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SIW)双通带滤波器. 该滤波器由2个不同中心频率、不同带宽的滤波器组成, 共用输入输出端口, 并采用矩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结构, 通过在源与负载之间引入电耦合产生多个传输零点, 从而大大提高了滤波器的选择特性.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Ku波段的基片集成波导双通带滤波器, 两通带带宽分别为220和120 MHz. 利用Ansoft HFSS建立滤波器模型并进行全波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该滤波器带外衰减陡峭, 结构紧凑. 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郗玫  苏涛  梁昌洪 《应用科技》2006,33(3):16-19
通过对广义Chebyshev滤波器设计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由指标得到传输零点的综合方法,再利用三腔结构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并采取优化算法求解交叉耦合矩阵,最后用Ansoft HFSS建立同轴腔体滤波器模型,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得较好,验证了这种综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输零点未知的情况,本文首先采用遗传算法将提取前后的S参数差值作为目标函数,寻找带外有限传输零点位置;将耦合矩阵作为辅助矩阵,并对其中的非零元素位置以及数目进行确定,然后再次利用遗传算法得到各个非零元素值以构建最终实际耦合矩阵。基于此,对九阶交叉耦合腔体滤波器的实物测试结果进行参数提取,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方法可以指导滤波器的调试,降低滤波器的制造成本并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4.
具有4个传输零点的源-负载耦合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得到高选择性、小尺寸、低损耗和低成本的射频带通滤波器,提出了一种具有4个传输零点的源–负载耦合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滤波器采用二分之一波长T形多模谐振器,以减小滤波器尺寸和方便带宽设计.同时,根据信号的多路径传输产生零点原理,在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加入可控耦合元件,为信号的传输提供多条路径,使得该滤波器可产生4个独立于带宽和中心频率的可控零点.文中最后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带内最小测量插损为1.4dB、相对带宽为10%、具有4个传输零点的小型微带滤波器,并对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说明这种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般平面结构滤波器,如微带线切比雪夫型滤波器所面对的带内插损和带外抑制这一对矛盾,本文使用圆形波导腔体作为谐振器,有效地提高了谐振器的Q值,使在满足带内插损不大于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提高。另外,在函数类型上使用椭圆函数型,使带外出现有限频率传输零点,进一步提高了带外抑制能力。利用一腔多模,可以在相同的级数要求下,大大减小滤波器的尺寸和重量,可使其能胜任星载通信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微波滤波器的小型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型化双臂折叠谐振器,给出了该微型谐振器的耦合、馈电结构,并通过电磁仿真计算了其特性曲线;应用该微型谐振器,分别设计制作了一个带一对传输零点的四阶交叉耦合滤波器和一个六阶交叉耦合滤波器,测试结果与设计结果能较好的吻合.该微型谐振器的面积仅为方形开环谐振器的1/3,特别适合构成小型化、高选择性的微波带通滤波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探究应用于5G通讯网络频段的介质腔体滤波器,制定5G基站用介质腔体滤波器的方案,设计出中心频率位于3. 3 3. 5 GHz的两款介质腔体滤波器,通过模拟仿真得到适用于5G无线网络频段的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构造高性能带阻滤波器,本文提出了在悬置带状线(SSL)的金属外壳中构造矩形腔谐振腔的方法,形成具有带阻特性的悬置带状线传输线。通过在悬置带状线的上方引入深度为λ_g/4的矩形腔谐振腔,可以产生特定频率的传输零点,并且不影响SSL的传输特性。本文设计了一款Ku波段的悬置带状线带阻滤波器,阻带中心频率为12.5 GHz,阻带带宽为1.35 GHz,阻带衰减大于25 dB。通过调节矩形腔谐振腔的尺寸,滤波器可以灵活地抑制对应的干扰信号。矩形腔谐振腔结构紧凑,不额外占用悬置带状线贴片上的空间,谐振频点易于控制。该悬置带状线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TD-LTE频段微波介质腔体滤波器的快速设计与调试.为了验证此方法在工程应用领域具有普适性与实用性,利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仿真调试一款8阶准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实现中心频率f0=2 600 MHz,带宽(BW)为40 MHz,插入损耗≤0.5 d B,驻波比≤1.35,带外30 MHz处的抑制≥60 d B.仿真结果达到滤波器商用化的要求,该方法在滤波器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其他设计者提供参考.1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4级交叉耦合的拓扑结构,并用其设计了一个多层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非相邻谐振腔间的交叉耦合使滤波器产生了2个有限传输零点,改善了滤波器的性能.用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滤波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用8层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对其进行加工.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所给滤波器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基于非谐振节点的广义耦合系数的提取、外部品质因数的理论,并结合波导滤波器的制作方法,设计了一款包含非谐振节点(NRN)元件的脊型波导滤波器.在结构上对该滤波器进行了创新,利用非谐振节点的方式,在指定频率点处产生传输零点,使带外抑制提高了40dB,回波损耗也达到指标要求.滤波器选为六阶带通波导滤波器,中心频率为5GHz、带宽为200 MHz,HFSS中的仿真结果与理想结果较吻合,证明该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三带通滤波器的小型化、高边缘选择性、通带独立可调以及电路设计简单化,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三通带滤波器(BPF)设计方法.该滤波器基于中间层插入导体平面的双面平行带线,由分别位于顶层和底层的2个谐振器组成,并由它们谐振产生3个不同的通带,第1和第3个通带的频率由顶层的枝节加载型阶跃阻抗谐振器控制,第2个通带的频率由底层的半波长谐振器控制;顶层谐振器采用交叉耦合结构以产生传输零点,提高滤波器的边缘选择性.最后设计加工了一个工作在2.38、3.40和5.15 GHz的三通带滤波器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文中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横磁模(TM)介质谐振器的结构形式及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滤波器中的小型化应用;并与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金属同轴腔体滤波器相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型TM模介质谐振器的滤波器在保持性能指标不改变的前提下,可以将金属同轴腔滤波器的外形尺寸在水平横截面上缩小约30%;最后,给出了WCDMA系统的一个8腔3传输...  相似文献   

14.
