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人在2003年,在中国知识管理的发展中,那些人做出了贡献,那些人推动了这个进程的发展,那些人在孜孜以求知识中国目标的实现?说出你的观点,说出你所认为的对促进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做出贡献的人!2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媒体知识管理在中国的推广需要媒体的鼓与呼,你认为在2003年推动中国的知识管理发展的纸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有那些?我们感谢他们!3郾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实施在2003年,你知道有哪些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效果如何?把你知道的共享出来,这些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都是中国知识管理实施的先驱!4郾2003年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天花,是迄今全球范围内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天花,曾经肆虐数千年,杀人无数,但成了迄今全球范围内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天花,是如何覆灭的?对今天的我们,又有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个人知识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了知识,找到了知识,但这些知识我们也要很好的保存起来,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否则就会出现当我们需要某些知识的时候,虽然知道自己知道,但却不能快速、方便的找到他们,这样就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在讨论如何对给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个人有哪些知识需要组织。从理论上说,个人需要管理的知识主要是个人的隐性知识和个人的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组织需要个人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尽量把知识显性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量化、有效的管理。而我们能做到的个人知识的组织主要是显性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渠…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美国哈佛大学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处理信息有一个"怪癖"——当某些事情变少或者风险降低时,我们的大脑仍能产生相关的联想,认为担心的事情"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神秘的大脑有哪些谜一样的"怪癖"呢?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做一件事情或者发呆时,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似乎有人在背后看你。背  相似文献   

5.
本届冬奥会有多少个项目?比赛场地有哪些?有多少个国家办过冬奥会?…… 一系列有关冬奥的疑问,本文都将一一解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于2月4日-2月20日举行,"冬奥"也成为了社交聊天的重要话题,本届冬奥会有多少个项目?比赛场地有哪些?有多少个国家办过冬奥会?……一系列有关冬奥的疑问,本文都将一一解答,让您在自己的社...  相似文献   

6.
李嘉诚先生拥有一个巨大的王国,成为香港的首富,并跻身于世界十大富豪之列。有位记者曾问他:“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得很简明:“依靠知识。”他还告诉年轻人:“知识决定命运。”有位外商也曾问他:“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这“两靠”是李嘉诚的成功经验,也是他的人生体会。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书香世家。李氏家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学习上都很勤奋。李嘉诚5岁上学读书,学的是“之乎者也”的传统文化。家里有一个面积虽小但藏书却很丰富的小书房,每…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经常提到赶超世界科学先进水平。也许,这个提法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明确的。但是,我一直在想:什么是世界先进科学水平?如何衡量这个水平?过去,我曾经认为这是一目了然的问题。当时的认识是:衡量一个国家全部或个别学科是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要看:一、我们的工作(如研究论文)有其创造性。二、人家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到,并有不同之点。三、权威人士(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多少。当时,  相似文献   

8.
找到知识     
“幸福在哪里啊,幸福在哪里?他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那么,在个人知识管理(PKM)中,知识的获取或者叫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就要明确知识在哪里?首先要找到知识。我们都知道,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像公开发表的论文、软件项目的开发文档、各种会议纪要和备忘录等都属于显性知识,可以用文字描述;而大部分的知识属于隐性知识,隐藏于知识工作者的大脑中,包括他们的技能、经验、洞察力、直觉和他们的信任等,这部分知识是极难评估、共享和衡量的知识。本文试图说明第一:知识在哪里,第二:如何找到这些知识。知识在哪里关于知识…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的演进中,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上,知识生产是一种个人性的活动,其产出则是一种个人知识,对这种个人知识,认知者负有完全责任。近代以来,知识生产变成了一种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活动,是由以大学为主体的专业机构进行的,认知者只有成为专业机构的一员才能获得知识生产的资格。他们的知识生产活动产出的是一种专业知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生产需要对专业团体负责。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知识生产过程干预的加深与社会化研究机构的兴起,知识生产正在变成一种社会活动,专业知识也开始朝向社会知识转型。社会知识的生成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生产的机制与责任都变得空前复杂。  相似文献   

