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3,5-二溴水杨醛与水杨酰肼反应合成二溴水杨醛水杨酰腙席夫碱,然后再将其分别与过渡金属Ni(Ⅱ)和Cd(Ⅱ)用作合成了二种新型的酰腙席夫碱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β-戊二酮和N,N-二乙基乙二胺作原料,在甲苯溶液中通过甲苯和水共沸原理,合成了β-戊二酮缩N,N-二乙基乙二胺席夫碱配体,通过加入过量的无水CuCl2与该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Cu(Ⅱ)配合物[Et2NCH2CH2NC(Me)CHC(Me)O]CuCl。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局域自旋密度近似的DFT方法优化了配体和配合物最稳定的几何构型,计算得到了红外光谱图,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O,O’-二乙基硫代磷酰肼5-溴水杨醛席夫碱的Mn(Ⅱ)、Ni(Ⅱ)、Fe(Ⅱ)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UV、IR及摩尔电导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化合物对水稻幼苗细胞存活率及POD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型炸药N,N′-双(3,5-二氯-2,4,6-三硝基苯基)-3,4-二氨基呋咱的合成.在碱性介质中,二氯乙二肟(Ⅰ)与3,5-二氯苯胺反应,生成化合物N,N′-二(3,5-二氯苯基)二氨基乙二肟(Ⅱ),收率66%.(Ⅱ)在乙二醇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高温脱水,制得化合物N,N′-双(3,5-二氯苯基)-3,4-二氨基呋咱(Ⅲ),收率64%.(Ⅲ)在70℃下于硝酸(w(HNO3)=85%)中硝化3 h,得到目标化合物N,N′-双(3,5-二氯-2,4,6-三硝基苯基)-3,4-二氨基呋咱(Ⅳ),熔点124~125℃,收率82.7%.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3种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4-硝基苯氧乙酰肼为原料,经N,N′-二酰基肼3,最后脱水环化合成了最终产物2-(4-硝基苯氧甲基)-5-卤代苯基-1,3,4-噁二唑4,收率在90%以上。通过IR、1HNMR对化合物3、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邻氯苯甲醛与O,S-二甲基磷酰亚胺缩合得到的席夫碱及其Cu(Ⅱ),Ni(Ⅱ),Zn(Ⅱ),Co(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UV,摩尔电导等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测试,配体还采用MS和1HNMR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配位状态,还对化合物进行了蚜虫和红蜘蛛的生测实验以及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双(5-磺酸钠水杨醛)丙酰二肼席夫碱及其cu(Ⅱ),Ni(Ⅱ),Zn(Ⅱ),Mn(Ⅱ),Co(Ⅱ)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和电子光谱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席夫碱配体还进行了^1H NMR和MS表征,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与氯化锌(Ⅱ)在水溶液中反应,获得配合物Zn(Ⅱ)L.H2O(L=N,N′-二(邻氧乙酸)苄叉乙二胺).采用元素分析1、H NMR和红外等手段对所合成的Zn(Ⅱ)L.H2O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Zn(Ⅱ)L.H2O晶体结构.在Zn(Ⅱ)L.H2O的晶体结构中存在两个独立的分子,中心Zn原子为六配位,构成以Zn原子为中心的扭曲三菱柱体结构.在室温条件下,Zn(Ⅱ)L.H2O在水溶液中产生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9.
以4-硝基苯酚为原料,在无水K2CO3和乙腈的作用下,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制得4-硝基苯氧乙酸乙酯,收率90.1%;再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于80-85 ℃,与w(水合肼)=85%的反应3 h,制得4-硝基苯氧乙酰肼,收率79.7%;然后该化合物以吡啶作缚酸剂,三氯氧磷作酰氯化试剂,室温条件下与苯甲酸反应,制得N,N′-二酰基肼,收率90.6%;最后N,N′-二酰基肼在三氯氧磷作用下,脱水环化合成了最终产物2-(4-硝基苯氧甲基)-5-苯基-1,3,4-噁二唑,收率88.2%.通过IR,1H NMR,13C NMR对上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1,4-二[N-(2-(3-吡啶酰胺基)亚乙基)]氨基-5,8-二羟基蒽醌(Ⅲ)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癌候选化合物.本文以1,4,5,8-四羟基蒽醌隐色体为原料,通过与乙二胺反应制得1,4-二(氨基亚乙基胺基)-5,8-二羟基蒽醌(Ⅱ),然后再与烟酸酰氯反应制备1,4-二[N-(2-(3-吡啶酰胺基)亚乙基)]氨基-5,8-二羟基蒽醌(Ⅲ),化合物通过IR、NMR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1.
