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营林措施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因素,从本质上解释人工林下植被变化的调控机制。【方法】以3种不同间伐强度(强度:74%,中度:50%和弱度:34%)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究间伐强度对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控制因子。【结果】间伐8a后,杉木林下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间伐措施能明显改变灌木层的物种组成,这种效应在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的杉木林中表现尤为突出;间伐不仅能显著改变杉木林下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Whittakerβ多样性,而且也能明显改变草本层的物种组成,这种作用在强度间伐的杉木林中最强;冗余分析(RDA)结果揭示了土壤碳氮比和乔木胸高断面积是影响杉木林下灌木层物种变化的最主要因子,而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组成的最显著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乔木胸高断面积。【结论】间伐措施,特别是高强度的间伐措施能显著改变灌木层的物种组成,以及草本层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可能对杉木人工林的生态过程和林木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林的经营问题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针对我国东北林区保护区中占较大比重的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东折棱河自然保护区,不同经营方式和针阔混交比例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采用Simpsonindex(DS和E)和Shannon-Weinerindex(H)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大阔叶树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其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在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人工落叶松林的“栽针保阔”经营方式,给出了保阔的树种,可以选择水曲柳、黄檗、色木和春榆与兴安落叶松混交。混交造林时,可以通过调节树种种间关系,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发挥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样方调查,对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物种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不同阶段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嵩山侧柏人工林不同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92.78%,33.33%,28.07%,乔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灌木和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不同演替阶段侧柏人工林林分密度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以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都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广西玉林市4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里  许科锦 《广西科学》2006,13(4):316-320
通过样地调查,运用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研究玉林市福绵管理区大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和红椎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群落物种数为54~62种,平均为58±3.36,灌木层的物种数为39~51种,平均45±4.97,草本层的物种数为11~15种,平均13±2.31。(2)Shannon-W iener指数的变化值在0.6915~2.9972之间,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的多样性;灌木层的多样性比较接近,变化在2.7985~3.3037之间;草本层的多样性变化较大,在0.2626~1.8930之间;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巨尾桉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最小;均匀度变化在0.1710~0.7318之间,均匀度的变化规律与Shannon-W iener指数的变化规律相似。(3)各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相似程度比较高,共有种达37.78%~53.78%。(4)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取决于环境条件、林分结构和人为干扰强度,与人工林树种无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对嵩山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规律相似,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都表现为“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在波动中逐渐增加;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不同恢复阶段因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林下不断出现因喜阳和耐荫物种的交替而出现的物种消亡和更新,个体数目分布的不均使物种均匀度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总体来看,侧柏人工林在恢复过程中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对嵩山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规律相似,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都表现为“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在波动中逐渐增加;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不同恢复阶段因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林下不断出现因喜阳和耐荫物种的交替而出现的物种消亡和更新,个体数目分布的不均使物种均匀度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总体来看,侧柏人工林在恢复过程中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沙地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分,它主要反映群落中物种间功能的差异程度,它是独立的,与传统生物多样性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探讨沙地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调查了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化封禁区37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分析了每一个群落中各植物的C、N、P含量,计算了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多样性Rao’s二次熵指数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增大,物种多样性呈幂函数形式增大,但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分歧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表明,功能多样性能够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阐明短期氮添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化学特征的影响,可为杉木人工林的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11 a和18 a两个年龄杉木人工林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龄林地中随机布设9个400 m2的标准样地,设置0、5、10 g/(m~2·a) 3个氮添加水平,每个氮添加水平包含3个重复样地.2019年4月—11月,每月中旬对各样地进行NH4NO3添加处理.