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盆地内,矿体呈脉状产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为准确厘定其成矿时代,对矿区含矿石英脉中的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1件黑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为(213.5±2.3)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12.4±2.2)Ma,反等时线年龄为(212.5±2.2)Ma,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据此,萨热阔布金矿成矿作用发生于约213 Ma,成矿年龄晚于成岩年龄(~400 Ma)约180 Ma。因此,萨热阔布金矿为后生矿床。成矿年龄略晚于区域变质作用(~250 Ma)约37 Ma,推测成矿与阿尔泰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认为萨热阔布金矿为碰撞造山体制下形成的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五道沟花岗闪长岩体与区内金、钨矿化的关系,对五道沟钨矿床的含矿花岗闪长岩进行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介于264~269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67.8±1.0)Ma,岩体的侵位时代为中二叠世;五道沟钨矿床和杨金沟金矿床的含矿岩体对侵位时代相近,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物质源区相同,应为同一岩浆作用产物;杨金沟金矿的含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金矿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含矿岩体即为成矿岩体,而五道沟钨矿区的含矿花岗闪长岩体与白钨矿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五道沟岩体为区内金矿的成矿岩体及含矿岩体,而对于钨矿而言,仅为含矿岩体,二者并无直接的成因联系。五道沟钨矿区的深部或外围应存在与钨矿具有成因联系的隐伏岩体。  相似文献   

3.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广泛发育新生代富碱斑岩及相关多金属矿床.以六合正长斑岩中与暗色深源包体共存花岗岩包体和马厂箐赋矿斑状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锆石稀土元素分析.研究表明,六合花岗岩浆活动起始时间约为(42.8士1.6)Ma B.P.,包体结晶成岩时间与主岩(正长斑岩)年龄一致(38.63 Ma B.P.±0.52 MaB.P.);马厂箐含矿富碱岩浆起始活动时间约为(38.51士0.52)MaB.P.,结晶成岩时间为(35.80士0.20)Ma B.P..结合花岗岩包体的液态不混溶现象和锆石稀土元素特征分析,初步揭示研究区富碱岩浆起源、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为:来自交代富集地幔源区的硅不饱和富碱岩浆伴随互不混溶含矿地幔流体同步上升运移;该富碱岩浆以其底劈作用和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引发地壳深熔形成长英质岩浆.此后的2类岩浆过程分为2部分:一是富碱岩浆直接捕获少量长英质岩浆以不混溶方式继续同步运移至地壳结晶成岩,形成含花岗岩包体的硅不饱和富碱斑岩;二是富碱岩浆与长英质岩浆发生同化混染形成混合岩浆运移至地壳,其中所含不混溶含矿地幔流体伴随其结晶成岩进行自交代蚀变,形成硅过饱和的赋矿斑状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大宁岩体形成年龄为441.1±3.0 Ma,其包体年龄为439.5±3.6 Ma,初洞岩体形成年龄为423.5~434.2 Ma。结果表明,大宁岩体及其包体几乎同期形成,而初洞岩体是后期的侵入体。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宁岩体及其暗色包体与初洞岩体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在εHf(t)-年龄图上落在1440~1960 Ma的老地壳区间,表明三者的岩浆源区均是早元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暗色包体是岩浆早期分离结晶的产物,而初洞岩体是岩浆结晶分异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深对微山稀土矿碱性杂岩体岩浆活动期次及与成矿关系的理解,对微山稀土矿床碱性杂岩体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微山稀土矿碱性杂岩体正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具有同源性,为偏铝质碱性岩。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呈轻稀土高度富集模式。微量元素组成具有幔源岩浆岩的特征,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显著。利用LA-ICP-MS U-Pb年代学方法,测得含矿石英正长岩、霓辉石英正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2.4±2.0 Ma(MSWD=5.2)和130.1±1.4 Ma(MSWD=9),存在2536±6.1 Ma(MSWD=1.6)的继承锆石,表明地壳物质参与成岩过程。结合鲁西燕山期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微山正长岩类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后的伸展背景下,成矿作用与碱性杂岩体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西藏马门一带帕南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二长岩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探讨其成岩时代及与成矿时代之间的关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帕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80.91±0.48Ma,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资料研究显示,帕南岩体形成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俯冲角度的变缓而进入了平板俯冲的阶段,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上地壳熔融的产物;帕南钼矿床钻孔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1.66±0.22Ma,等时线年龄为32.4±1.5Ma,形成于渐新世,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是渐新世二长花岗斑岩。本次研究表明帕南岩体可能为一个多期次岩浆活动的复式岩体,地表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底部有渐新世岩浆活动,渐新世岩浆活动为帕南钼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符合泽当矿田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7.