10.
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准备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工作,我们计划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中举行笔谈会。下面是我们初步拟出的一些问题供讨论时参考,请大家发表意见。讨论的范围不以这些问题为限制。 1.您在自己的具体研究工作过程中,接触到哪些有关科学方法论的问题?——比如:您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中,方法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您认为哪些研究方法有比较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且应怎样从理论上来分析和总结?哪些研究方法是存在着问题的,需要怎样解决?对於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在科学家中有哪些分歧的看法?在您们研究的领域中,最近十多年来在研究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展?等等。(这类问题,希望您能写得比较具体、仔细些,好让其他部门的科学工作者也能理解。) 2.对於自然科学和数学各部门中的重大的方法论问题,您有什么意见?——比如: 在各门边缘科学中的特殊的方法论问题。数学中的真理标准和公理方法问题。物理科学中的度量以及度量对客观对象的干扰问题,微观现象的形象化问题。生物科学中的分类方法问题,统计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的应用问题,整体和离体研究方法的问题。心理学中巴甫洛夫三大原则的问题。以上这些都只是举例而已。此外,在天文学、化学、地学、农业科学、医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有哪些特殊的值得讨论的方法论问题? 3.对於下面几个带有一般性的科学方法论中的重要问题,您的看法怎样? (1)观察和实验在科学中的作用; (2)抽象在科学中的作用; (3)数学方法在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4)假设和理论。 4.其他。——比如:我们应该怎样具体开展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过去各国科学家和哲学家在方法论研究上有哪些优点、缺点和经验教训?等等。“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创刊号的几篇有关科学方法论的说明书曾经提出一些不很成熟的意见,可作这次讨论的参考,并且希望大家对这些说明书也提出意见。笔谈的文章一般不必各方面都讲到,就某一点发表意见就可以了。文章不求很长,二三千字就可以,当然问题谈得多些详细些的文章,也是很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证据如此之多,我们知悉的却如此之少",是诺姆·乔姆斯基曾提出的著名的"奥威尔问题"。在网络知识中亦存在着类似的"奥威尔问题":为什么网络空间中的知识和信息如此丰富、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如此便捷,我们的认知却如此贫乏、窄化和易于被欺骗?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于网络知识和信息及网络环境的独特特性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源自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的选择性推送;源自于人类不可避免地存在的"认知盲区"。网络时代的人们为了克服网络知识中的"奥威尔问题",应该培育必备的因特网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整合概念,进而使我们能够组织、理解这个世界。该研究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的。它通过行为和神经成像技术,阐释了概念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成像并指导人类做出决定。人类智慧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运用从前的知识解决新环境下的问题。这是通过运用概念而实现的。概念是从多种看似不同而实际上互相关联的实体当中提炼出相同的本质而得出的相同本质。  相似文献   

13.
震后十五年     
《科学大观园》2023,(11):12-13
<正>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5周年。在2008年的这一天,汶川地震致近7万人遇难。15年过去了,汶川地震仍是无数人的牵挂。我们欣慰地看到,震后汶川,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5月12日也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震后15年来,国内地震预警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在抗震防灾方面做了哪些新探索?当地震遇上人工智能,是否会有新的答案?我们无法阻止地震,但在求知和反思中,我们能增进面对地震灾害时应对和求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拥抱2020     
正2020,科幻大年已来。有多少梦想已成为现实,有哪些科技已发展至关键时刻?火星、AI、区块链,5G、气候变化和量子计算,什么样的事件将颠覆人类生活?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信息计算主义以信息和计算为基础来理解物理世界和整个宇宙。根据这种观点,物理宇宙是在信息结构上进行计算的计算过程网络。信息作为结构组织着整个宇宙,物理宇宙的动力学就是在做自然运算。信息计算主义哲学观的产生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球知识生产的复杂网络中,在交叉学科研究中表达出的全球化、信息网络、多元主义和多样化是需要在高度的抽象水平上表达的现象,这需要哲学论述来提供。但是,信息计算主义决不是宇宙万物的最终答案。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它可能有助于我们在信息计算这个特殊的抽象层面上加强不同研究领域、知识共同体和信息源之间的交流,建立新的知识统一框架。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你,你能想到的最致命的动物都有哪些?你能说出几个呢?狮子、鲨鱼和眼镜蛇可能是人们都能想到的,但是那些外表看似柔弱,体型很小的动物也会是致命的杀手吗?排在动物10大致命杀手第一位的会是什么呢?赶快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10名毒箭蛙别看毒箭蛙体型很小,身长一般不超过5厘米,但是它却能轻易地致人于死地。毒箭蛙的背部能渗出一种黏糊糊的神经毒素,这能使掠食者对它“敬而远之”。据说,每只毒箭蛙可以制造出足以让10个人丧命的毒素。毒箭蛙主要生活在巴西、圭亚那、智利等地的热带丛林里。第9名非洲野牛非洲野牛是生活在非洲大陆…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是全球高等教育机构历经3年新冠疫情巨大动荡后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全球高校都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让高校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运营状态。2023年,全球高等教育走过了一条尽力恢复到疫情前相对平稳但又遍布着各种全新挑战的道路。在本文中,我将从几个方面回顾2023年世界高等教育的概况,看看有哪些巨大变化,又面临着哪些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人们习惯把“婚姻”唤为“城堡”,但很多时候它更似“人的个体”,有时候固若金汤,有时候却脆弱得一阵风也能使它崩塌。这是一个极具人性化的堡垒,如人体般常常要经受各种考验,要战胜大大小小的病毒。那么你知道婚姻中有哪些病毒吗?这些病毒究竟能给婚姻带来多大的伤害?会有致命的危机吗?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时间,你有多少时间不是坐着的呢?久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它的危害有哪些?你有统计过,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时间,你有多少时间不是坐着的呢?上班坐车、工作久坐、下班到家吃饭看电视也还是坐着。久坐,对健康构成的威胁,其危害性同吸烟或者在日光下过度暴晒同样严重。研究显示,即使每天运动两小时,也不能弥补十几个小时坐着不动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20.
<正>一支国际合作团队近日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以及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数据,精确测量出银河系的质量为5500亿倍的太阳质量。一支国际合作团队近日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以及欧空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数据,精确测量出银河系的质量为5500亿倍的太阳质量。该结果与国际其他团队测量的平均值(约1万亿倍太阳质量)相比,小了近一半,测量结果的精度却几乎翻倍。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认识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的?对于银河系质量的测量有哪些重要价值?天文学家又发明了哪些巧妙的“称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