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稀土—二苯甲酰甲烷配合物微晶的合成及荧光光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稀土(RE)二苯甲酰甲烷(DBM)配合物RE(DBM)3·H2O(RE=Sm、Eu、Tb、Dy、Pr、Nd、Gd、Y),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该配合物微晶尺寸,并研究了配合物在固态时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微晶的尺寸在50~250nm之间,在RE(DBM)3·H2O(RE=Sm、Eu)中可观察到较强的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而在RE(DBM)3·H2O(RE=Tb、Dy)中只能观察到配体自身发射  相似文献   

2.
以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根据Scatchard分析表明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只存在一类影响聚合物识别能力的结合位点;293.15 K时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为0.11 mmol/L,最大表现结合容量为6.83 mg/g.L-DBTA的MIPs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印迹分子L-DBTA与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识别基团之间的识别机理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描述,L-DBTA的MIPs结合热力学参数如下△H=8.05 kJ/mol,△S=45.85 J/(mol·K),△G298.15=-5.62 kJ/mol,△△H=-1.49 kJ/mol,△△S=3.55J/(mol·K),△△G298.15=-2.55 kJ/mol;L-DBTA与MIPs相互作用速率快,表现活化能为8.05kJ/mol.  相似文献   

3.
以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L-DBTA),讨论了不同功能单体、功能单体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溶剂等对(ML-DBTA)合成的影响。通过(ML-DBTA)对底物的结合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合成的(ML-DBTA)对模板分子L-DBTA具有很好的识别性,对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其分离因子(a)可达2.79。优化的热聚合条件为:n(L-DBTA):n(MMA):n(GDMA)-1:4:20,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48h,溶剂为乙腈。  相似文献   

4.
以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L-DBTA),讨论了不同功能单体、功能单体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溶剂等对ML-DBTA合成的影响.通过ML-DBTA对底物的结合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合成的ML-DBTA对模板分子L-DBTA具有很好的识别性,对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其分离因子(α)可达2.79.优化的热聚合条件为n(L-DBTA)n(MMA)n(GDMA)=1420,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48 h,溶剂为乙腈.  相似文献   

5.
采用克莱森酮酯缩合法合成了二苯甲酰甲烷(DBM),并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二苯甲酰甲烷的基本性质,化合物在270~380 nm的紫外区出现强吸收带,其化学结构式存在烯醇互变,液体状态下以烯醇式为主,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6.
二苯甲酰酒石酸作为手性拆分剂,广泛应用于有机胺类的手性拆分。它具有性质稳定、易于回收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综述了二苯曱酰酒石酸的几条工业合成方法,为二苯曱酰酒石酸的工业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Co(Ⅲ)-SB荧光体系。钴的浓度在10(-7)~10(-5)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此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钴的比色法及原子吸收法。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棉纤维经苯甲酰化改性后分散染料的可染性能。介绍了水溶性酰化试剂苯甲酰巯基乙酸钠的合成方法、产率、表征及其对棉纤维的改性工艺,包括碱剂的选用、焙烘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等对改性效果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的棉纤维对分散染料染色性及得色量的影响,测定了染品的染色坚牢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丙氨酸N端的取代基,设计合成了2种基于丙氨酸残基的酰胺基硫脲衍生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吸收光谱和圆二色(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取代基对硫脲分子自身及其阴离子络合物的氢键网络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手性传递能力的不同.实验表明,当丙氨酸N端取代基为N,N-二甲基甘氨酸残基时,其羰基氧能与硫脲基团中的NH以分子内十元环氢键结合,分子呈折叠构象,实现了手性从丙氨酸残基到苯基硫脲基团的传递.阴离子加入后,该分子的硫脲基团与阴离子以双重氢键结合,分子原有的氢键网络发生改变,羰基氧与酰胺氮氢(NH)之间七元环氢键的存在将手性更多的限制于丙氨酸残基部分,手性传递至阴离子结合部位的效率极低.而N端被二甲基取代的硫脲衍生物由于分子内不同的氢键网络而表现出不同的手性传递能力:结合阴离子前,分子本身不具有折叠构象而无手性传递发生,结合阴离子后,新的氢键网络诱导了手性信号的长程传递.  相似文献   

