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对安徽省地热温泉资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水温、流量、水化学、热储层等角度系统探讨了全省地热温泉资源的特征,特别是地热温泉的水质类型及功效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省已发现的地热温泉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沿江、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其地理分布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形地貌的关系密切,断裂带范围内多温泉出露和人工热水孔,断裂复合交汇处尤多,火成岩、沉积岩岩性对于温泉形成和出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开发历史、社会需求等方面也会影响温泉资源的选址、开发与规划。2)温泉的水温多为温热水或温水,少数为热水,大部分温泉流量的季节变化不大。3)在水化学特征方面,靠近深大断裂带的温泉水矿化度高,多数属于SO_4-Ca-Na型、SO_4-Na型或SO_4-HCO_3-Ca-Na型水,与古老地层及花岗岩岩体有关的温泉属于HCO_3-Ca-Na型水,而断陷盆地内的温泉或热水孔多以Cl-Na型水为主;热储层主要有层状、带状、层状兼带状三种类型,其中断陷盆地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断块隆起带和深大断裂带为带状。4)地热温泉热矿水兼备医疗和保健的理化作用,其中所含的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对人体的药理和生物功效优于一般的人工水疗及药物浴疗。  相似文献   

2.
庐山星子温泉地热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乾墙  吴力泓  钟鸣 《江西科学》2009,27(2):317-319
庐山星子温泉地热资源,主要为水热对流型地热水,分布在温泉出露区以及温泉以西相距约1km的南山公路南侧,水温60℃~64℃,最高72℃。探明C级可开采量3725m^3/d,水质以其富含氟、偏硅酸、硫化氢、氡为特色,适宜休闲、旅游、度假、理疗开发利用,现已有二十余个项目进驻当地进行地热开发,并已初具规模。地热经济对地热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保证地热开发能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地热资源情况并结合地热开发利用的需求,当今需要做好“探采结合、动态监测、科学管理、环境保护”四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梳理广安市铜锣山地热勘探试验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评估岩溶地热水开发利用潜力,通过地热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热钻探工程、地球物理测井、水文地质试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方法,结合已有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研究了广安市铜锣山背斜热储结构和热储富水能力。结果表明:广安市铜锣山地热勘探试验井首次划定了区内地层界线,查清了热储层结构,并准确获取了三叠系岩溶热储层水文参数信息。该井的成功实施及取得的地热地质成果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川东褶皱带岩溶热储系统理论,助推广安市温泉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并为区内后续岩溶热储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88口地热井的井口温度和单井产水量的统计分析,初步查明了中国东部主要沉积盆地热储的产能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沉积盆地型热储总体上以温热水和热水为产出特征,单井产水量以中、高产为主,总体上热储产能以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寒武系-奥陶系最大,其次为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其中,岩溶裂隙型热储产能变化较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建议东部地区积极开展多元化、梯级化地热利用;在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如果基岩地层埋藏较浅可优先选择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寒武系-奥陶系岩溶裂隙型热储作为目的层,同时应加强岩溶裂隙型热储非均质性及其与产能关系的研究;而当基岩地层埋藏较深可考虑新近系馆陶组与明化镇组砂岩孔隙型热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曲乃亥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CSAMT)、水样测试和阳离子温标计算等方法对该区地质、断裂构造、温泉水化学特征及热储温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曲乃亥温泉主要接受北西侧山区大气降水补给,沿东西向张性下多隆断层及节理裂隙下渗至深部,经深部放射性热源加热后,热水沿近北北西向曲乃亥逆断层迁移至浅部。由于曲乃亥逆断层下盘相对阻水,热水在该逆断层与下多隆断裂交汇的共用上盘地势较低处出露成泉。该温泉水温最高96.6℃,水化学类型属Cl-Na型,热储温度为165.08℃,温泉天然放热量为3 604.22×10~7 kJ/a,折合标准煤1 230 t/a。本研究成果可为该温泉区地热资源合理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及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薄竹山地区温泉出露5处,分别分布于薄竹山花岗岩体的南西、北东两侧,均为上升泉,其热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Na~+型;温泉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高度在海拔2 000m以上;呈带状热储结构,热储温度以邻区类比为70~110℃;估算热水循环深度2 580~2 977m.区域内北西向张性断裂及发育的岩溶通道起主要导水作用,区内发育的构造裂隙网起导热作用.该区温泉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深循环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7.
研究广东省韶关市温泉的出露特点与分布特征,为韶关市温泉的整体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内温泉点的出露位置、构造、热储岩性和水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韶关市温泉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就构造而言,研究区温泉多分布在深大断裂带附近或其衍生的次级断裂上,且往往出露在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就岩性而言,有54处温泉出露于侵入岩区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22处出露于碳酸盐岩区,仅有6处出露于碎屑岩区。研究区温泉的分布受热源、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深大断裂连通了深部热源,构造裂隙则为地热水提供了主要的运移和储存的空间。NE向深断裂和EW向构造岩浆岩带交汇区域的侵入岩中构造裂隙极为发育,是温泉的集中分布区,而泥盆系-石炭系向斜盆地内断裂发育的碳酸盐岩中,温泉往往沿褶皱轴向形成集中分布带。  相似文献   

