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运用1∶50000化探数据评价天然放射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运用区域化探数据预测地-空界面天然放射性水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运用成都市区1:50 000土壤化探数据中铀、钍、钾的含量数据,成功预测了成都市区的放射性水平,并具有如下特征:(1)成都市区天然环境放射性核素40K,238U和232Th的比活度分别为300~900 Bq/kg,15~70 Bq/kg,25~80 Bq/kg,其外照射指数为0.35~0.7,内照射指数为0.17~0.31,二者都在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控制值的范围内.(2)成都市区空气中吸收剂量率分布呈正态分布,其均值为88.5 nGy/h,均方差为9.7 nGy/h;γ外照射年剂量当量为:0.43~0.67 mSv,均属于正常范围.(3)由于双流-成都-德阳隐伏断裂带的影响,使得断裂带附近外照射指数和空气吸收剂量率相对偏高,并且造成成都市区西部外照射指数和空气吸收剂量率高于东部,其外照射指数比东部约高0.05,空气吸收剂量率约高10 nGy/h.与常规的核辐射测量仪器实地测量的方法相比较,该文提出的评价方法更加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四川大渡河中游区域放射性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对该区域的环境天然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地下水天然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利用伽玛能谱仪进行测量,该地区伽玛辐射吸收剂量率为65(4.27~213.77)nGy/h,同时对地下水样品进行238U、232Th等放射性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伽玛辐射吸收剂量率处于中低水平,放射性水环境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综合了中国大陆28个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现状和及其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引起部分省份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8个省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按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9.5,36.5,49.1和580.0 Bq/kg;土壤中238U,226Ra,232Th的含量随地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0K含量随地域的分布规律则不显著.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与成土母岩和铀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退役铀尾矿库周边的放射性水平,通过对地表氡析出率、γ空气吸收剂量率和丰水期、平水期以及枯水期水中镭和铀的含量进行测量,并与标准限值对比,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数据进行污染分析。结果表明:铀尾矿库的γ辐射剂量率整体处于规定限值(69.8+174 nGy/h)之下,均值为45.6 nGy/h,所致当地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09 mSv;地表氡析出率均值为0.43 Bq/(m2.s),低于规定限值的0.74 Bq/(m2.s)。说明对该铀尾矿库的空气环境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所测量的30个采水样点,丰水期、平水期以及枯水期水中镭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2~0.525 Bq/L、0.002~0.433 Bq/L和0.004~0.507 Bq/L;铀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05~78.3 μg/L、0.26~78.5 μg/L和1.04~85 μg/L。镭-226的含量未超过我国铀矿冶行业相关管理限值1.11 Bq/L,而铀的含量仅个别测点超过了50 μg/L。通过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污染分析得出,无论是铀标准指数还是镭-226标准指数,平水期好于丰水期,又好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内核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18)F、~(99m)Tc、~(131)I的辐射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周围γ吸收剂量率测值范围为0.10~0.64μGy/h,较环境本底值(0.20μGy/h)未明显升高;工作场所β表面污染水平控制区测值范围为0.02~10.4Bq/cm~2,监督区测值范围为0.03~3.58Bq/cm~2,均低于国家标准相应限值;废水的β放射性比活度测值范围为0.21~0.98Bq/L,低于国家污水排放β比活度限值(10Bq/L)。对给药患者体外辐射水平监测与分析可知,常用核素诊疗过程所致周围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限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广西喀斯特地貌对放射性核素分布及当地环境放射性的影响,利用高纯锗探测器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大曹天坑和邓家坨天坑采集来的苔藓样品中7Be、40K、238U、232Th、226Ra、210Pb和137Cs的放射性比活度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苔藓植物中, 7Be的放射性比活度为202.3-698.8 Bq/kg [平均值:(430.7±169.7) Bq/kg,n=7];40K为33.7-159.9 Bq/kg [平均值:(91.6±44.1) Bq/kg, n=7];238U为检测限(3.0 Bq/kg)至54.4 Bq/kg [平均值:(16.9±23.6) Bq/kg,n=7];232Th为1.2-42.5 Bq/kg [平均值:(14.7±15.9) Bq/kg, n=7];226Ra为0.7-48.4 Bq/kg [平均值:(16.9±20.3) Bq/kg,n=7];210Pb为284.1-950.5 Bq/kg [平均值:(555.5±231.0) Bq/kg, n=7]; 137Cs为检测限(0.1 Bq/kg)至2.3 Bq/kg [平均值:(1.1±0.9) Bq/kg,n=7]。