在无溶剂条件下,2-硝基-1,4-苯二氧基二乙酰氯与各种芳胺在室温下研磨可快速反应得到N,N′-二芳基-2-硝基-1,4-苯二氧基二乙酰胺(Ⅱa~Ⅱ1).该法与传统的溶液法相比具有无有机溶剂污染、反应速度快、产率高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成功地合成了Co(Ⅱ)Sehiff碱配合物N,N’-双(2-羟基-3,5-二甲基苯甲叉基)邻苯二胺合钴(Ⅱ),并以其替代经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中的“Cu(I)X/配位剂”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均聚,制得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于40℃研究了聚合反应动力学,进一步证实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特征.此外,实验还证实该亚钴配合物兼具引发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由芳香醛、异丁醛、三氯化磷和乙醇为原料制得中间体5,5-二甲基-4-芳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2-氧(DPDO),用DPDO与由芳醛和对苯二胺缩合制得的席夫碱(SB)经Pudovik加成反应,合成了系列膨胀型阻燃剂N,N'-对苯二胺基-二苄基-α-氨基-1,3,2-二氧磷杂环膦酸酯(A1~A12),并用IR、NMR、MS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盐与MCl2(M-CO(Ⅱ)、Cu(Ⅱ)、Fe(Ⅱ)、Zn(Ⅱ)的配位化合物,通过IR、HNMR、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化率等表征,指认Co(Ⅱ)、Cu(Ⅱ)和Fe(Ⅱ)的配位化合物为MC10H20N2S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Zn(Ⅱ)的配应化合物为八面体结构的MC15N30N3S4K。  相似文献   

15.
以2,3-二氢-1,4,5,8-四羟基蒽醌和N,N-二甲基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抗癌药物1,4-二[2-(二甲胺基)乙胺基]-5,8-二羟基蒽醌(下称:AQ4),考察了温度、溶剂、催化剂、氧化方式等对其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的较佳工艺方法为:以2,3-二氢-1,4,5,8-四羟基蒽醌和N,N-二甲基乙二胺为起始原料进行缩合反应,用N,N-二甲基乙二胺兼做溶剂,首先制得1,4-二[2-(二甲胺基)乙胺基]-5,8-二羟基蒽醌隐色体(AQ4隐色体),进而用硝基苯进行氧化反应制得AQ4,产品总收率达到67.5%,产品结构利用红外(IR)、核磁(1H NMR)进行了表征.较佳的缩合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2 h;较佳的氧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40~145℃、回流反应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新型炸药N,N'-双(3,5-二氯-2,4,6-三硝基苯基)-3,4-二氨基呋咱的合成.在碱性介质中,二氯乙二肟(Ⅰ)与3,5-二氯苯胺反应,生成化合物N,N'-二(3,5-二氯苯基)二氨基乙二肟(Ⅱ),收率66%.(Ⅱ)在乙二醇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高温脱水,制得化合物N,N'-双(3,5-二氯苯基)-3,4-二氨基呋咱(Ⅲ),收率64%.(Ⅲ)在70℃下于硝酸(w(HNO3)=85%)中硝化3 h,得到目标化合物N,N'-双(3,5-二氯-2,4,6-三硝基苯基)-3,4-二氨基呋咱(Ⅳ),熔点124~125℃,收率82.7%.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3种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4-硝基苯酚为原料,在无水K2CO3和乙腈的作用下,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制得4-硝基苯氧乙酸乙酯,收率90.1%;再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于80-85℃,与州(水合肼)=85%的反应3h,制得4-硝基苯氧乙酰肼,收率79.7%;然后该化合物以吡啶作缚酸剂,三氯氧磷作酰氯化试剂,室温条件下与苯甲酸反应,制得N,N’-二酰基肼,收率90.6%;最后N,N’-二酰基肼在三氯氧磷作用下,脱水环化合成了最终产物2-(4-硝基苯氧甲基)-5-苯基-1,3,4-噁二唑,收率88.2%.通过IR,^1H NMR,^13C NMR对上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癸二酸为原料,经过酯化、肼解及乙酰化3步反应合成N,N′-二乙酰基癸二酰二肼;再在N,N′-二乙酰基癸二酰二肼与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1:10,三氯氧磷5mL,POCl3与CH3CN的体积比为1:8.在此条件下反应4h,水解72h,得到1,8-二(2-甲基-1,3,4-噁二唑)辛烷,产率为82%。  相似文献   

19.
N,N′-二烷撑基环脲类化合物做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溶剂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工艺以烷基二胺、尿素为原料,经环合和N-烷基化绿色高效制备了1,3-二甲基-2-咪唑酮(DMEU或DM I)、1,3-二甲基-2-嘧啶酮(DMPU),收率分别为74.5%和75.6%,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该工艺已顺利完成了1 000 L反应釜的中试.从而建立了高效、通用、绿色的N,N′-二烷撑基环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20.
以4-硝基苯氧乙酰肼为原料,经N,N’-二晚基肼3,最后脱水环化合成了最终产物2-(4-硝基苯氧甲基)-5-卤代苯基-1,3,4-噁二唑4,收率在90%以上。通过IR、^1H NMR对化合物3、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