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重力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在超重力反应器中采用沉淀法合成了超细二氧化硅粉体。探讨了反应pH值、陈化作用、旋转床转速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力环境不仅可以使沉淀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而且有利于生成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的超细二氧化硅产品;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终点pH值2~3、陈化时间60~90min、旋转床转速800~1000r/min。  相似文献   

2.
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沉淀pH值和陈化时间等条件对催化剂物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N2等温吸附-脱附和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物相、孔结构、表面形貌和粒子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应选取较低的pH值,并且不经过陈化以避免前驱体中出现Cu2(OH)2CO3影响Cu的分散性,超重力反应器转速700r/min;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物相中CuO-ZnO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焙烧所得铜基催化剂粒度小,Cu分散度高,存在适宜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3.
面向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超重力反应强化新方向,以新理论-新装备-新技术-工业应用为主线,经过近30年的系统创新研究,开创了超重力反应工程新学科方向,发明了超重力强化反应结晶、多相反应及反应分离等系列新工艺,取得了国际原创性的成果。在新材料、化工、海洋工程、环保等流程工业领域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应用,产生了显著的节能、减排、高品质化和增产成效。  相似文献   

4.
结合碳酸钙的成核、生长动力学论述了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纺锤形碳酸钙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对碳化过程的目标函数之一产品碳酸钙的沉降比体积值的影响,并提出必要的控制条件.同时,将超重力下合成的纺锤形碳酸钙与传统制备方法制得的纺锤形碳酸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质量要优于传统塔式设备制备的纺锤形碳酸钙.  相似文献   

5.
基于被去除颗粒和浮选剂的特性,对浮选过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浮选概念,并着重分析了超重力油浮过程,其中包括油滴和固体颗粒在超重力场(旋流场)中的径向和切向碰撞吸附过程,得出了切向剪切应力与入口雷诺数的关系式,为有效控制调整超重力油浮过程中旋流器剪切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2SiO3·9H2O为原料、乙酸乙酯为潜伏酸试剂,并辅以超声波振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超细SiO2粉体.考察了Na2SiO3浓度、酸试剂、表面活性剂、超声波等因素对SiO2粉体粒径的影响,并用TEM、BET、低温液氮吸附和XRD等分析手段对SiO2粉体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SiO2粉体呈无定形,粒径为40~60 nm,比表面积可达400 m2/g以上.  相似文献   

7.
超重力法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超重力法制备出了近球形和长条形的纳米氧化锌, 用TEM,XRD,TG,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手段对制得的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偶氮二甲酰胺(AC)的分解以及聚氯乙烯(PVC)糊树脂的发泡,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粒径小且均匀,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将超重力制备流程放大40倍,重新设计了一套超重力中试化装置进行白炭黑制备。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旋转床转速、老化时间等参数对样品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实验最优条件为:旋转床转速1100~1200r/min,反应温度控制在85℃,老化温度80℃,老化时间60min,洗涤时间180min。该条件下所得白炭黑粉体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同时样品的各项性能参数均可达到行业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9.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HGRP)制备纳米BaTiO3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首次在实验室采用直接沉淀法与超重力反应器相结合的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HGRP)制备了纳米BaTiO3粉体。产品经TEM、BET、XRD、AES-ICP及化学分析证明该法制备的钛酸钡粒度为30~70nm,晶型为立方相。粉体Ba/Ti摩尔比为 ( 1. 000± 0.005),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利用电流干燥法现场烘干电机的原理、方法与注意事项。列举了具体示例  相似文献   

11.
沉淀法制备氧化物超细粉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沉淀法制备氧化物粉体的工艺过程,并回顾了近年来防止团聚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韦正鹏  刘富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3):14399-14405
为了研究橡胶粉-石油沥青的交联机制及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通过基本性能、动态剪切流变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材料的高温流变性能和两种材料之间的交联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粉可有效改善基质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基质沥青针入度值较橡胶粉改性沥青增大86.44%,软化点较橡胶粉改性沥青减小24.28%,橡胶粉改性沥青的5℃延度较基质沥青减小49.32%,同时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显著高于基质沥青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相位角明显小于其他两种沥青。基质沥青、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具有相似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振动特征峰,但由于橡胶粉和沥青之间发生物理溶胀、化学降解和脱硫等作用导致橡胶粉改性沥青在特征位置的振动峰显著强于其他两种沥青。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计算上下两面受约束的薄圆橡胶片在竖向压力作用下的压缩刚度和剪应变分布的近似公式 ,讨论了中间开小圆孔的圆形橡胶片的力学性能 ,运用标准有限元程序STRAND 6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薄圆橡胶片的压缩和剪切特性 .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结果的比较说明了所提出的近似公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We have studi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photoluminescence (PL), Raman spectra and optical absorption of the porous silicon (PS) samples prepared under supercritical drying (SD) and natural drying (ND)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can electron microphotograph and Raman spectra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microstructure between the SD and ND samples. No crack of the skeleton has been found in the SD sample, but the skeleton of the ND sample has heavily destroyed. Besides, the PL and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SD sample are not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ND sample.  相似文献   