8.
不同赋存环境下浙江省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省热水可分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两类,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浙西北和浙东南热水因其赋存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全省范围内的代表性地热水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省内不同类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浙西北沉积盆地型热水以HCO_3-Na(Ca)为主,水温均大于40℃,属于微咸水、咸水;浙西北隆起山地型热水以HCO_3-Ca型为主,水温均小于40℃,大部分属于淡水;而浙东南隆起山地型热水则以HCO_3-Na(Ca)为主,部分还富含Cl-和SO_4~(2-),整体看来水温高于浙西北隆起山地型而低于浙西北沉积盆地型,大部分也为淡水。热水δ~(18)O和δD分析结果表明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浙东南热水较重于浙西北,省内热水的δ~(18)O值均随着Cl-~浓度增大而增大,浙西北沉积盆地型热水的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表明其拥有相对封闭的赋存环境,较好的盖层完整性和保温性,因而该类型热水温度较高,水岩交换反应更充分。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丰城市圳头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储量大,现已发现4处出露地表的温泉,但仅有2处得到开发,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为了探明控制研究区地热产出的深部断裂构造,在该地区部署了4条音频大地电磁(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AMT)测深剖面,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NLCG)法对经过去噪处理后的AMT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获得研究区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在综合已有钻井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划分了热储层结构和热流通道,查明该区地热系统的地质、构造控热以及地下水运移特征。区内地热活动沿断裂活动带分布,并作为水热资源在断裂带的交叉复合部位形成温泉点。断裂既是该区域的导热构造又是导水构造,控制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在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中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研究该地区地热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电磁证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的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并受迫进行深循环,在此过程中,吸附围岩热量形成地热水,在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在巨厚页岩地层的阻隔下,地热水沿断裂带和特定层位出露形成温泉,或赋存于地下。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省个旧市普洒河花岗岩分布区开展物探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查,结合该区地热地质情况,确定了1口地热水资源勘查井的井位和井深,设计井深600 m,钻进至601.88 m终孔,成功揭露到地热水含水层,具承压性,水温39℃,自流量655 m3/d;基本查明了区内地热水储水断裂(裂隙)破碎带的空间分布情况,属带状热储;对该井地热水自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取得了很好的地热水资源勘查成果.  相似文献   