江西乐平塔前钼(钨)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江西省乐平市塔前钼(钨)矿床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通过对塔前钼(钨)矿床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SIMS锆石U-Pb测龄,结果表明其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60.9±2.5 Ma(MSWD=0.69),代表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结晶时间。这与矿区矽卡岩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62±2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此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将其与钦杭成矿带东段塔前-赋春成矿带与乐华—德兴成矿带中同类矿床进行对比发现,前者成矿年龄集中于161 Ma±,控岩控矿构造皆以北东向为主;而后者成矿年龄集中于170 Ma±,控岩控矿构造以北西向为主,预示钦杭成矿带东段2个成矿阶段(170~161 Ma B.P.)区域构造应力方向可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格尔木九八沟透闪石玉矿这一典型昆仑玉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化学、矿体产状、含矿地层和侵入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时代, 确定其成矿时代和成矿机理。结果表明, 控矿岩体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27.1±4.7 Ma。矿区内岩浆热液交代成因的矽卡岩中发育阳起石, 玉石中则为透闪石, 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矿物化学特征。结合岩浆、围岩、玉矿石和蚀变岩的全岩微量元素特征, 认为成矿过程是岩浆侵入含硅质团块白云岩, 引发接触热变质作用, 使得白云石和硅质团块直接发生变质反应而形成透闪石玉矿床。  相似文献   

9.
研究格尔木九八沟透闪石玉矿这一典型昆仑玉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化学、矿体产状、含矿地层和侵入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时代, 确定其成矿时代和成矿机理。结果表明, 控矿岩体似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27.1±4.7 Ma。矿区内岩浆热液交代成因的矽卡岩中发育阳起石, 玉石中则为透闪石, 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矿物化学特征。结合岩浆、围岩、玉矿石和蚀变岩的全岩微量元素特征, 认为成矿过程是岩浆侵入含硅质团块白云岩, 引发接触热变质作用, 使得白云石和硅质团块直接发生变质反应而形成透闪石玉矿床。  相似文献   

10.
秦岭西坝花岗岩LA-ICP-MS 锆石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坝花岗岩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 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LA-ICP-MS 锆石U-Pb 原位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西坝岩体侵位于印支期, 由二长花岗岩样品(XB01-2)得到了219±1 Ma的年龄, 花岗闪长岩样品(XB06-1) 给出的年龄是218±1 Ma, 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约218Ma代表了西坝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西坝岩体的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以及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说明它可能是秦岭主造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两岸分布两条A型花岗岩带,岩性主要为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为研究该地区A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带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的四组石英正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8±1.6)Ma和(126.4±3.5)Ma(大龙山)、(127.6±2.1)Ma和(127.2±2.1)Ma(黄梅尖),其对应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4~+1.1和-7.8~-3.6、-3.3~+2.1和-3.8~-0.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为1 107~1 433 Ma(平均值为1 264 Ma)和1 432~1 671 Ma(平均值为1 555 Ma)、1 045~1 389 Ma(平均值为1 265 Ma)和1 188~1 423 Ma(平均值为1 312 Ma)。结果表明两个岩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A型花岗岩带其他岩体的形成时代近乎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浆源区可能为一个富集地幔,伴随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可能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后撤而引发的强烈伸展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模较大的藏龙洞铍矿化伟晶岩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LA-ICP-MS测定独居石U-Pb年龄测定,初步了解了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花岗伟晶岩地质特征。结果表明,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为(138.57±0.78) Ma,归属于早白垩世。铍矿化伟晶岩侵入于九岭南缘古阳寨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内部,形成时代略晚于燕山期古阳寨岩体,显示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推测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为古阳寨岩体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分异而成。建议针对古阳寨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内部和外接触带0~5 km范围内,加强调查力度,以期实现该区域内伟晶岩型铍矿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3.
