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玉玲 《科技信息》2014,(9):148+203
随着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经济法学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集经济、法律和科学管理于一身的边缘科学,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针对经济法学存在的许多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经济法教学实践,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的本质、功能、方法的层次,探讨方法在济法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法学研究所应用的方法体系,希望能因此引起经济法理论工作者对方法论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都离不开对正确方法的掌握,经济法学亦不例外,经济法学一直试图构建一种包括研究方法在内的自证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创新对理论体系的构建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运用传统法学研究的方法对经济法进行研究并构建经济法学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对经济法学理论而言远远不够,必须走出原有研究方法的思维定势,寻求经济法所特有的非传统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体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转经济法学就其研究对象,理论要素和理论渊源而言,是一门边缘学科或者交叉学科。此文具体分析了经济法体系的内部结构及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分析了经济法体系的外部关系,分析了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刑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而重要的法律有它自己的体系.自觉开展经济法体系的研究是推进经济法交流和促进经济法学成熟不可缺少的路径.本文把经济法的体系分为微观的经济法和宏观的经济法.微观的经济法主要指企业法,宏观的经济法主要包括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法教学与教材建设现状出发,提出要搞好经济法的教学与教材建设,应着重处理好理论内容阐述与各主要部门法介绍,完整阐述经济法学基本原理与恰当介绍最新经济立法成果及法学研究成果,经济法内容与边缘学科及其相关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调整对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济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法学说的发展的研究,抽象出经济法的本质和基本特点,从而总结出符合上述特点的社会经济关系,主要有五种:宏观调控关系;市场规制关系;社会保障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经济进行调节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公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学作为一门应用型法学学科和其他法学学科一样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对于经济法学科的教学有重要意义。经济法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经济法案例库的建设、经济法律调查、经济法律模拟审判、经济法律诊所、经济法课程设计等几方面加以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经济法理论研究方法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为法哲学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进行阐析。第二类为经济分析法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以经济学为方法论来研究经济法的成长、结构、效益及创新,其核心思想是效益,即以价值最大化方式分配和使用资源,该流派目前在世界各国受到广泛的关注。第三类为社会学法学研究方法,其从社会学出发的经济法学研究方法是以社会学为研究方法,对经济法的属性、主体、本土资源、法本位等经济法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经济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第四类为法史学研究方法,该类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经济法律思想与制度进行考察,从中发现和总结经济法现象的基本规律,使经济法的发展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以便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创新。  相似文献   

9.
行政垄断通常被认为是经济法学上的问题,因而人们习惯于从经济法的视角去讨论如何进行规制,但是,行政垄断客观上也是不可回避的行政法问题.因此,本文尝试着摆脱经济法思路的桎梏,从行政法视角,探讨通过行政法对行政垄断中的直接行政垄断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它法律部门一起,正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法的根本原则,是经济立法和经济执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因此,弄清我国经济法的根本原则以及它同经济法的其它原则的关系,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经济立法,加强经济司法,促进我国经济法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历来是经济法学甚至包括民法学、行政法学界争执的一个焦点,但是大家还是就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即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鉴于我国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市场进化模式,当前我国国家干预市场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定,干预市场与培育市场应当两种手段并存.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益追求是经济法区别于传统的公法和私法独立存在的根本理由.在此基础上再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也就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是一个年轻的法律部门,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是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我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催生了我国的经济法,经济法产生后也推动了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经济法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肯定经济法发展的成就,展望未来经济法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法还不是很成熟,许多经济立法亟待制定和完善。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法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认知经济法的基本前提在于承认经济法的现代性这一基本观念。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起源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有其现实和理论的依据,更有其特定的含义,需要通过解释规则的重构予以明确。在以往的研究中,认知基础的假定失当、理论框架的边界不清这两个基本因素已经严重削弱了经济法起源理论的解释力和指导力。要科学解读经济法的起源理论,首先需要明确国家干预理论在经济法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坚持遵循市场经济法范式所设定的学术规范和研究路径,着力从观念与制度的双重层面加以解读和拓展,是经济法起源理论走向科学性与实践性所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面对现代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坚持从“责任一地位”向“地位一责任”的思维转变.它以“角色理论”为指导,以“主体一责任”理论范式为其基本分析框架,构建富有“传统与独特”内涵的独立、系统、科学的经济法责任体系.这既具有凸显经济法责任独特性之理论意义,又具有加强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在责任层面上的协调与合作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银莲  陈奇伟 《科技信息》2009,(28):32-32,34
《经济法学》作为高等学校法律、工商管理、经济类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能使学生在掌握经济法理论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中运用经济法律处理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方式和调节过程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阻碍整体利益的实现,影响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正是由于“市场失灵”,国家不得不进行干预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商品房预售中买受人处于明显的弱势,出卖人也往往利用优势地位损害买受人的利益。本文力求以经济法学的其本法律价值为指导,以利益分析为线索,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利益的平衡,以及通过惩罚性赔偿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买受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实现法律的公平之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是伴随着市场失灵问题而出现的,它的运行、发展、完善也无一不是针对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国内外对于经济法克服市场失灵问题的研究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并且,由于克服市场失灵是经济法的主要功能,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也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趋于完善。本文重点阐述经济法为什么要克服政府失灵以及如何克服政府失灵。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内在的缺陷和失灵、失败的客观可能,关键是利用经济法来寻求经济及社会发展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作为确认和规范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其程序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以程序正义理论与宪法经济学理论来关照经济法的有关问题,是一条新的研究路径.经济法程序应当具备民主、效率、权力制衡等基本价值.完善中国经济法的程序规范,应当是我们立法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马瑶 《咸宁学院学报》2014,(1):40-41,48
针对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学术界始终争论不休,而其中最焦点最核心的争论就是经济法的本质属性问题。经济法是公私法互相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根本的属性就是它的社会性。学术界研究探讨的焦点主要是从其社会性内涵,社会性表现和社会性法律保障来进行分析的。学界的分析存在很多共通的地方,也有许多独到之解。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整体利益"一词已经成为现行诸多法律中频繁出现的重要词眼。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注重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正是经济法固有的社会本位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和辨析应该是经济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前提。笔者从"社会整体利益"以及相关概念入手,然后以整体主义的观念进一步分析其本质特征,进而厘清"社会整体利益"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