15.
醇盐水解制备Al2O3纳米粉的先驱物体系及控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工业生产可行性及经济角度对氧化铝纳米粉制备的 先驱物体系-铝醇盐及溶剂种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醇盐水解技术及工艺条件对颗粒大小、形状及粒度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民划丙醇铝为先驱物、甲苯为溶剂采用两步解技术、通过控制水量,添加剂等条件,可控制颗粒的大小与形状。  相似文献   

16.
共沸蒸馏干燥法制备氧化铟锡纳米粉体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nCl4.5H2O和InCl3.4H2O乙醇溶液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除氯水解法及乙酸异戊酯共沸蒸馏干燥法制备得到了锡铟氢氧化物干粉,用TG-DTA,FT-IR,TEM和XRD等方法对干燥粉体的形貌、物相进行了表征,锡铟氢氧化物粉体在适当的煅烧温度下得到了氧化铟锡粉末.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溶剂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共沸干燥溶剂,所制得的氧化铟锡纳米晶体颗粒小,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7.
等温淬火高硅铸钢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一种新型高硅耐磨铸钢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等温温度下高硅铸钢的显微组织 ,对不同等温温度下高硅铸钢的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高硅铸钢经等温淬火热处理后 ,在较大的温度范围 (2 4 0~ 4 0 0℃ )内都可以得到单一的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富碳的残余奥氏体交替排列的奥贝双相组织 (Ausferrite) ,组织中没有碳化物析出。在 2 80~ 3 60℃范围内等温 ,可以获得强度、韧性、硬度配合良好的双相组织。高硅铸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 ,同时具有良好的冷作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钢纤维的桥联作用及其与橡胶颗粒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而针对钢纤维橡胶自密实混凝土的静态力学性能及其本构关系的研究较少。通过在10%、20%、30%橡胶颗粒掺量的橡胶自密实混凝土中分别外掺体积掺量为0.5%、1.0%、1.5%的钢纤维,制备出钢纤维橡胶自密实混凝土试件,进行棱柱体轴心抗压试验,探讨钢纤维掺量、橡胶颗粒掺量对试件的典型力学特征量的影响,建立钢纤维橡胶自密实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本构关系。结果表明:钢纤维橡胶自密实混凝土试件呈现延性破坏的同时,其完整性也较好;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提高,试件轴心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当钢纤维橡胶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橡胶颗粒掺量较高时(20%、30%),钢纤维对橡胶自密实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无明显的增强效果;橡胶颗粒的掺入提高了试件的峰值应变,当橡胶颗粒掺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增长幅度为10%;不同的钢纤维掺入量对钢纤维橡胶混凝土的峰值应变普遍有增强效果,但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轴心抗压本构关系能反映钢纤维橡胶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高硅钢近柱状晶初始组织直接热轧、温轧、冷轧和退火组织及织构演变进行分析,并测定相应退火板的磁性能.该实验条件下组织与织构演变规律体现了表层剪切细小组织和中心层粗大组织的竞争关系,其中中心层组织与原始立方取向相关或表现为α线取向.柱状晶的影响在最终退火组织中仍存在,少量立方取向区域可遗传到最终退火板中,虽然没有大量出现,仍有效削弱了{111}织构.形变退火过程中与原始立方取向线有关的晶粒尺寸普遍较大,有利于磁性.样品最终的磁感应强度低于文献报导的强{120}〈001〉或{100}〈021〉织构样品,但高于普通无取向高硅钢,且轧向和横向磁感应强度值差异小,所以柱状晶组织有利于无取向高硅钢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轮胎领域,间苯二酚甲醛树脂是橡胶与钢丝或聚酯帘线之间常用的粘合剂。目前,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粘合剂的主要改性方法为烷基化改性,所制备的改性树脂能有效解决胶料生产过程中的发烟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硫化胶的粘合性能。未来的研究仍将以烷基化改性为主,在解决发烟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树脂在硫化胶粘合性能和硫化性能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