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预防油井出砂是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出砂严重时会堵塞油流通道,损害抽油设备.早期的筛管防砂设备是从外部阻挡砂子进入管内从而起到防砂的作用,但是,由于内外产生的压力差容易使管壁变形,滤砂孔变小,最终造成油井抽空停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设计的内置式新型防砂管是在内衬油管上开一些缝隙,使油流通过,同时阻止一定直径的砂粒进入泵筒,这样既可以预防砂粒磨损泵和卡泵又可以起到防砂作用.内置武新型防砂管以其工艺简单,防砂效果显著,有效时间长,在出砂严重的油层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景伟 《科技咨询导报》2010,(4):105-106,108
扶余采油厂是吉林油田最早开发的中低渗油田,油井增产主要是压裂措施,压后普遍出砂,加上较长时间的注水开发,导致油井井况异常复杂,出砂、出泥浆情况严重制约着油井免修期的延长。对于出砂、出泥浆井通常采用的是加长双防和无固定泵技术,但对出砂、出泥浆较严重井效果不是很好,由此引进了无泵采油技术,为提高此类井的油井免修期做了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辽河油田出砂现状,介绍了油井深部防砂与携砂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根据油井出砂特征界定了三种砂害治理技术路线,并运用浮环泵和纤维胶结复合防砂技术等新型排砂、防砂技术,实现出砂油井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王扩军  井秀娟  王永康  肖红伟  马兰 《科技资讯》2012,(13):87+89-87,89
出砂是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出砂不仅严重影响油井产能,而且对设备也会造成较大损害。油井防砂有机械防砂和化学防砂两种方式。采用的机械防砂具有工艺简单、效果明显、施工成功率高等优点,并在稠油井进行了人工井壁防砂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岩土力学角度分析了新立油田油井出砂原因,分析了地层、井况、开发等方面给油田带来的危害,油田油井出砂严重,将导致油井作业频次增加,检泵周期短,油井停产,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生产。对出砂机制及套管防砂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出新型套管防砂工艺管柱。对这一新型防砂技术进行了实证数据分析,分别介绍了单纯出砂油井、含少量泥浆的出砂油井、含大量泥浆的出砂油井等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统计表明,其降低了维护性作业次数,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6.
英买XX区块奥陶系油藏属于碳酸盐岩油藏,主要采用裸眼完井,生产过程中,井壁垮塌及地层出砂导致电泵/抽油泵频繁卡泵和磨损,检泵周期短,影响正常生产。前期采用泵挂筛管进行防砂,防砂效果差。针对该区块井壁垮塌、砂样非均质性严重、细粉砂及泥质含量高的出砂特点,首次提出超深碳酸盐岩油井复合防砂技术对策,利用树脂砂再造人工井壁防止地层垮塌,同时井筒悬挂两级防砂筛管,形成二次挡砂屏障。结合井况条件及砂样特点,优选金属环切缝防砂筛管、DS动态自洁防砂筛管、SHR-HP封隔器等防砂工具,并且确定出合理的施工参数和防砂参数。该技术在英买XX区块探索性应用3口井,施工成功率100%,增产效果明显,防砂效果较好,起到增产-防砂双重效果,为该类油藏防砂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永宁油田部分油井由于原油脱气、乳化及结蜡等原因造成原油黏度增大,油井出砂等原因,导致常规抽油泵无法正常生产;同时随着开采层位的不断加深,井深增加,下泵深度随之增加,深井泵工作异常,卡泵、断杆等作业事故出现频繁的现象,探索适合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2010年引进应用螺杆泵采油技术,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通过对螺杆泵工作原理的研究,分析螺杆泵抽油杆断脱原因,制定出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油田开发中。  相似文献   

8.
油层结构破坏和出砂导致油层污染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胶结疏松的砂岩地层本身的胶结脆弱性,压力不平衡以及流体对砂粒的剪切、拖曳作用,会造成油层结构的破坏和出砂,影响到油田的正常开发。研究了造成油层结构破坏和出砂的机理,建立了相庆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采用有凶示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常见油层结构破坏和出砂造成的油层污染过程及该类油层近井地带不同开发阶段的污染程度,对于油层的评价、增产措施的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延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620-4624,4633
油气井开采过程中有的出砂问题十分严重。不仅会缩短油井的寿命、磨蚀地面及井下设备、造成桥堵或井眼堵塞,还会降低油井的产量严重时甚至会迫使油气井停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为保证油气井的开发进度及效果,必须控制出砂。出砂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如何准确预测出砂并有效地加以预防是延长油气井生产年限和保证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有效地解决出砂问题是保证油气井开发效果的重要举措。定方位射孔沿着最大主应力方位进行射孔,从而避开了井筒内易出砂的方向,有效地防止出砂现象。由此可见,研究定方位射孔与出砂的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分析了出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降低破裂压力和防止出砂为研究的出发点,开展定方位射孔对破裂压力和出砂的影响分析。通过对井下岩石和射孔孔道的应力分布的研究,建立井下破裂压力和出砂临界压差的计算模型。结论表明对于定方位射孔,最佳的射孔方位为沿着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  相似文献   

10.