对比后发现所有测得的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天坑这一喀斯特地貌对放射性核素的分布并没有显著影响,该地区也不存在其他污染来源,同时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大气示踪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各种建筑物内、外γ射线贯穿辐射的照射量率,测定了不同类型建筑材料中放射性~(238)U、~(232)Th、~(226)Ra及~(40)K的比活性,并给出了室内(外)~(222)Rn及其子体浓度的测定数据;论及了因不同类型建筑材料及建筑物所引起的射线辐照致人体有效剂量当量及附加剂量当量的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核素有40K、226Ra、232Th和238U,以这四种的标准源为基础进行实验测量,计算各种能量所对应的全能峰的分支比和探测效率,从而计算出这些放射性核素的活度.通过实验的方法,用BH1936型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作为实验仪器,把60Co和137Cs的混合放射源作为能量刻度的已知能量源,对实验仪器能量刻度,以及对标准土壤源40K、226Ra、232Th和238U的探测效率进行实验测量.以此为基础对环境样品进行了能谱分析,主要是测量和分析了环境土壤样品和建材样品的放射性活度,得到了标准源(40K、226Ra、232Th和238U)为代表的核素的比活度.  相似文献   

9.
煤的天然放射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煤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测量结果:~(26)Ra,~(?)Th和~4K分别为55.0,47.2和201.9Bq/kg;并估计了附加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测量铝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2Th和238U质量活度结论,即232Th质量活度为23×10-3~70×10-3Bq/g,238U质量活度为036×10-3~055×10-3Bq/g。同时也讨论了在测量高密度样品时样品对其本底辐射的自吸收及环境辐射的屏蔽修正问题,实验表明测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2013—2015年对宁德核电厂外围环境γ辐射计量水平的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宁德核电厂周围环境连续监测系统测得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总平均值为99.7nGy/h,略低于福州对照点测量值(110.3nGy/h)及核电运行前本底值(112.3nGy/h);50km范围内测得环境γ辐射剂量率(瞬时值扣除宇宙射线贡献)为73.4nGy/h,略高于对照点福州测量值(66.7nGy/h)及运行前本底值(70.8nGy/h);30km范围内环境γ辐射累积剂量率为104.8nGy/h,与福州对照点测量值(102.2nGy/h)及运行前本底值(100.0nGy/h)接近,均在本底范围内涨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某铀矿的废水纳入河——临水河中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及存在的健康风险,利用高纯锗(HPGe)γ谱仪测得9个采样点水样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等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不同年龄组居民(幼儿、少年和成人)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临水河中238U、226Ra、232Th和40K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1.439、0.183、0.081和0.472Bq.L-1,受铀矿排放出的废水和渗滤水等原因,活度浓度明显高于全国地表水的平均水平;活度浓度在铀矿山开采活动影响下沿河流流向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居民平均总致癌风险大小依次为:4.04×10-6(幼儿组)>2.09×10-6(少年组)>1.26×10-6(成人组),各年龄组的总致癌风险均高于USEPA的最大可接受风险(10-6),表明研究区放射性核素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其中对幼儿的危害最大,而且总致癌风险中主要贡献因子均为238U和226Ra,建议该河流中的水不宜饮用或经处理后再饮用。本次研究不仅为铀矿开采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和水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支持,而且为铀矿开采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筛选了重庆市10种比较有代表性矿物的20个矿区,开展了矿区γ辐射水平研究;各矿区之间γ辐射剂量率差距比较明显,γ辐射剂量率最大值为439 nGy/h(4#煤矿矿区),γ辐射剂量率最小值为61 nGy/h,平均水平为119.8 nGy/h。通过与环境对照点γ辐射剂量率监测数据的比较,大部分矿区γ辐射剂量处于平均值附近,2#煤矿、4#煤矿和铝矿矿区γ辐射剂量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点监测最高值;预测各矿区所致公众、职业照射有效剂量最大值分别为0.61、0.54 mSv/a,均未超过年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4.