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研究林地不同深度(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速效氮、总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比特征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氮添加的响应.短期氮添加增加了2个林龄林地土壤的硝态氮质量比,并表现出累积效应.与18 a相比,11 a杉木林土壤硝态氮质量比上升幅度更大.短期氮添加一定程度增加了两个林龄林地土壤的总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比,高氮添加显著增加了11 a杉木林表层土壤(0~20 cm)的总有机碳和全氮质量比.与深层土壤(20~40 cm)相比,表层土壤的变化更明显. 2个林龄林地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受短期氮添加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到土层...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不同幼林抚育模式对生长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人工林采用不同的幼林抚育管理模式进行林分蓄积量生长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抚育模式林分蓄积量最高,平均每亩蓄积量达15.87m3;而C处理较为粗放管理,林分蓄积量最低,仅为8.47m3;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很大,加强幼林抚育与集约管理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旅游对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典型地段取样的方法,对河南龙池曼自然保护区旅游步道沿线的群落物种组成、物种种数、物种个体数、高度、盖度、频度进行了调查、采样,利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旅游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加大了环境异质化过程,使群落结构简化,物种组成减少,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匀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杉木幼林磷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肥力中等、其它条件正常的酸性红黄壤上,对2年生杉木幼林进行不同磷肥品种(磷酸氢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不同施肥方式(沟施和穴施)的施肥试验。试验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施肥后两年内各处理林木胸径、树高、当年抽高等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但总的生物量及叶生物量差异明显,尤其是沟施磷酸氢二铵能明显增加叶和林木总的生物量;施肥后两年内磷肥的利用率以沟施磷酸氢二铵最高(12.45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三明林区 ,杉木病害有 2 2种 ,病原 2 9种 ,真菌性病害占主导地位。人工杉木纯林发病率高且重于混交林 ,以叶部病害和枝干病害为两大主要病害类群。杉木炭疽病危害最大 ,远远超过其余种类病害。近期 ,病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上升幅度主要取决于人工杉木纯林的增加幅度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疏伐方法对杉木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在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立抚育间伐方法试验标准地。试验处理为上层疏伐、下层疏伐、综合疏伐、机械疏伐和对照5种。于1975年、1978年、1982年、1686年分别测定了各标准地的大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疏伐方法对林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显著不同,杉木幼林首次疏伐时,机械疏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第二代杉木幼林中降雨对养分的淋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会同生态站3年定位观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幼柯降雨对归的淋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种元素在林外降雨、穿透水和树干流中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其浓度大小总趋势为树干流〉穿透水〉林外降雨,并存在季节性变化。降雨对杉木幼林的养分淋溶量大小顺序为Ca〉Mg〉K〉Fe〉NH-N〉Mn〉NO3-N〉P〉Cu〉Org-N〉Zn。  相似文献   

16.
刘利玲 《武夷科学》2006,22(1):103-107
福建已建杉木种子园800多hm^2,杉木良种对促进杉木的速生丰产,提高三大效益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病虫危害造成种子严重减产。作者对杉木种子园病虫害为害情况、种类进行调查,对种子减产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地理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福建省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测算,并在Lieth—Box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主要气象因子拟合了计算杉木人工林气候生产潜力数学模式.对模式计算值进行地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分布模型回归极显著,可为杉木的产区区划和造林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杉木林营养质量分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代凤贵 《武夷科学》2007,23(1):65-68
本文通过对不同杉木母树及球果对后代遗传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树间不管是大果型、中果型、小果型球果或种子千粒重的大小,其苗期生长(苗高、地径)和幼林生长(树高、胸径)遗传品质差异都不显著,故在杉木母树或杉木优树选择时,不能以球果及种子大小而决定取舍,说明不同母树或其不同家系其后代遗传并不受球果或种子大小的约束,而是该家系遗传基因决定的.不同杉木母树或家系,其遗传品质主要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杉木萌芽更新适于短轮伐作业,在实践中对其利弊尚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在苏南丘陵地区的长期试验,对萌芽林与实生林的生长、树干圆满度,树干基部弯曲根系分布与重量和更新费用作了分析比较,得出萌芽林无论在生长和干形上均不比实生林逊色,而投资却仅占实生林1/3,具有投资少,更新可靠,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文内还比较了伐桩萌条存留株数对高生长的影响,在去萌定株时以保留两株萌条者高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