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省管县”体制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根据西方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帕森斯的AGIL分析框架,“省管县”体制改革在实践中体现“适应”(A)、“目标实现”(G)、“整合”(I)、“维系”(L)四个层面的功能。对其功能发挥的积极层面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可为“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推进提供一个新的认识视角,有助于理性地认识“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质和改革障碍,从而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2.
张玮 《广东科技》2011,20(11):53-55
我国各省地方政府在财政科技投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建议,对保持各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有效提高地方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重点围绕土地展开,“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用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方政府财政短缺的困境,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但与此同时,其背后的负面效果,即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收益递减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陷入财政困境、征地矛盾以及耕地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峻,其问题背后彰显出了当前我国土地财税法律体系和土地管理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转型,须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制定专门的相关财税法律、加强对土地财政收入的监管、完善土地管理、征收等法律程序等方法,以期逐渐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转型。  相似文献   

4.
地方财政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到中央财政的稳定与发展。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途径包括政府间转嫁和向政府外转嫁两个方面。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对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福利水平有负面影响,引发"公用地灾难"。治理措施包括报告与监管、堵塞与疏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地方财政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到中央财政的稳定与发展.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途径包括政府间转嫁和向政府外转嫁两个方面.地方财政风险的转嫁对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福利水平有负面影响, 引发"公用地灾难".治理措施包括报告与监管、堵塞与疏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强县扩权”、“扩权强县”与“省管县”改革来看,三种改革方式是有区别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应是科学定位意义上的省管县。但是,从对各地省管县改革实践经验来看,省管县改革却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制度化的利益格局难以破解,非制度化分权使依法行政遭遇尴尬,非整体性放权使县级政府面临“两个婆婆”等。究其根源,一是各级政府职责权限的同质性;二是省管县改革设计的过渡性。改变这一困境的切入点在于确立省管县体制的目标模式,即省、市、县政府在政治问题和重大事务上应是上下级领导关系,在涉及经济发展问题上是利益共享关系,在公共治理问题上是合作关系;重新配置政府职能权限;实行政治分权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体制建设的角度对我国地方行政单位存在的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从分权化的经济体制,政府与市场,新旧体制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行政单位财政体制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角度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角度下的财政分权显著地促进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支出角度下的财政分权却显著抑制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科技投入,但是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的交互影响却对科技投入产生抑制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地方政府财权、调整当前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和强化科技政策的法律效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以分析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财政体制改革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其次从明确政府农业的事权、增加地方财政农业投入、整合国家税收政策、加快农村企业发展进程、内化财政机制、建设一级财政体系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借助财政体制改革,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发展的措施,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丁长有 《科技信息》2009,(26):368-369
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了新的中央与地方税收权限划分模式,对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现行的税权划分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权划分关系,对进一步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处理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增值税个体工商户纳税人征税权分别由国税、地税共同行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近年来许多省份争相效仿浙江省"省管县"的成功模式这一现象,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浙江省"省管县"变革成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作为我国"省管县"的试点地区是有其先天条件的,其在"省管县"变革上的成功正是得利于这些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现行地方税制对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地方税制改革步伐缓慢,现行地方税制与市场经济不协调而产生的矛盾日益显现,已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分税制后,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地方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地方政府行使调节职能的主要手段.然而地方政府的事权较以前扩大了,但作为地方财政支柱的地方税却存在调节经济力度弱、收入规模小、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以及征管成本高等诸多弊端,导致地方税目前管理的状况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和履行社会经济职能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科学管理研究》2017,(4):121-124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是不亚于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改革。财政92号文与发改2231号文分别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就PPP工作出台的最新政策文件,分别代表了两部门对PPP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两个文件内容是两部门目前发文差异最集中的呈现。基于两部门发文差异分析,试图探讨进一步加强财政、发改等主要部门PPP工作协作力度的思维路径和方式方法,并对地方政府提出相关指引。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10年省级数据,对我国土地财政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呈大幅上升之势;土地财政收入由土地间接税收为主转变为土地经营收入为主;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省际差异明显,且呈东、中、西部递减趋势;省级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空间分异格局相似度较高,且变化缓慢;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土地供应结构与土地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影响我国土地财政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治理土地财政问题的当务之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减弱地方政府开拓"土地财政"的动力是治理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国外分税制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征税的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比较,考察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结合国内现行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法国地方财政体制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府级次的划分、地方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确定等方面,对美国和法国的地方财政体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可资借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郭红 《科技信息》2006,(12):282-283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矛盾和冲突正在加剧。本文对于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概述了双方博弈的过程与结果,并由此引出对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次地方行政体制改革都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原因是没有进行纵向的行政层级改革。本文在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地方行政层级变化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当前"市管县"体制的局限性和"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而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土地财政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中的形成机制及其经济影响有待发掘。在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助推下,尤其受到1994年以财政集权为特征的分税制改革的影响,地方政府逐步走向土地财政的增长模式。采用2004—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出让金的增加显著地推动地方人均收入的增长。然而地方依赖土地财政的增长模式很有可能是低效率的,会带来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失衡,地方公共品供给受限,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滋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宏观制度环境下来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原因,首先是从经济制度上——经济分权下的财税制度具体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客观成因,然后从政治制度上——当前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上进一步阐释了"土地财政"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