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战后日本成功地治理了两次物价剧涨,并建立起一套防止物价上涨的机制,解决了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矛盾。翻译不够贴切,准确的译词应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容易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即经济的其他方面运行正常,只是通货量过多,超过实际需要,只要少发行点货币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物价上涨"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更能切中问题的本质。人们很容易由物价上涨联想到与物价相关联的诸种因素:供求状况、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2.
始于去年5月的物价上涨,在08年1月CPI同比上涨高达7.1%,且这种上涨趋势短期内无法逆转。在这种经济结构失调所致的物价上涨中,中低收入阶层受到较大影响。本文从物价上涨的现状出发,研究上涨的诸多因素以及政府将采取的政策,着手分析如何在物价高涨下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我国1994年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物价上涨成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依据Box-Jenkins模型对1995年物价形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经验验各格并与比较吻合。最后地如何控制1995年物价上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中的价格体系决定了今后物价上涨的客观趋势、比价复归的难以避免促使物价轮番上涨、中国人口与资源比例不协调的状况是物价上涨客观趋势的基础三个方面,阐述了我过物价上涨是客观必然的,揭示了面对物价上涨,我们要因势利导,加强控制、调节和管理,以保证国民经济在适度的物价上涨中协调、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部分人员工资上涨和物价全面上涨并存的现象。物价上涨和工资上涨完全可以看作政府决策和市场反应的一场博弈。市场(包括消费者和企业)要理性对待此次物价上涨和工资上涨,政府要利用多种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价格,促使价格回落。只有在市场理性经济行为和政府宏观调控下,共同推进物价和工资的长期均衡(即不涨工资,不涨价)或者绝大部分人不涨工资不涨价的实现,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物价有涨风,美国物价有涨风.据七月中旬美国观察家的报道,在九百种商品中间,平均物价上涨的指数,已达到百分之一六六·八.美国新闻杂志报导在最近期间,一般物价的上涨率是百分之五到十,其中以食物的涨价为最厉害.  相似文献   

7.
郭凤兰 《甘肃科技》2013,29(12):95-96
从人民币升值与物价上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经济现象出发,利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统计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每下降1%,我国国内的物价就上涨3.72%。由于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不灵活和资本流出受到管制,使压抑的对外升值趋势成为导致对内贬值的直接原因,外汇政策性因素导致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与物价上涨并存,并提出了改善此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市场动态     
今年我国消费市场五大发展趋势一、消费市场继续快速增长。199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4718亿元,比1995年增长2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991亿元,比1995年增长2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727亿元,比1995年增长18.5%。二、消费档次明显提高。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扩大。我国居民在基本生存资料数量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开始提高消费档次,增加对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拓展消费领域,追求消费的多样化、高度化。目前在一般耐用消费品淡销、滞销的同时,进口名优家电,市场仍将看好。  相似文献   

9.
尽管今年我国实现了稳定物价的目标.但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仍然存在,如何在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在的同时实现物价基本稳定的目标,仍然是我们要探索解决的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本文采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掌握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生产率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物价上涨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理论上的说明。作者认为:物价的稳定是相对的.只要政府追求的经济增长率超过劳动三产率的增长率,必然出现物价上涨。保持物价相对稳定从而实现适度经济增长的最佳选择是发展全产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涨价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文章对涨价的原因、特点及控制物价上涨的对策作了论述,希望国家关于有效控制物价的政策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涨价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文章对涨价的原因,特点及控制物价上涨的对策作了论述,希望国家关于有效控制物价的政策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12.
种种迹象表明,人们正在进入一个物价持续上扬的时期,在短期内回落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物价上涨对南宁市居民的家庭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基本面向好是根本原因,流动性过剩是重要原因,但还仅是必要条件,制度性、体制性缺陷加剧了我国当前资产价格的上涨。从引起物价上涨因素看,流动性过剩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食品供给短缺引起的。我国当前资产、物价问题,不仅仅只是短期的需求波动,还有深刻的中长期结构性因素。为此,应正确评估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能发挥的作用,应从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合同索赔是工程建设项目中常见的一种合同管理的内容,近年来,我国物价波动异常,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价格出现持续大幅度的涨落,引发工程造价出现较大调整。本文就索赔概念和索赔分类及物价上涨引起的索赔处理方法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过去一直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已成为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成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矛盾。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资源配置、货币投放、商品价格和居民收入诸方面讲行严格控制,市场物价不反映供需矛盾,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商品数量的短缺不通过价格信号来反映。即使在60年代初期商品供应异常紧张的情势下,以物价上涨为明显特征的通货膨胀并未出现。  相似文献   

16.
消费品的色彩设计水平对消费品的销售有重要影响。影响消费品色彩的因素很复杂,因此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对消费品色彩设计的影响是有价值的。本文在现有的色彩理论和色彩设计经验基础上,对影响消费品色彩的物理因素、技术因素、消费者心理因素、产品定位因素、流行色因素及其他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稳定物价,实质上是对市场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的控制问题。价格总水平能不能稳定?怎样才能做到基本稳定?调整物价是不是稳定物价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学术界颇有争论。这里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贺阳 《科技潮》1994,(4):31-31
前不久,一些地区粮油零售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和国务院负责同志的重视;紧接着,由于对消费税、"价外"增值税、汇率"并轨"不大了解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出于对物价上涨的担心,全国不少地区出现了抢购黄金饰品和大件家用电器的现象,使众多的百货商店销售额猛增,有的甚至来不及补充货源。一时间,物价会不会大幅度上涨,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据初步统计,1993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在13%左右,居民生活费指数在14.5%左右;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物价指数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热门话题,也是经济改革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发达国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请看——所谓通货膨胀,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通货膨胀系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广义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全面上涨。  相似文献   

20.
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定量地研究了石油、天然气价格波动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原油价格上涨100%,全国物价的平均水平将上涨2.90%.全国消费品价格的平均水平将上涨1.36%.受影响最大的部门主要有石油加工业、电力及供暖业、交通客运业、交通贷运业等;受影响最小的部门主要有林业、农业、邮电业、饮食业、商业、渔业等.如果天然气价格上涨100%.全国物价的平均水平将上涨0.17%.全国消费品价格的平均水平将上涨0.07%.本文还比较了原油、天然气、煤炭、成品油和电力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