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天然膨润土,得到有机改性的膨润土.有机改性膨润土是一种粒径很细的粉末,由于产生难于分离的活性淤泥,很难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工业化处理.为了获得能够应用于固定床吸附的膨润土吸附剂,将粉末状有机改性膨润土加入渗透膜聚合物溶液中,渗透膜聚合物在有机改性膨润土表面形成一种能够让苯酚分子通过的渗透膜,得到新型球状膨润土颗粒吸附剂.研究了新型吸附剂吸附苯酚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采用间歇吸附实验获得了新型吸附剂吸附苯酚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很好的符合兰缪尔模型和佛兰德利希模型.这种新型吸附剂对于苯酚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其最大吸附容量为32 mg g-1,与天然膨润土相比,这种球状膨润土吸附剂对苯酚的吸附非常好.结果表明这种球状膨润土吸附对于含酚工业废水来说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新型竹活性炭对水体违禁药物孔雀石绿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去除水体残留的违禁药物孔雀石绿,采用自制竹活性炭以及3种市售竹炭为吸附剂,将孔雀石绿溶液作为吸附体系,研究27,35和40℃时孔雀石绿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检测违禁药物孔雀石绿的残留量,并对自制和市售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对废水中残留孔雀石绿去除效果明显;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可较好地用于描述孔雀石绿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Freundlich常数KF随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增大而增大,自制竹活性炭性能更佳;准二级方程可用于描述孔雀石绿在活性炭上吸附的最佳动力学模型,并可得到相应动力学参数;对同一种吸附剂,温度对吸附动力学速率常数有较大的影响,在35℃时,速率常数最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阳离子柱[5]芳烃(CP5A)改性膨润土(BT)的新型吸附剂材料(CP5A/BT). 通过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剂材料CP5A/BT进行了表征. 以阴离子染料橙黄Ⅳ(OIV)为目标吸附质,考察了CP5A浓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值、接触时间和染料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 通过“吸附?解吸”循环对CP5A/BT吸附剂的再生性进行了考察. 结果显示,CP5A成功负载在BT上,改性后的CP5A/BT表面形貌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经CP5A改性后的BT表面有大量的活性位点,对OIV的去除在45 min内能迅速达平衡状态,且酸性及弱碱性条件下的吸附量高于强碱性条件. 经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析得出,CP5A/BT对OIV的理论吸附量可达230.4247 mg·g?1,且伪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能较好地拟合CP5A/BT对OIV的吸附过程,此吸附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 CP5A/BT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膨润土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以聚乙烯亚胺为改性剂,利用环氧氯丙烷使聚乙烯上氨基质子化,制得聚乙烯亚胺-膨润土复合材料,并利用红外光谱、zeta电位、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进行表征;将制备的改性膨润土作为吸附剂,进行去除水中橙黄Ⅱ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成功接枝到膨润土且使其表面含有大量的氨基,环氧氯丙烷使表面氨基质子化,使得改性膨润土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水中的橙黄Ⅱ;改性后的膨润土对橙黄Ⅱ的吸附性能不受p H的影响,吸附平衡时间为2 h,改性膨润土在温度为318 K下最大吸附量为1 274 mg/g,吸附性能优异;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5.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碳纳米管复合改性的水滑石(MgAl-LDH/CNTs),并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四环素,研究其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成功复合到镁铝水滑石表面上。MgAl-LDH/CNTs在近中性条件下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最强,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44.163mg/g。MgAl-LDH/CNTs对四环素的吸附机理可能存在静电作用、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水体中四环素的去除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冠果外皮对水体中锌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吸附法是最经济有效的去除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为研究文冠果外皮对水环境中的锌离子的去除效率和去除机理,本文以文冠果外皮为吸附剂,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动力学、锌离子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对水溶液中锌的吸附量与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模型拟合、离子交换实验和远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文冠果外皮是一种理想的锌吸附剂:适应pH值范围宽(3~6),达到吸附平衡时间短(30 min),吸附容量大(最大值为18.656 mg.g-1),去除效率高(60%~90%);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离子交换实验和远红外波普扫描分析表明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是主要吸附机理,主要的交换离子为K+,Ca2+,Mg2+和Na+,参与络合、螯合反应的官能团主要有-OH、-NH、-COO-、-C=O.  相似文献   

7.
通过硫酸活化膨润土和粉煤灰,并按一定比例制备了一种对具有土霉味的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MIB)和二甲基萘烷醇(geosmin)有吸附清除效果的吸附剂,该吸附剂剂量为15mg/L,pH 8.0时,对MIB和geosmin的吸附率分别为59.9%和63.7%.MIB和geosmin无论是在单组份溶液体系还是双组份溶液体系都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不是单分子层吸附,而是一个非均相吸附体系.将其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粉末活性炭(PAC)分别去除水体土霉异味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粉末活性炭的去除效率最高,合成吸附剂次之,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去除效率最差.该吸附剂在去除水体土霉异味比单纯使用活性炭相比,其吸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替代或者部分替代活性炭或者商品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以剩余污泥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活化剂制取改性吸附剂,通过恒温水浴振荡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吸附剂对含Cu(Ⅱ)和Cr(VI)废水的吸附性能.借助比表面积测定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仪对改性前后的污泥进行了表征.比较了污泥改性前后的吸附效果、考察了溶液初始pH、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平衡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改性污泥吸附剂对Cu(Ⅱ)和Cr(VI)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改性污泥吸附剂表面及孔洞均变得疏松和粗糙,且孔洞明显增大,BET比表面积为14.97 m~2·g~(-1).改性后污泥对Cu(Ⅱ)和Cr(VI)的吸附性能明显增加,在Cu(Ⅱ)和Cr(VI)初始浓度均为50 mg·L~(-1)时,吸附剂投加量4 g·L~(-1),反应体系温度25℃,pH为3.0,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时,去除率比改性前分别增大了56.79%和47.60%;Cu(Ⅱ)和Cr(VI)离子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达到21.06和14.85 mg·g~(-1).吸附机制分析表明,吸附等温线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模型R~2分别为0.998和0.999,存在单分子层吸附;在实验温度下(15、25、35、45℃)的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均达到了0.99以上,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越容易进行,说明Cu(Ⅱ)和Cr(VI)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改性吸附剂能够应用于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处理,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红花檵木叶粉末为吸附剂,探究吸附剂颗粒大小、染料初始pH值、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剂量、离子强度、不同金属离子等主要因素对孔雀石绿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颗粒为80目、初始pH值6.0、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80 mg/L、吸附剂量为50 mg时,吸附效果明显.离子强度为1 mol/L时,吸附效果最好;金属离子中以钠离子对染料吸附的影响最大.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总的来说,红花檵木叶粉剂对孔雀石绿染料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0.
改性污泥基吸附剂对水中铬(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添加发泡剂辅助的方法制备了污泥基吸附剂,并对部分污泥基吸附剂进行3 mol/L HNO_3改性,研究了2种改性污泥基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HNO_3改性改善了污泥基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pH是影响污泥基吸附剂吸附去除Cr(Ⅵ)的关键因素,最适pH在1.0~3.0,最佳吸附时间为3 h.25 ℃下改性污泥基吸附剂吸附Cr(Ⅵ)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HNO_3改性前后污泥基吸附剂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