带有交叉耦合的直线型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直线型同轴腔体滤波器的交叉耦合模型的一种实现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对三腔滤波器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具有2个传输零点的高温陶瓷梳型带状线滤波器.该设计的新颖性在于提出了矩形金属化孔代替传统矩形杆状的带状线结构.在利用这种结构设计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中,通过增加其矩形金属化孔的厚度,能够有效地增强其无载品质因数,从而降低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研究发现,矩形金属化孔结构设计的滤波器相比传统带状线结构具有较低的差损.同时滤波器的高阻带能够产生2个零点,增加阻带抑制和通带选择性.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结构,设计了一款二阶滤波器,其测试与仿真结果较吻合.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具有低插损和小尺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介质单腔、金属单腔以及介质-金属混合双腔进行模拟,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对谐振腔进行电磁场分析,得到结构简洁、成本低廉的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混合带通滤波器,其中间的金属谐振器分别与两端的介质谐振器处于正交位置.将混合带通滤波器与传统的全介质腔滤波器及全金属腔滤波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带通滤波器有更好的抗谐波能力.实验结果与设计指标的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款宽带太赫兹超表面带通滤波器,测试得到滤波器中心频率为0.344 THz, 3 dB带宽为56.6%。在对样品进行太赫兹时域光谱测试时,发现氮气的引入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水吸收引起的损耗。与以前报道的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带通滤波器采用电磁场或表面电流和电路模型进行物理机理描述不同,采用两种理论模型对带通滤波器分别进行了宽带传输的物理机理研究。一种是多重散射理论,一种是耦合模理论,这两种理论模型的拟合与实验测试和仿真结果一致,从而为太赫兹、微波和光波段的多层宽带超表面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LTCC(低温共烧陶瓷)带通滤波器的结构及其理论依据.在一般LTCC模块内部,通孔做为一种电气连接单元,在信号频率足够高时其引入的电感会使模块性能恶化.参考传统腔体滤波器的结构,将腔体滤波器设计方法与LTCC技术结合在一起,以通孔取代圆杆,提出了一种LTCC滤波器的新结构.并设计出了一种尺寸为2 mm×1.3 mm×0.95 mm的LTCC滤波器,可适用于802.11a无线局域网等应用领域.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得到具有高选择性、小尺寸、低成本的双频带通滤波器,提出了一种具有准椭圆函数响应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滤波器利用两组工作于不同工作频率的发夹梳型谐振器,因此能够提供足够的自由度去设计两个独立可控的通带.谐振单元之间的混合电磁耦合可以产生可控的传输零点,而源-负载耦合同样能够在通带外产生传输零点,因此混合电磁耦合与源-负载耦合的结合使阻带内具有多个传输零点,可以有效地提高滤波器的选择性和抑制阻带.最后设计加工了一个工作在2.4和5.2 GHz的双频带通滤波器,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阶信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干扰谐振器作为基本谐振单元,通过调整阻抗比控制主频和第一杂散频率的位置,设计了一种新型高阻带抑制双通带滤波器.滤波器第一通带由主谐振频率产生,第二通带由第一杂散频率产生.运用三角耦合结构作为该滤波器的拓扑结构,使得整体滤波器呈现出带外传输零点和阻带的高抑制度.使用交指型耦合结构实现输入/输出端的强耦合,得到较高的外部品质因数.该滤波器的两个通带中心频率分别为1.57 GHz(GPS)和2.5 GHz(4G),3 d B带宽分别为4.0%和2.4%.结果表明,测量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