JTS人工井壁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中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强注强采,降低了地层胶结强度,油水井出砂日趋严重。部分井出现砂埋油层甚至套管损坏现象,常规的化学固砂有效期短,防砂效果不理想。为此,2010年来,开展了JTS人工井壁防砂技术的试验应用,通过施工工艺的创新与改进,取得了成功,为遏制中后期开发油田出砂,闯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 5种不同的加料顺序 ,并改变混砂时间 ,研究了混砂工艺对粘土湿型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型砂各性能均随加料顺序和混砂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当型砂中不含煤粉时 ,采用先干混后湿混的工艺 ,型砂性能较好 ;当型砂中含有煤粉时 ,采用原砂和水先湿混 ,然后再加膨润土、煤粉的混制工艺 ,型砂性能较好 ;煤粉的介入与未加煤粉时比 ,除透气性外 ,其他各性能均有提高 ;随混砂时间延长 ,各性能均呈上升趋势 ,当混砂时间为 8~ 16 min时 ,各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他人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涡管排砂箱型沉砂池,用以排出进入渠道中的泥砂。模型试验和原形观测的结果表明,这种沉砂池具有排砂比较高,排砂时水砂比较小,且适用条件广,投资较经济的特点,目前已在新疆巴州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借助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弱胶结油藏的岩石学特征,系统地分析了原地应力、生产压差等因素对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的影响,并对防砂技术和措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弱胶结砂岩地层,地应力的非均匀性将导致某些方位地层先于其它方位地层剪切屈服、出砂,因此,对这些方位进行选择性避射将有助于防砂和延长油井开采寿命;当井筒内压力保持不变时,随着油藏压力衰竭,射孔孔眼发生剪切屈服、出砂的可能性增大;当地层压力恒定时,随着开采压差的增大,射孔孔眼发生剪切屈服、出砂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4.
长乐沿海风成沙沙色与红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长乐东部沿海潮间带和陆上风成沙分布区实地取样调查,以及时颗粒表面特征的观测和实样化学分析等,查明了区内风成沙颗粒成分和形成环境对沙色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沙源与沙色变化的关系,沙色分布规律,无色颗粒红化作用的起因及红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将膨润土湿型砂和CO2水玻璃砂分别进行机械法再生,再按不同比例混合,用CO2水玻璃工艺研究了再生砂的主要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膨润土再生砂对CO2水玻璃再生砂的影响不大,随着膨润土再生砂比例的增加,混合再生砂的终强度缓慢降低,而800℃的残留强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合芜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合芜高速公路三期工程约2km软土地基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采用袋装砂井及砂垫层联合使用的处理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很好,提高了地基强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将出砂冷采技术应用到稠油油藏,虽然会大幅提高油井的产量,但实际生产中过度出砂或者过度防砂都会带来各类问题。为了在出砂生产和防砂之间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实现油井适度出砂,需要一套出砂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持续有效显示出砂信息,为出砂生产和防砂提供最优的策略。通过对国内外出砂监测技术的调研,总结了出砂监测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出砂监测的主要设备,分析了监测信号的处理方法,指出了出砂监测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油气井筒出砂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开采和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的运行同样伴随出砂导致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主要针对国内油气井筒出砂的研究现状进行三个层面介绍,分别为出砂的理论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出砂预测方法和出砂防治措施(机械挡砂、化学固沙、携砂管理和综合防砂)。通过研究分析业界专家的出砂理论和实验结果,结合具体的案例对油气井筒出砂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目前油气井筒出砂亟需解决的技术重点在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方面,同时要推动出砂技术与智能技术的结合,针对异常地层和复杂井况形成成熟的应对措施,提升单井产量和开采效率。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为井筒出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最大沙粒堆积率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最大沙粒堆积率的增大,沙粒速度和风速在跃移层内都有明显增大,而沙粒体积分数在近床面却有所减小,但离开床面一定高度后,沙粒体积分数几乎不受最大沙粒堆积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何勇  曹鹏飞  龙华  郑洪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512-4514,4524
机械防砂和化学防砂技术在国内外疏松砂岩油藏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机械防砂失效后需要耗费巨资进行大修拔绕处理,同时化学防砂将大幅度的降低油井产能。为了克服这两类防砂方式的不利影响,提出尾追涂敷砂管外充填防砂工艺,将具有增产效果的管外充填防砂和便于后续措施施工的涂敷砂防砂相结合,在6口井的现场应用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使得油田在防砂理念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