陕南铜厂闪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厂闪长岩体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勉县-略阳-阳平关三角地块区域内, 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LA-ICPMS 和 SHRIMP 锆石U-Pb 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铜厂闪长岩体存在 3 个侵位结晶阶段: 早期阶段的闪长岩形成于 879 ±7 Ma; 中期阶段的石英闪长岩形成于 848±5 ~840±7 Ma, 含矿钠长岩脉于 834±7 Ma侵位结晶, 与中期阶段石英闪长岩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晚期阶段花岗闪长岩形成于 824±5 Ma。这些新的年代学数据表明铜厂闪长岩体及其相伴生的大型铜厂铜矿形成于晋宁期, 而不是古生代, 揭示了扬子地台北缘存在重要的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 与 Rodinia 超大陆的裂解事件在时间上( 860 ~750 Ma) 基本一致, 是Rodinia 超大陆事件在扬子地台北缘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分析总结江西九岭地区广泛分布的花岗岩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通过对九岭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九岭岩体具过铝,富钾、铁,贫钠,Eu负异常,低Ba-Sr,高钾钙碱性系列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源区主要为地壳,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年龄为(808±2.2) Ma、(814±6) Ma、(817±7) Ma、(833±3.8) Ma,为新元古代花岗岩;通过与江南造山带区域年龄数据对比,认为九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晚期的构造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藏东地区芒康盆地拉屋拉组高钾岩体(粗面岩体)2个代表性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蚀变较轻,主要由长石(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2±1.3)Ma和(36.4±0.3)Ma。这些测年值为高钾岩体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准确时限。同时表明,芒康盆地高钾岩体属晚始新世的产物,为藏东地区金沙江-红河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发生局部的陆内俯冲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云开造山带广泛出露的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岩石及紫苏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离子探针(SHRIMP)定年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为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并且是高温俯冲-碰撞后构造环境形成的强过铝(SP)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高钾钙碱性条带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眼球状(环斑)黑云二长花岗岩到钙碱性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岩浆结晶锆石SHRIMP年龄由(465±10)Ma、(467±10)Ma变为(435±11)Ma、(413±8)Ma,侵入辉长岩的Sm-Nd矿物-岩石等时线年龄为(392±53)Ma,并主要形成于俯冲-碰撞转换为碰撞后底侵-伸展的构造环境,其中紫苏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片麻状含榴黑云二长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侵入辉长岩的形成则标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和大陆伸展作用环境的开始。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岩及紫苏花岗岩中尽管存在四堡期(格林威尔)造山事件的重要信息,但它们应代表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后拆沉-底侵-伸展作用构造环境岩浆岩活动的产物,并且经历了印支期的挤压抬升和伸展揭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南祁连东段巴汉岩体的形成时代,文中应用LA-ICP-MS方法对巴汉岩体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同位素表面平均加权值主要集中在900~940 Ma,锆石U-Pb年龄谐和图中25个数据集中分布在谐和线上及其附近,锆石U-Pb年龄为(916±11)Ma。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巴汉岩体形成时代应为新元古代。巴汉岩体与化隆岩群呈侵入接触,化隆岩群形成于古远古代,即在新元古代时巴汉岩体侵入化隆岩群。  相似文献   

18.
安徽巢北地区坐落着一个"M"型的山脉,近年来对该地区的构造、地层和古生物化石已有很多的研究积累,但对于岩浆岩,由于分布和发育有限而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对该地区出露的岩体进行了精确定年。结果显示,岩体中含大量岩浆成因锆石,以高的w(Th)/w(U)比和振荡结晶环带为特征。样品中16个测点的n(206Pb)/n(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00.8±1.3)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巢北地区位于下扬子北缘,近年来关于下扬子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研究的年龄数据尚无小于100 Ma的报道,而在本区西侧紧邻的郯庐断裂带南缘上,其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介于132~103 Ma之间。因此,巢北地区侵入岩在时代和成因上,和郯庐断裂带的联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9.
广东连平大顶铁矿被誉为华南第一大铁矿床,为华南地区最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对大顶铁矿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石背岩体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74.3±3.6)Ma(MSWD=1.6)和(176.9±4.3)Ma(MSWD=2.6),表明石背岩体侵位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是燕山第一幕岩浆活动之产物。石背岩体形成于早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中的挤压构造背景,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地壳,为壳内物质熔融-岩浆固结而成,与佛冈岩体相似,均为陆壳改造型(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大桦背岩体为弱过铝质偏碱性花岗岩岩体.通过对岩体中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可知,该岩体形成于(330±10)Ma.岩体不存在明显的锆石分异现象.全岩的锆饱和温度(765℃)与岩体中平均锆石Ti温度计(780℃)相近,结合锆石阴极发光结构观察及锆石年龄数据可知,该岩体并不存在继承锆石.通过对岩体成岩过程的模拟,得到了在200 MPa下1100-709℃干体系矿物相图及各矿物相随温度下降的成分变化趋势.岩浆在1069℃达到液相线,首先结晶矿物为透长石;至709℃残余岩浆量小于4%,其中1069-719℃最大程度接近于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岩石薄片的观察可知岩体形成时至少在局部经历了矿物等压平衡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