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二苯胺磺酸钠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B-Z振荡体系在各种组不同浓度下周期和振的改变值与加入二苯胺磺酸钠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个周期改变值与加入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6。改变组分浓度,可适当提高检测浓度范围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B-Z振荡体系振幅和周期的改变值与加入间苯三酚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个振幅改变值与加入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8 9×10-6~1.2×10-2mol/L,相关系数为0 9977。依据FKN模型,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在封闭体系中利用L-精氨酸对在碱性条件Cu2+催化H2O2和NaSCN的化学振荡反应(以下简称铜体系)的影响来测定L·精氨酸的方法.在振荡过程中加入微量的L-精氨酸,会使振荡曲线的振荡周期和振幅均增大.探讨了加入的L-精氨酸的量与振幅、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的改变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加入L-精氨酸的量在1.48×10-5-3.84×10-4mol·L-1和2.50×10-6-3.38×10-4mol·L-1范围内时,L-精氨酸的量分别与振幅、第一周期及第二周期的改变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在封闭体系中得到了稳定的振荡曲线,该方法有良好的准确度(rsd<0.85%)初步讨论了L-精氨酸对铜体系振荡反应影响的机理.首次报道了利用铜封闭体系化学振荡反应测定L-精氨酸.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K3(以下简称VitK3)对Cu2 催化H2O2和NaSCN的化学振荡反应(以下简称铜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VitK3的加入会使振荡图形的周期和振幅均增大,且VitK3浓度与加入VitK3后第一周期的改变值(ΔT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5 26×10-7~2 17×10-4mol/L和3 21×10-4~8 87×10-3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81和0 9975.初步探讨了VitK3对铜体系振荡反应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巴比妥酸对B Z振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比妥酸的加入明显改变了振荡体系的周期和振幅,且巴比妥酸的浓度与振荡周期改变值ΔT及振幅改变值ΔA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 4×10-7~3 1×10-3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21和0 9954.对振荡体系的扰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Mn^2+催化精氨酸为底物的化学振荡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金属离子存在的L-精氨酸-KBrO_3-H_2SO_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现象的研究结果,考查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对振荡反应诱导期、周期和波形的影响,找出了一些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间苯胺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间苯胺的加入明显地改变了振荡体系的周期和振幅,且间苯胺的浓度与振荡周期改变值△T及振幅改变值△A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5×10-6-3.1×10-3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1和0.9846.  相似文献   

8.
根据FKN振荡机理,报道了氨基乙酸-溴酸钾-硫酸锰-硫酸-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对振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确立了振荡反应进行的有效浓度范围,获得振荡的诱导期和周期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经验式,振荡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建立振荡反应模型和反应机理,为振荡反应过程和机理研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对非理想BZ反应体系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非理想性对BZ反应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分析,并根据实测浓度振荡变化时序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非理想BZ反应体系中出现的双峰振荡较单峰振荡具有更大的熵产生周期平均值,表明维持多环极限环的时间自组织行为比单环极限环需要更大的熵流,而且惰性电解质的加入,使这种差别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鸟嘌呤对B-Z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结果表明,鸟嘌呤的浓度在2.5×10-8~1.4×10-4mol.L-1范围内时,体系周期的变化量与所加入鸟嘌呤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7,检出限为2.5×10-9mol.L-1.同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分支的角度分析了一个五变量的胞内钙振荡模型中的钙振荡现象,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细胞质内和内质网上的钙离子浓度周期性振荡现象可通过系统平衡点发生Hopf分支而产生。此外,通过数值模拟,我们还发现了此模型的钙振荡现象不是单一形式的,存在着拟周期、混沌等复杂形式的振荡。  相似文献   

