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问与答     
《大自然探索》2006,(3):77-78
?问:《大自然探索》一些关于古生物文章里常会提到地质年代,什么是地质年代?地球的年龄至少已有46亿年,在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中,地壳经历了种种“地质事件”,如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岩浆活动、海陆变迁等等,这些“地质事件”均在地壳中保留下来。科学家通过对地质年代的划分来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因此地质年代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精准计时     
一秒有多长? 计时工具的精度与科技并肩提升.日晷将一天分割为若干个时或时辰,机械钟进一步将一天分割成1440分或86 400秒.作为计时工具,不同厂家制造的钟表必须用同一个计时标准校准,因此,人们想到了地球的自转.然而,地球每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都会比上一圈增加几微秒,也就是说,地球会越转越慢,1秒也会变得越来越长.这样...  相似文献   

3.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5,40(16):1535-1535
在利用古代天文观测记载从事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中,古代天象(如日食、月食和月掩星等)的纪时观测与记录是可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记录含有极为有价值的地球自转变化信息,特别是来自古代天文学和计时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记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不仅由于历代皇帝视某些天象与朝代兴衰有关,更由于颁历与占星学的需要,因此对日月食观测极为重视,观测和记载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计时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且纪时观测多为历代的专业天文史官所为,因而观测和记载资  相似文献   

4.
庞峥 《自然与人》2012,(5):20-21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坠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5.
一本巨大的书地球上许多地质体都可“记录”地球演化的历史,但是能够长时间、连续、完整保存的并不多见。目前,科学家发现有三种地质纪录完整地保存着第四纪古气候环境的历史,这就是深海沉积物、南极和格陵兰的冰芯以及中国的的黄土,因此它们被称为地球环境历史的三本大书。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破解这三本用大自然密码写就的“秘笈”,人们想知道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今后还将发生什么。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4° ̄41°,总面积有50多万平方公里,黄河贯穿其中。近来对黄土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的形成可能与青藏高原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巨大撞击事件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92,37(9):829-829
古气候研究表明,地质历史中气候旋回的形成与下列原因有关:(1) 天文因素。Milaakovitch较系统地提出日地相对位置的变化可造成时间尺度为几万年的周期性气候变化,但天文因素难以解释某些非周期性突发古气候波动的成因;(2) 太阳常数。是影响气候在数亿年  相似文献   

7.
王天眷 《科学通报》1964,9(6):471-471
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体验了时间。时间的计量(计时)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细致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精确度渐渐地提高。人类常利用物体的周期运动以计时。在物理学上,周期是频率的倒数,因此计时标准的精密问  相似文献   

8.
郭德才 《科学之友》2001,(12):16-18
近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最初每一门学科的研究几乎都是封闭单一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很多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存在一定影响和物质能量交换的关系.浩瀚的宇宙用斑斓绚丽的星烁展示着它的恢宏气势,它那无穷的能量和运动也同时在影响着地球和人类的健康.所谓"天地生"这门学科,既是在现代科学发展基础上将天文、地球、生物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它包含有天文地质学、天文地震学、天文气象学、天文医学、历史自然学、灾害学、生物学等许多新兴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9,(3):6-6
一项新研究结果暗示,太阳的变动或许有助于提前几十年预测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太阳周期为11年,在此期间太阳活动有明显变化,太阳表面的黑子数量有明显增加。太阳周期是由太阳的磁扰动驱动的,它很可能影响地球的天气系统,特别是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这是一种主要跟南半球洪水和旱灾有关的周期性气候模式。科学家认为,太阳很可能是地球气候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射电天文学     
王绶琯 《科学通报》1960,5(15):458-458
射电天文学的使命,是用无线电方法来研究天文。虽则远在1932年人们已经觉察到了来自宇宙空间的无线电波,但真正的射电天文研究却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发展起来。开头是一具警戒雷达发现了太阳上发出的强烈无线电噪音。这使人意识到用无线电研究天体的条件已经成熟,因为这表示着,第一,地球大气可以让这样的无线电波通过;  相似文献   

11.
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重要特征之一是线路的电流急剧增大,当电流流过某一预定值时,反应于电流升高而动作的保护装置叫过流保护。而三段式电流保护具有作为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全部功能,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别论述了钎料、钎剂、工艺参数、母材表面状态等因素对钎焊质量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揭示了钎焊温度和钎焊保温时间对钎焊质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沈致远 《自然杂志》2006,28(4):233-235
本文探讨时间单向性之根源,综述各种运动方程的时间反演性质,讨论时间单向性的增熵解释及其局限性,以信息损耗原理解释时间单向性(注:公式均见文后方框)。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集配站1000余万吨煤炭外运量,编制高直达列车,造成矿区货车保有量和货车停时远远超出路局核定标准,分析现状找准原因,提出合理化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闰”,含余数之意。古书《宋史·宋庠传》中即有“区别正闰”一说,可见“闰”者,非常态之谓也。人们普遍知道生活中有“闰年”和“闰月”,但对“闰秒”则鲜有详知。2008年末或2009年初,诸多媒体均报导了2008年12月31日23时59分含有61秒,而不是通常的60秒,这多出来的1秒就是“闰秒”。历法中设置闰年和闰月已成定规,且有严格的设置规则。相反,学者们对不定期地设置闰秒的必要性可谓久有争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会随着混合过程的变化而出现复杂的变化,在高温、较高温存贮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软化点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洛仑兹变换、科学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静止长度的不变性以及同时性定义的因果律制约条件,对“尺缩”、“钟慢”效应的物理内容进行了论证,认为这两种效应具有严格的科学内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效应。文章认为物质的时空属性有静态与动态之分,产生“尺缩”、“钟慢”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时空动态属性的显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时空测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并从诚实可信、及时准确、新闻自律等方面予以分析讨论,从而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