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对事故所用变进行解体检查、试验检测,结合内部受力分析,初步得出35kV并联电容器与所用变发生低频振荡,导致35kV所用变铁芯过励磁,该电流流过高压线圈后使其产生较大电动力挤压线圈绝缘造成匝间短路,故障产生后发生内部放电使绝缘油温度急速升高,从而导致35kV所用变因重瓦斯动作。本文采用MATLAB Simulink,对该变电站运行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低压侧电流出现振荡,验证了该所用变故障动作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绝缘式铜管母线在变电所应用的必要性,对铜管母线与矩形母线和铝锰合金导体进行了比较,论述了绝缘式铜管母线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3.
随着发电机单机容量的增大,发电机的额定电流也相应增大,在设计中通常选用封闭母线。因为封闭母线的导体封闭在外壳之内,使外壳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和一定的防潮性能,从而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特别是相间短路的发生率,增强了母线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采用封闭母线减少了导体与外壳的电动力,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钢结构发热等,且运行维护简便。封闭母线的主要缺陷是密封性难以保证,而密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母线的绝缘性能,继而影响母线的正常运行。在国内因封闭母线密封性不好引起的事故已发生多起,在我们公司以往安装的项目中,封闭母线的泄漏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平行和竖立布置的矩形母线排发生短路现象的分析,分别利用简化算式计算了短路时通过母线的冲击电流和母线间产生的电动力;根据矩形母线的不同布置形式,校验了影响母线稳定性的绝缘子跨距及所受的最大允许应力,指出了三相母线短路时中间相受力最大,三相母线在同一平面竖立布置比平行布置受力大12.5倍。经过实践证明该算法安全经济,对设计同功率机械工厂热加工车间电炉用矩形母线线路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网结构的不断加强,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逐步增大,部分500kV变电站母线短路电流接近甚至超过断路器的额定开断电流,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限制短路电流和简化优化电网潮流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500kV变压器采用自耦变压器等原因,部分500kV变电站出现单相短路电流高于三相短路电流的现象,成为限制电网运行和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广东省作为"八交五直"的落脚点,是国内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最严重的省份。在交直流混合输电电网中,当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发现,220 kV沙旺变电站当10 kV母线的母联断路器闭合时,其10 kV侧最大短路电流超过断路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因此该站存在负荷线路断路器无法开断短路故障的问题,该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述限流电抗器在限制短路电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胜男 《科技信息》2012,(27):401-401,429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灵活、稳定、经济运行以及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等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先确定了110kV、35kV、10kV各级电气主接线形式,然后以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通过容载比的方法,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然后又通过对短路电流、各种短路方式、短路危害的介绍及短路电流和最大持继电流的计算,对各种高压电器的选择进行说明,并对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的设计,并力求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做到运行操作简便,运行灵活,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文[1][2][3]的继续.铝壳离相封闭母线在短路时不仅导体受到电动力,铝外壳也受到电动力.本文根据外壳电流和它所处的磁场推导出不连式和全连式两种封闭母线外壳上所承受的短路电动力,表示成圆柱分布的时间函数,并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非晶合金变压器矩形绕组抗短路能力,基于三维场-路耦合的多物理场对绕组短路电动力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以一台SBH15型非晶合金变压器为研究对象,采用COMSOL仿真建模对其短路状态下电流、漏磁以及电动力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揭示短路电动力沿绕组的分布规律,并确定承力薄弱点。研究表明,矩形绕组长轴所受短路电动力大于短轴,且在长轴转角处尤其明显。最后,对其承力不足之处提出优化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提高非晶合金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贵州黔东电力有限公司为2*600 MW容量机组,每台机组均采用单元接线方式,发变组出口接入500 kV系统,厂内500 kV系统采用3/2断路器接线方式,共有两回出线(黔艳Ⅰ回线、黔艳Ⅱ回线)和#1、#2发变组串,双母线经各串断路器闭环运行。