12.
在模拟氧化及酸性土壤条件下,用制备的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进行了砷酸根、铬酸根离子的竞争吸附实验,研究了砷酸根离子和铬酸根离子不同用量及不同添加顺序对竞争吸附的影响,并与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砷酸根及铬酸根离子有不同的吸附能力,但在实验条件下砷酸根及铬酸根离子在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表面不发生竞争吸附。砷酸根和铬酸根的吸附顺序对其吸附量有一定的影响。竞争吸附实验的砷酸根、铬酸根吸附量均高于对其单阴离子的吸附量,此现象在复合体表面最为明显,说明复合体具有独特的阴离子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具有内禀振荡的单稳态非线性系统的随机振荡行为,研究了内禀振荡对噪声背景中微弱信号检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出信噪比和系统信噪比增益都表现出随机共振行为;该随机共振现象依赖于系统的选频特性,而系统的选频特性源于内禀振荡.该单稳态非线性系统表现出的这种源于内禀振荡的随机共振,可能为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量子电动力学计算了二层介质中电磁场零点涨落,并用原子物理中发展成熟的闭合轨道理论探讨了原子自发辐射速率随发光原子离开界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变化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发光原子远离界面时,原子自发辐射速率呈现衰减的周期振荡现象.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了原子自发辐射速率随发光原子离开界面的距离的增加而振荡的频率,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我们首次将闭合轨道理论应用于研究两层介质中原子的自发辐射,给出了一种对原子自发辐射现象新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空速4900h~(-1)、温度400℃条件下,采用瞬态响应法研究了文题内容,表明苯氧化反应遵循气相苯与吸附氧生成中间产物,继而再氧化生成顺酐的机理。对苯催化氧化系统,采用浓度振荡可以提高顺酐的选择性,且不规则方波振荡可以达到比规则方波振荡更佳的效果。实验结果在单管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根据瞬态响应曲线,可以选择振荡周期。当振荡周期τ_1=40s,τ_2=20s时,单管反应器的顺酐收率比定态结果高5%。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基因调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Ca2+振荡对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内Ca2+振荡能降低活化转录因子的有效钙阈值;转录因子的活性随Ca2+浓度平均水平增高而增大,但随着细胞内Ca2+振荡周期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轴向流中两平行弹性薄板大挠度流固耦合系统的振动响应和流场特性.板的结构动力学方程采用基于位移的有限元法离散,流场采用完全的二维不可压缩粘性流体N-S方程,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结合动网格控制技术,建立了模拟轴向流中两平行悬臂弹性薄板双向流固耦合作用的二维数值模型,实现了弹性薄板—流体—弹性薄板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该数值模型得到了单块板的流致振动特性;发现了随着两板间距大小的不同,两板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的极限环振动:同相位、异相位以及不确定相位,并得到了同相位与异相位两种振动状态下的板边界层脱落及尾流变化规律;另外,分析还发现在同相位和异相位过渡阶段,两板均表现出拍现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碳钢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和电流振荡行为。发生振荡的电位范围仅在钝化电位附近。振荡电流反映了电极活化、钝化过程的交替变化,其大小、周期和峰宽都随着溶液 H_-~+离子浓度改变而变化。振荡电流的形状亦与 H_-~+离子浓度有关。振荡原因是钝化膜的结构和组成的不均匀,它反复地生成和溶解,使电极表面交替钝化和活化,致使电流振荡。  相似文献   

19.
磷酸溶液中铜阳极溶解的电流混沌振荡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动电位扫描和旋转电极方法研究磷酸溶液中铜的阳极过程 ,并对其电化学行为采用非线性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铜在常温下阳极过程溶解中存在复杂的电流振荡现象 ,铜的振荡行为受电极转速影响 ,电流振荡存在最小的旋转速率 ,低速旋转时扩散速率过小 ,电流不呈现振荡行为。电极旋转速率加大 ,导致振荡电势范围拓宽。电流振荡呈现出混沌特征 ,恒定电势值的改变能显著影响电流的振荡行为 ,电化学振荡与电极溶液界面的特定膜有关 ,文章对阳极溶解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Oscillations in cytosolic calcium concentration ([Ca2+]cyt) are central regulator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cascades, although the roles of individual [Ca2+]cyt oscillation parameters in regulating downstream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In plants, guard cells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and endogenous signals to regulate the aperture of stomatal pores and [Ca2+]cyt oscillations are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stomatal closure. Here we systematically vary [Ca2+]cyt oscillation parameters in Arabidopsis guard cells using a 'calcium clamp' and show that [Ca2+]cyt controls stomatal closure by two mechanisms. Short-term 'calcium-reactive' closure occurred rapidly when [Ca2+]cyt was elevated, whereas the degree of long-term steady-state closure was 'calcium programmed' by [Ca2+]cyt oscillations within a defined range of frequency, transient number, duration and amplitude. Furthermore, in guard cells of the gca2 mutant, [Ca2+]cyt oscillations induced by abscisic acid and extracellular calcium had increased frequencies and reduced transient duration, and steady-state stomatal closure was abolished. Experimentally imposing [Ca2+]cyt oscillations with parameters that elicited closure in the wild type restored long-term closure in gca2 stomata. These data show that a defined window of guard cell [Ca2+]cyt oscillation parameters programs changes in steady-state stomatal aper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