12.
罗文广  李百祥 《甘肃科技》2006,22(9):112-116
甘肃陇东地区属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赋存白垩系自流盆地型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地下热水。本文从基底构造、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地温场特征对地热赋存条件、影响温度的因素和热源机制进行了分析,由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是很好的热储层,据此对平凉地热开发可行性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对平庄盆地地质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断层的切割深度、导水性及补给水源等方面论述了该盆地具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发育的良好条件;阐明了宁城热水热田的控热导水构造、补水水源及地温场特征;最后,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在该盆地北部确定了新的地热勘查靶区,并提出相关的勘查步骤、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地热地质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山东省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赋存特征,利用2015年采集的104组山东省地热水样的分析检测结果,开展对地热分区的水化学特征的论述。研究发现鲁东隆起地热区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Na型水和Cl-Na·Ca型水为主,鲁中南地热区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主要为SO_4型水,鲁西北坳陷地热区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水为主;根据山东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热水赋存特征等因素,将全省地热水资源分成鲁东、鲁西北和鲁中南3个大区,其中鲁中南区又可划分为4个亚区。从热储层岩性、热储类型、盖层特征及其成因类型等方面对各地热分区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渤海稠油储量丰富,主要采用多元热流体吞吐方式开采。多元热流体发生器对供水水质有苛刻要求,其前端水处理设备采用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膜分离技术,要求入口水温5~40℃,而海上平台地热水温度一般超过80℃。为保障水处理系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需要降低地热水温度。为此,开展了高效供水系统改进,在地热水井与水处理设备之间设计两级板式换热器。其中,1号板式换热器热交换介质为地热水(热介质)与渗透水(冷介质),2号板式换热器热交换介质为地热水(热介质)与海水(冷介质)。经过两级板式换热器后,水处理设备入口水温降至约25℃,热流体发生器入口水温升高30~35℃。自2010年起,该系统已在NB35-2油田多元热流体热采吞吐作业中累计应用25井次,累计处理地热水约2×10~5t,水处理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制水效率高。以单井节省燃料消耗成本11. 88万元计算,高效供水系统投入使用后已累计节省燃料成本297万元、节省电能1. 8×10~5kW·h。  相似文献   

16.
聊城大学地热井成热条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大学地热井勘查区热源有三:正常地温传导;通过聊考深大断裂带上涌的深部热流;聊考断裂活动产生的摩擦热.新近系馆陶组中粗砂岩、粗砂岩孔隙含水层为区内的层状热储,其上巨厚的第四系和新近系明化镇组地层为良好的热储保温层.热储层地热水温度为45-53℃,通过资料分析表明,其热水可用于地热取暖、洗浴、医疗保健及温室养殖等.  相似文献   

17.
天津热矿水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那里的沉积盆地含有丰富的地下热水。主要的热储层为古生界和上、中元古界的炭酸盐岩层,所含热水的温度略高于90℃;盖岩层为新生界沉积层,在13个砂岩含水层中含有25~70℃的热水。热水的温度随盆地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所有含水层中的热水都是医疗矿水,有益于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地下热水的来源与补给机制分析——以重庆北温泉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热水的来源研究对地下热水资源量评价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北温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分析、D、O同位素以及实时在线监测对其热水来源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重庆市北温泉泉水为中-低温浅层中性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SO4-Ca型,地下热水的δ18O值为-8.48‰~-7.09‰,δD值为-55.46‰~-53.26‰,其补给来源为雨水,补给高程为海拔641~1 206m的岩溶出露区。安装马歇尔槽和CDTP300高分辨率实时在线监测发现:1)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在长时间内稳定,体现了稳定的水-岩作用过程;2)北温泉的流量与研究区降雨量呈现出以半年为单位的滞后,雨季偏低,旱季偏高;当场降雨后20d左右,温泉水的水温和电导率微降,水量增加。地下热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其补给除了长时间长距离的含水层稳定补给外,热水上升过程中受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闽江口地区地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区内16处地热点的分布与地形地貌、热储岩性、地质构造、盖层、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口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出露在盆地、平原(冲洪积、海积)、沟谷等地势较为平坦地带;2)热储主要为凝灰岩类和花岗岩类两种,以凝灰岩类为主;3)空间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富集于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更易出露于河谷拐弯处;4)地热温度与覆盖层厚度呈正比;5)冷、热水中部分水化组分差异显著,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混合水以p H值和F-、SO2-4、Si O2为代表,可将其作为地热水化学的标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闽江口地区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建议,为闽江口地区寻找新的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地表调查和水文地质钻探,对井冈山曲潭地区地热水的地热地质条件、成因机理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地热水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热水水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为主要的补给来源,地热水的循环深度约1 500 m。地热水中阴阳离子主要包括Cl~-、SO_4~(2-)、HCO_3~-、Na~+、Ca~(2+)、K~+,pH呈弱碱性,TDS均小于1 g/L,为淡水,总硬度分别为64.66 mg/L、54.25 mg/L,为软水,水质类型为HCO_3~-Ca·Na型。该地热水适用于医疗理疗,腐蚀性评价结果为非腐蚀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