#01启备变分别经5013、5033断路器组成不完整串接于500 kV系统,降压至6 kV后作为厂用电系统备用电源。每台机组设置两段6 kV工作母线,正常情况由高厂变供电,#01启备变作为备用电源;每台机组另设一段脱硫6 kV母线,正常情况由高压脱硫变供电;每台机组设置一台1200 kW容量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汽机、锅炉保安MCC段备用电源,后新增一台保安备用变压器作为两台机组保安系统紧急备用电源(保安备用变压器电源取自临近变电站输出的10 kV线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线供电系统用27.5k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导体及屏蔽本体承受短路电流及电缆载流量两大重要电气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离相封闭母线的导体在短路过程中作横向运动时在铝外壳上引起涡流,这项涡流与导体电流相作用而产生电动力.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和推导,并指出这种作用于导体上的“运动电动力”除了过去已为人们熟知的回心力那一部分外,还包括另一部分即阻尼力.前者是由于导体磁埸在外壳上的感生电动势而产生,与导体负位移成正比;后者则是由于导体磁埸对外壳的切割电动势而产生,与导体速度的负数成正比.二者都有利于减轻短路时的母线应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改扩建矿井变电所增容改造后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井下高压接地电容电流的产生和短路电流的类型、危害,结合唐安煤矿主变运行方式和系统供电方案,介绍了井下集中变电所6KV母线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的计算,并对井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的断流容量和分断能力进行校验,提出了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航 《科技资讯》2012,(25):119-120
随着电力系统短路容量的不断增加,出现单台主设备容量远小于系统短路容量的情况越来越多,在220kV变电站内最常见的就是35kV站用变回路,其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变比选择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保证电流互感器能够可靠工作,变比不能选的太小,也不能太大。本文通过分析给出了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参数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钧 《广东科技》2007,(11):75-76
当今城乡的三相四线制供电(380/220V)多是从变电站的10kV母线引出10kV配电线路,除专线使用三相10kV的用电户外,一般都是在靠近负荷中心处装上三相10/0.4kVYyn0型配电变压器,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引出三相四线(380/220V)的低压线路供电给附近的低压用电户,其供电简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谭学彦 《广东科技》2007,(11X):69-70
三相10KV供电线路通常是由变电站的主变压器10kV侧(该侧绕组为三角形接法)引出,而无中性点,故属于小接地电流的供电系统。请见简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对变电站运行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变电站的母线桥母线多采用热缩套管进行绝缘处理,但热缩套管存在异形部件难以处理、易于老化、包覆后母排温度升高等诸多问题.寻找一种绝缘性能优越,耐老化、导热性佳、易成型的绝缘材料,替代传统PVC材料的热缩套管,有助于提高母线桥的可靠性.当前变电站的母线桥母线多采用热缩套管绝缘处理,该绝缘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母线桥可靠性较低.提出一种硅绝缘材料应用于变电站母线的绝缘处理方法,能有效解决变电站母线采用热缩套管绝缘处理方法的不足,并提高母线桥的可靠性,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8.
谭学彦 《广东科技》2007,(11):69-70
三相10KV供电线路通常是由变电站的主变压器10kV侧(该侧绕组为三角形接法)引出,而无中性点,故属于小接地电流的供电系统.请见简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某500 kV变电站发生的一起35 kV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着火事故调查分析,通过设备解体后检查其制造工艺,以及对电抗器运行方式的分析,找出事故原因是由于匝间绝缘工艺存在薄弱点,同时较多谐波电流进入电容器装置,导致串抗匝间电压变高,在匝间绝缘薄弱处形成击穿点,造成匝间短路,最终导致电抗器烧坏;并提出预防发生此类事故的几点建议。500 kV变电站内35 kV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一般都采用干式空心电抗器,干式电抗器具有损耗小、噪音低、维护简单、电抗值线性度好、设计寿命长等优点,在电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0.
黄钧 《广东科技》2007,(11X):75-76
当今城乡的三相四线制供电(380/220V)多是从变电站的10kV母线引出10kV配电线路,除专线使用三相10kV的用电户外,一般都是在靠近负荷中心处装上三相10/04kVYynO型配电变压器,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引出三相四线(380/220V)的低压线路供电给附近的低压用电户,其供电简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