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话号码,每年11月9日成了宣传消防的日子。"消防"一词,《辞源》未收,可见其源未远:《辞海》收录。释义为:"预防火灾和扑灭火灾的工作。"消,灭火;防,防火。消、防并重,别看"消防"晚出,中国人想这些事,做这些事,却不会晚于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火灾是最常见的威胁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更加大了火灾隐患。那么,火灾的发生究竟呈现哪些特点?我们又该如何防范火灾?根据数据,认识火灾冬春火灾多发,平均每天879起;大约20%的火灾发生在22时至凌晨6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近50%;从致死的直接原因看,因窒息致死的人数占总数的近50%,烧灼占29.8%,中毒占3.4%,其他占17%。  相似文献   

3.
<正>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农村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7万起,死亡1500余人,受伤2200余人,直接财产损失6.7亿元。另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消防部队总人数不到20万人,几乎全部驻扎在城市,为农村消防服务的专职乡镇消防队刚刚起步,数量之少可以忽略不计。一方面是火灾频发,一方面是我国农村消防力量薄弱,这就导致一个尴尬结果——火灾发生之后,因为公安消防队距离乡镇都较远,灭火最佳时机往往被延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力发展乡镇消防队被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中往往大量使用塑料装修、化纤地毯和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家具。一旦发生火灾,室内可燃物及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可燃家具、衣物和其他可燃物品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这些烟气对人体危害很大,易使人窒息、中毒乃至死亡。根据近年来火灾死亡人数的统计说明,在火灾中死亡的人数中,由于烟气熏死的约占50%~70%,而且被火烧死的人当中多数也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火烧死的。建筑的防排烟设施在火灾中为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在火灾中丧生,火灾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达数十亿美元。仅美国一年内被火烧死的就大约有6千人。为了减轻火灾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更加有效地保障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采用高科技开发消防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李夙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7):67-67,53
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发展,学校数量、在校人数等不断增加,但是中小学校消防先天条件不足,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将对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加强农牧地区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对预防和减少校园火灾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晓应 《今日科技》2010,(7):56-57
<正>台风与热带风暴造成的危害极大。据世界气象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死于台风与热带风暴的人数约为2~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以致人们谈"风"色变。"康森"是2010年第  相似文献   

8.
<正>火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种典型灾害。火灾发生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后果往往非常严重。我国2009~2013年火灾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显示,五年内共发生火灾928274起,造成6690人死亡,4058人受伤。因火灾造成的损失几乎每12年扩大1倍。学校,因长期聚集大量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生活区域非常密集,防火条件差,管理难度大,一直以来就是火灾事故的重灾区。1997年5月23日,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乡中心学校宿舍火灾,烧死学生21人,伤2人。2003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宿舍楼发生大火,造成41人丧生,71人受  相似文献   

9.
<正>消防安全一直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据"中国消防网"2019年1月23日的《数说2018年全国火灾及出警情况》统计,2018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3.7万起,,造成1407人死亡、798人受伤。血淋漓的数字触目惊心。幸运的是,在23.7万起火灾中,成功疏散人员达52.6万人。可见,当突发性灾难发生时,消防疏散是否及时、畅通、直接有效地关系到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降低人  相似文献   

10.
安全防火措施是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重要的课程。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几率也会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计,所以我们要从源头上出发,遏制这些问题的出现。基于此,本文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的防排烟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提到火灾就会提到消防、建筑防火等词语,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员疏散了。这里的疏散就是指人从发生火灾的建筑中转移出去的过程。有的学者假设人员之间、人员与障碍、人员与出口之间存在力,人员则按照受力情况在火场逃生。按照现有的建筑消防安全模式,将建筑消防安全和安全管理视为重点,火灾的发生和死亡人数并无显著减少。这就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来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地下商场是一个人员密集且可燃物较多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火灾时地下商场人员的疏散问题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贯彻当今“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本文针对地下商场火灾时所呈现出的种种迹象及特征进行了讨论,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多合一"场所,指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几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连通空间内的场所,主要包括"多合一"门店和其它"多合一"场所.我国有14亿人口、3亿多个家庭,家庭日常所处的居民住宅是受火灾影响最大的场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火灾及接处警情况显示,全年共发生居民住宅火灾10.9万起,占火灾总数的43.4%,造成917人死亡、499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77.5%和64.4%.自2017年以来,湖南省共发生"多合一"场所较大亡人火灾9起,死亡37人.居民住宅尤其是其中的"多合一"场所火灾防控面临长期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火灾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没有百分之百绝对安全的防范措施。因此,在消防工作中,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火灾发生的几率;在火灾发生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随着人们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消防业务需求为导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基于KingMap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设计了"智慧消防"安全管理平台,实现消防"一张图"可视化管理,火灾风险隐患预警、消防指挥作战辅助决策,以及消防公众服务等功能,为火灾预防、防火监督、灭火救援、后勤保障提供决策依据,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提高辖区住宅小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技能,增强物业管理单位应急处置突发火灾事故水平,望城消防中队联合望城消防志愿服务队在正荣小区开展应急救援灭火疏散演练。本次演练假设在正荣小区某栋高层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火情尚不明确。意识到火灾严重性的该户居民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发现险情后,物业公司人员首先启动单位应急预案,组织义务消防员开展初期火灾救援,派出所民警闻讯赶至现场帮助紧急疏散四周群众。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21.9万起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4月3日通报,今年一季度,全国接报火灾21.9万起,625人因火灾死亡、39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伤人和损失分别下降11.6%、8.5%和20.5%,死亡人数上升4.9%;其中,较大火灾29起,较去年同期增加6起。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火灾占比较大。从起火场所看,居住场所较为突出。从交通工具火灾看,新能源车辆增幅较大。从火灾原因看,用火用电占一半以上。据统计,全国消防救援力量接报处置各类警情42.2万起,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05,(9):53-53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以上.德国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年平均出现5次闪电.德国每年遭雷击身亡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对登山旅游者和室外游泳者来说,雷电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人被雷电击中的死亡率高达40%.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汽车的人群,每年以成倍数递增,同时汽车火灾现象也频繁出现,且呈上升趋势。每年各中等以上城市发生的汽车火灾都在几十起以上,而在高速公路等火灾消防困难地段发生火灾次数则更多,并且汽车火灾80%以上都造成车辆报废,甚至是车毁人亡。针对这种形势我们理应对汽车火灾事故进行必要地、认真地研究,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便适应快速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常说火灾猛于虎。据统计,2015年长沙共发生火灾2923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1277858元。虽然火灾总量比2014年下降近40%,但数字仍然令人触目惊心。最近,有不少老旧社区的居民向记者反映,他们那存在不少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对此,记者走访了长沙城区内的一些老旧社区,一探其消防安全现状。消防车道"瘦身",几乎成为停车场消防车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生命通道,可是在一些老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