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有效促进农民市民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是改善农村现状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孝感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民市民化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推进孝感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从合理引导农民就近城镇化,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解决进城农民户籍、子女教育及老人赡养问题,以及建立公益性农民工维权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农民市民化在认识、政策、制度、信息、素质等方面的五大障碍,并提出了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农民教育的目标具有层次性,第一个层面在于现实政策层面,要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第二个层面在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个层面在于促进农民群体的现代化和市民化,这也是农民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农民现代化和农民群体转型视角下,三个层面呈递进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多体现在经济政策要求方面,新型农民培育在于农民的素质提升,农民市民化则是身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除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因素,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成为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扎得根”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大胆创新,循序渐进.要通过深化户籍、土地、就业、社保等制度改革,加强权益保障,提升整体素质,增强市民意识,合理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民市民化既是城市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城市扩张的动力。作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从不同角度阐释农民市民化问题的文献很多。为理顺研究思路,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本文评述了什么是农民市民化,市民化有何意义,如何实现市民化等问题,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贫困连片山区影响农民土地流转的因素,以湖北省咸丰县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与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正相关,农民更愿意把土地流转给自己信任度高的亲戚朋友;(2)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与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负相关,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越高的农民越不愿意流出自己土地;(3)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和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进而影响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农民市民化的成本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巨大障碍,因此,研究农民市民化成本对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市民化成本,采取因子分析法提出公共因子,即基础设施成本指标、社会保障成本指标和子女教育成本指标。针对因子分析提出公共因子的结果,并提出解决农民市民化成本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星明  余劲 《科技信息》2011,(6):117-118
我们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其进城务工农民的现状出发,研究了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影响其进程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化发展的必经过程,被征地农民为维护自身权益而展开政治参与已成为常态.由于宏观层面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体系不完善、中观层面地方政府选择性政策执行以及微观层面农民主体性不足等因素,造成被征地农民政治参与呈现出参与动机上功利性导向、参与过程上程序性权利保障不足、参与水平上制度化水平低以及参与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南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方向重点;提出了提升城镇吸纳就业、劳动者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支撑等能力的对策措施;创新户籍和人口管理、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成本分担、资金保障、城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机制的关键环节;从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构建促进河南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引力系统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1.
农民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具有宪法性权利的属性。但户籍制度的存在为农民平等权的实现设置了巨大障碍,虽然国家先后采取诸多措施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过高的户籍转移门槛、配套措施的缺失及“单通道”式户籍转移政策.不足以使农民平等权得以完全实现。为此,实行以建立农村补偿机制、完备相应配套改革为主要手段的渐进式户籍改革,是农民平等权实现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考察农民与市民的内涵与外延,并辨析几对相关概念。对农民市民化定义综评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市民化是指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逐渐转化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其间不仅仅表现为地域、职业、身份、权利等的转变,而且伴随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与交融。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人口现代化与人口社会化进程的有机统一。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农民市民化可分为农民城市居民化与生活方式城市化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是农地流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土地置换的方式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土地置换存在诸多问题,如多层权利主体导致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土地置换政策不完善、土地置换补偿不合理、城乡规划依申请听证很难实现权利救济等。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土地置换的相关法律制度,从而确保集体建设用地的合法、有效流转。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所谓农民市民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农业合作化时期邓子恢对农民的认识及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邓子恢认为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农民是党制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的前提条件;认为土改后的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有着两种积极性,即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实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要正确对待农民的“两种积极性”,否则,农业合作化运动就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6.
以位于重庆市西部,渝东北,渝东南三大区域的6个区县22个行政村的农户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农民认识、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现状及愿望,以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意愿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73.93%的被调查农民表示愿意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影响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因素主要为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户类型、农民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农民对管理内容的了解程度、农民参与管理的方式、农民签订管理协议的情况以及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情况,可通过拓宽农民了解信息的渠道、鼓励农民参与项目各个阶段管理、丰富农民参与管理的方式、加强农民管理协议的签订、从而提高农民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村土地整治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虽然我们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切实还权于民,让农民真正拥有自主权,因为“三农”问题的主体是农民。如何使农民成为主体进而调动其积极性,就是我们进行制度和政策创新的基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症解所在,因此必须要支持和鼓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各种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农村改革使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为了避免这些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国家出台了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政策.虽然这个政策的实质并不是为了改革传统的户籍迁移制度,但是它首次触动了这个"禁区",开启了农民走出农村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农民土地流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量耕地被征占的同时,无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由此引发的矛盾,已成为“三农”问题的热点。其产生的根源既有政策操作方面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因此必须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寻求对策,解决农民土地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业转移人口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农业转移人口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市民化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该文首先梳理了农业转移人口管理的政策演变过程,然后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农业转移人员素质不高、社会排斥、政府乏力、农业转移人员权益受损、制度缺失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教育培训、转变观念、政府推动、放开户籍、统一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