序化現象及馬氏体回火过程的研究表示,在晶体中原子的微观运动存在着一些几率的假設可以說明这些实驗数据。如果在金属或合金的晶体中原子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果真有一定的几率,則由于晶体是在三維空間中以晶胞为单位沿三方向平移而重复的特征,我們盼望这种原子的躍迁会有一定的频率。既有一定的頻率,則在周期性的外界作用之下就会有可能發生共振吸收現象。現在原子躍迁几率随温度而变,它和温度有温度的倒数的負指数关系,因之躍迁的頻率也遵从类似的温度关系。于是如果外界作  相似文献   

19.
熔盐-液体金属系的研究,对冶金和原子能工业都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視。除了金属在熔盐中的溶解現象外,盐在液体金属中的溶解作用亦被发現。  相似文献   

20.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59,4(16):530-530
本試驗是本研究工作的第六部分。从以前进行的5种常用薰蒸剂对10种农作种籽发芽影响試驗的結果,可以知道以我国各种常用薰蒸剂能达100%死亡率的杀虫剂量与时間,对于各种农作物种籽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失,最高的校正死籽率可达73%(溴甲烷对玉米),校正发芽势最低仅5.8%(溴甲烷对早稻)。对于这种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損失,有人认为在相当时间后可以恢复,也有人认为薰蒸剂对受薰蒸的种籽除直接的影响外,尚有随薰蒸剂后貯藏时期的增长,而有‘迟滞影响”。而在生产实践上,受薰蒸种籽的发芽力是否能随貯藏时間的增长而有所恢复,或是更行恶化,是有重大意义的。本試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