10.
11.
以4-氯-7-硝基苯并呋咱(NBD-Cl)和芘甲醛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荧光化合物芘苯并呋咱类希夫碱,并通过核磁、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在二甲基亚砜(DMSO)水溶液中,该化合物能够对Hg2+表现出荧光增强响应,而相同条件下其他重金属离子对该化合物几乎没有类似的荧光识别现象. 因此,该荧光化合物对Hg2+具有专一荧光识别作用,是一种有效的Hg2+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2.
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对新传感材料的开发越来越依赖.探讨了基于荧光信号放大共轭聚合物的蛋白质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共轭聚合物可作为高效电子/能量传递载体这一特性是其高灵敏度检测/信号放大的根源;详细介绍了数种传感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半导体电阻式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较高、响应迅速、制备成本较低、易于小型化等优点,已经成为近年来传感器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出Fe_2O_3微米球并研究其对酒精的气敏性能.结果显示制备的Fe_2O_3微米球纯度高,表面粗糙,对酒精气体显示出优异的响应特性,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优异浓度线性特征等特点.这项工作将为高性能酒精气体检测仪提供新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色氨酸和4 氯 7 硝基苯并呋咱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碱性pH荧光探针,通过核磁、质谱表征了它的结构. 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当探针水溶液的pH值由7.94上升到12.24时,其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480 nm处的吸收峰明显下降,同时在390 nm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探针水溶液的颜色由橙红色变为黄色;并且其荧光发射峰的强度逐渐下降,产生明显的猝灭现象. 因此,该探针对碱性条件具有明显的光学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常用荧光素类荧光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傅克酰基化反应、缩合反应和利用格氏试剂的合成反应,对目前研究比较活跃和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荧光素类荧光材料的性质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荧光染料罗丹明衍生物的改进合成与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普会  胡俊刚  刘喜阳  李丹  刘璐 《河南科学》2010,28(9):1094-1096
在改进的实验条件下,通过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对罗丹明的底环结构进行修饰,合成了4种罗丹明衍生物;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该实验方法反应时间短,反应产率高,反应温度低.并研究了取代基种类和溶剂极性对吸光性能、荧光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N-Boc-L-脯氨醇(Boc:tert-butoxycarbonyl)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三种手性氮杂环卡宾前体:手性1-(3,5-苯二甲酸甲酯甲基)-3-(2-N-Boc-吡咯甲基)咪唑溴化盐,手性1-(3,5-苯二甲酸甲基)-3-(2-吡咯甲基)咪唑溴化盐和1,3-二苄基双(2-N-Boc-吡咯甲基)二咪唑溴化盐.通过核磁共振谱图对三种氮杂环卡宾前体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RHF/6 31G 和B3LYP/6 31G 水平下优化了3,6 二甲氧基环丙基萘(MOCPN)的平均几何构型,用B3LYP/6 31G 方法计算了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并用GIAO分别在B3LYP/6 31G 、B3LYP/6 311G 和B3LYP/6 311 G 水平对该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20.
喹啉酮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酰乙酸乙酯与间苯二胺反应制得4-甲基-7-氨基-2-喹啉酮(3),进一步与氨三乙酸反应制得新的喹啉酮酰胺衍生物5,其结构经红外、核磁氢谱、质谱等表征。5与La(NO3)3配位得到新的配合物6。元素分析、红外、质谱、热重-差热分析和摩尔电导等确定配合物6的分子式为[La(C16H15N3O6)NO3]·4H2O。荧光测试表明,化合物5与稀土金属La配位后,荧光发光强度明显增加,荧光区间变窄。此外,化合物5与不同浓度鲱鱼精DNA作用的荧光变化情况表明:化合物5与鲱鱼精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变化明显;鲱鱼精DNA对化合物5有荧光增强作用,DNA浓度为4.02×10-6mol/L时,增幅最大可达40%。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在DNA检测或疾病防治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