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示功图主要用来分析油田抽油机井抽油泵工作的情况,影响泵况的因素纷繁复杂。如果要正确分析示功图,需要结合油田生产动态数据、井史。本文是结合生产数据、示功图分析泵况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GSM/GPRS无线网络的一线总线型远程计算机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在抽油机井冷榆中的应用,并对DALLAS“1-wire BUS”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接口时序与命令、智能采集板的软、硬件设计、传输信道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空心杆电加热技术使井筒油管内原油温度升高,原油粘度下降,油井提升阻力降低,因而在稠油、含蜡油田得到应用。其日常生产管理中和普通抽油机井存在一些区别。本文主要就空心杆电加热井的现场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油井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螺旋传动足利用螺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到来实现传动要求的,它主要用于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同时传递运动和力,根据效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螺旋传动的型式、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设计出了滑动螺旋效率现代测试系统.可测量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螺旋传动效率,经济地解决了传动效率测试问题.该系统通过控制箱实现螺纹在—定负载下匀速间歇往复运动,利用智能转矩转速传感器不断采集数据,通过数据转换与计算,自动绘制效率曲线,实践表明,系统方案合理,螺旋副更换方便,测量数据准确,软件界面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EMD方法基本原理入手,介绍了在机械振动中EMD端点及信号序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PXI是基于PC的一种用于测试、测量与控制应用的一种小型化测试平台,在空空导弹的生产与测试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基于PXI总线的某型空空导弹飞行控制组件的测试系统。高可靠性与自动化的测试流程,极大提高了测试效率与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GPS动态观测数据滤波精度,分析了传统的小波滤波和EMD滤波方法的不足,结合小波分析和EMD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小波组合EMD滤波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信号进行频谱变换,根据频率峰值确定所采用滤波方法,实验将小波组合EMD滤波方法应用于GPS桥梁动态监测数据处理,并与传统的小波滤波、EMD滤波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小波组合EMD滤波法效果优于小波滤波和EMD滤波,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Curvelet变换用于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波变换用于人脸识别时难以充分描述人脸曲线特征的问题,提出用Curvelet变换进行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的新方法. 将人脸图像进行Curvelet变换,提取进一步压缩的低频系数和高频各子带的Curvelet能量特征为人脸特征向量,并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特征分类与识别. 以Orl和Yale人脸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小波变换法识别效果更佳,且对光照、姿态和表情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辨识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去噪算法对低频振荡信号进行预处理.针对传统EMD去噪时混叠噪声严重和计算时间较长的问题,在区间阈值处理的基础上向信号叠加余弦波并进行二次分解,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信噪分离.随后再利用矩阵束(matrix pencil,MP)算法提取模态参数.对于MP算法的关键定阶问题,引入奇异值的相对差值作为定阶指标,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阶数估计.最后对数值信号、系统仿真信号和电网实测信号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抗噪能力、参数精度和计算速度等方面都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经验模式分解(EMD)进行信号处理时通常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拟合信号的上下包络,因而常出现边缘效应,影响处理质量。本文提出先用第二代小波对信号去噪,再运用EMD。第二代小波在保持第一代小波原有特性的基础上,可实现整数到整数的小波变换,并且转换速度更快,不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仿真实验表明,同等条件下用第二代小波能有效减少EMD的分解层数,提高分解效率,同时能降低边界效应的影响,使EMD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验模式分解(EMD)是一种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存在边缘效应. 针对此问题,文中用线性预测对信号进行端点延拓,增加附加的极值点来拟合包络线,以实现准确的经验模式分解,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疲劳断口图像中条带间的距离呈准周期性,可对其进行经验模式分解,分别算出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条带间距,并通过三角转换关系得到相邻条带间的实际距离. 对实际疲劳断口图像中条带间距的测量表明,把改进的经验模式分解应用到条带间距测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用VB5.0开发基于XMODEM协议、通过电话网进行远距离收、发送数据的软件设计方法。本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排灌站自动监测系统中水位、流量数据的传输。  相似文献   

13.
ARMA模型采用差分处理对桥梁监测数据进行预测时,会出现数据丢失和预测精度降低的现象.为此,利用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信息不会丢失的优点,将趋势明显的原始序列离散化,得到不同频带上的块信号.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趋势明显的低频信号进行趋势预测,用ARMA模型对平稳的高频细节信号进行细节预测,再将两部分预测值叠加得到最终预测值.对黄河悬索管桥在线监测系统获得的过去一段时间的应变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M(1,1)-ARMA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明显高于传统ARMA模型,这对实现同类桥梁的预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含沙量对高扬程梯级提水泵站输水能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调查及泵站多年运行试验数据,通过实例计算含沙量对高扬程梯级提水泵站输水能耗影响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清水与高含沙水流对泵站输水能耗影响有很大不同.提出在泵站系统中设置沉砂池以减少含沙量,提高泵站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电流传感器的相位差易受环境的影响,为提高电力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在线监测电流传感器相位差的测量方法. 该方法引入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对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分离. 给出一种补偿观测信号与源分量数目的方法,建立ICA 的数学模型. 针对FastICA 算法每次分离结果误差不同的局限性,用一个关于混合矩阵的评价函数选取多次分离结果中相位测量误差较小的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信噪比为10.9 dB 的信号,评价函数能使相位测量误差小于0.06± 的样本接受率从51.4% 提高到81%.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循环平稳宽带信号DOA估计问题,结合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和共轭循环平稳特性,采用子空间分解方法研究宽带信号DOA估计方法. 该方法同时利用宽带信号循环平稳和共轭循环平稳两方面信息构造出扩展循环相关矩阵,采用常规方法得到宽带信号的方位谱,继承了Cyclic MUSIC算法的优点,当处理宽带信号源时不需要估计最佳延时时间.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宽带信号选择能力和分辨能力,能抑制大功率干扰信号,估计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孤岛检测是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中的重要问题.为此,研究复小波变换和实小波变换在孤岛检测中的应用,提取并分析公共耦合点电压小波变换系数的幅值和相位的对比关系,以判断孤岛是否发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复小波变换的孤岛检测可解决实小波方法特征信号分层繁琐和阈值选取过程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地铁客流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优化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NAR)动态神经网络的地铁客流量短时预测模型.分析地铁客流量数据后发现日客流量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为此使用了基于时间序列的NAR动态神经网络,该网络具有优秀的非线性动态拟合能力和反馈记忆的功能.结合EMD经验模态分解算法优化NAR动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此来减少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结果显示,EMD-NAR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适用于地铁客流的短时预测,预测精度可达93%,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精度非扫描三维光聚焦探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基于像散法的非扫描三维探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利用微光学器件产生的二维点光源阵列实现并行像散光路,实现了对测量表面的全场同步检测.通过使用像散光斑光强差动算法,有效抑制光源的噪声和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在较大采样间距下获得较高的轴向分辨率,有效解决了测量分辨率和测量速度之间的矛盾.介绍了非扫描三维检测系统的构成和三维轮廓提取方法,并给出了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近似方案中对移动最小二乘近似(MLS)中的基函数采用带权的正交基函数,从而形成一种改进的移动最小二乘近似(IMLS),该近似比现有的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有更高的精度和效率,且不会导致系统方程产生病态。IMLS近似与Taylor展开的随机无网格迦辽金法(SEFGM)相结合构成了一种Taylor展开的改进的随机无网格迦辽金法(TSIEFGM)。用TSIEFGM对二维随机热传导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含随机参数的热传导问题进行分析,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随机热传导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