按国家标准(GB8703-88)评价方法,采用监测仪器对重庆市高新区环境放射性水平γ辐射剂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重庆市高新区原野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6.3×10-8Gy/h;道路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5.3×10-8Gy/h;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8.6×10-8Gy/h.道路和建筑物γ辐射剂量率的高低和材料有关.结果表明高新区内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727 7 mSv,低于国家对公众个人的剂量值1 mSv的标准,仅为限制剂量当量值的72.8%,属于较低水平.高新区内自然环境状况下的放射性对人群健康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叶敏生 《科技资讯》2012,(18):100-100
本文论述侏罗系地层中铀作为放射性伴生矿产赋存于煤层的顶部、或顶底板砂岩中,在煤田开发过程中会遇到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衰变产生的氡(222Rn)及子体总α及总β形成的内辐射和伽玛(γ)射线产生的外辐射,因核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如不重视、高浓度氡、高强度伽玛(γ)射线对生产者轻者造成放射性职业病,重者带来生命危险,对生产带来重大危害,建议煤田开发过程中应加强放射性核辐射监测及防护,对促和谐、求安全、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新疆伊犁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边(宁夏东部)煤田开发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部分建筑材料产地天然放射性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州市花岗岩、基岩和常用建筑材料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用γ谱仪测量样品中232Th2、26Ra和40K的放射性比活度.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花岗岩石材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比普通建筑材料高;基岩中花岗岩放射性水平最高,常用建筑材料中以粉煤灰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植物和土壤进行长期的野外调查,重点寻找自然条件下放射性核素富集植物.结果表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地上部分镭(226Ra)和钍(232Th)的平均含量(比活度)分别为248.4和679.8 Bq·kg-1,变化范围为118.3~565.6和158.3~2 272.9 Bq·kg-1.地下部分(根)226Ra和232Th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7.8和314.3 Bq·kg-1,变化范围为103.8~239.8和149.3~563.6 Bq·kg-1.对应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平均值为1.88和2.74,转移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平均值为1.57和2.02.芒萁对镭和钍有显著的富集特征,这一发现为研究天然放射性核素在植物中的超富集机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测量铝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2 Th和238U质量活度结论, 即232 Th质量活度为2.3 ×10 - 3~7.0 ×10 - 3 Bq/ g , 238U质量活度为0.136 ×10 - 3~0.155 ×10 - 3 Bq/ g。同时也讨论了在测量高密度样品时样品对其本底辐射的自吸收及环境辐射的屏蔽修正问题, 实验表明测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河口区TEP及其与铀、钍、钋同位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九龙江河口区不同粒级的TEP含量分布及其与238U、234U、234Th、232Th、230Th、228Th、210Po的放射性比活度和Chl-a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SPM)和TEP的粒级分布及深度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这与两者的来源及其贡献不同有关,同时也表明不同粒级的颗粒物在吸附TEP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较大差异.TEP与238U、234U、234Th等核素的关系表明,当用234Th-238U和210Po-210Pb不平衡估算海区的POC输出通量时,应当重视TEP的作用与影响.TEP与Chl-a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该研究海域TEP与浮游植物有较密切的关系,可能是由浮游植物的细胞外分泌物所形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杭州—黄山铁路天目山隧道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性物质险情,采用天然放射性法对事故区域进行辐射环境专项调查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调查结果表明:掌子面γ辐射剂量大于规范限定值,地表放射性核素含量238U处于高背景区,232Th、40K处于低背景区,属于偏铀型,系炭质泥岩吸附大量的铀所致;隧道地质构造破碎带引起氡的富集,部分地段土壤平均氡浓度超出规范限定值,隧道内的空气平均氡浓度属于正常浓度区.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放射性物质监测,同时加强洞内通风以降低空气氡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