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20世纪以来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作了理论辨析与历史分析,进而提出为促进艺术达到自由境界,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倡导文世与政治的开放性关系,使艺术通过自由创作实现其本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逻辑上和事实上分析了人的实践本质对象化活动必然导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特别指出了这种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是对异化劳动的克服以及对异化劳动积极成果的保存,由此阐明了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实践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系统讨论了法的理念及其现实化的内容。而抽象法是法直接性的初步显现的阶段,在对抽象法的论述中,黑格尔分别阐述了所有权、契约以及不法三个环节的内容,这三个概念可以看作是黑格尔对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关系及特殊意志与法本身关系的综述。自由由此而获得抽象性,进而凭借自由的抽象性,意志不断的实现自我否定,并获得规定性及定在的形式。黑格尔通过抽象法、道德以及伦理这三个定在形式逐渐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席勒美学始终表现着理想与现实、理论与行动之间的矛盾。他的美学思想中互相矛盾的两极,实际上是互相限定、互相补充的。作为精神自由而存在的审美活动,与对象是互相观照的关系,而不是欲学求的关系。只有将审美对象作为“活的形象”,人才可能是自由的。席勒美学的指向,是一个审美的社会的实现,而不是审美主体自我心性的愉悦的实现。席勒之后,西方美学发展中从现实退回到内心的理论是对席勒美学思想的误读。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一味地向内心收缩,距离席勒的出发点越走越远。而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现代主义美学的修正,不过是又走到了席勒的终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辩析概念入手,提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象化,“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象化即“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认为它只是一种可能性,只是人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理想,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够实现的,只有全体人类才能将它予以全面实现,因而根据自由与否和自觉与否,将对象化也划分为四对,具体分析它们与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由观再探     
自由,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理论界对此议论颇多,分歧较大。本文拟就自由的定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自由是人所特有的类本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在动物界有的只是占支配地位的本能活动,只有人类才有标志着自由的意识活动,才能成为自由的主体。人总是在自然社会中活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是产生自由问题的基础。谋求从自然的、社会的盲目必然性的束缚、限制状态中解脱出来,是自由的本质内容,争取自由的根本目的,是人们为了在认识必然、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一是实践维度,它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即不是单纯源于人的观念,也不是单纯源于客观世界,而是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质是自主地、"无障碍"地进行实践;二是社会历史维度,自由的实现与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解放是同步的,经历了从"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关系"再到"自由人的联合体"三个阶段;三是中国现实维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初步实现了政治自由。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走出了物质贫乏的困境,初步实现了经济自由。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强起来,中国人民正在实现更全面更深入的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实现自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人类不同于自然界,却身处于自然界之中,受自然界必然性的制约,与此同时人类想脱离自然世界的限制,向往理想世界的自由愿景又未实现,但是这注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性矛盾。人类所进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对自由与必然矛盾关系的解决,哲学活动也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要寻求自由与必然矛盾问题的解决之道,马克思的实践论辩证法哲学从实践方面、认识方面、历史方面都对自由进行了建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曾树生和包法利夫人情感与心态进行分析,赞颂她们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勇气,同时对当今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处境进行探讨,尽管社会强调男女平等,但是女性要实现渴求理想、追寻理想的真正自由,必将对男性社会的压制进行不倦的抗争。  相似文献   

10.
吴晓彬 《世界博览》2013,(24):25-27
“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并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相似文献   

11.
简述哈耶克的自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耶克的自由指的是个人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即"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的状态"。哈耶克的自由观的主要特点是:自由与强制相对,自由是一个否定性概念——消极自由,自由与责任相联系,自由具有不可转让性,自由是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法治是自由得以实现的保障。哈耶克从"法律之下的自由"出发,认为要想使自由成为可能,自由的法律应具有一般性(或抽象性)、公开性、确定性和平等性。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在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时,他既依据某些根本原则,又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虽然有时这两的结合不是太好;他注重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主张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看待社会现象,但他又提出地理决定论,而与上述方法相悖;他的基本原则或立场是坚持和维护人的自由、平等和个体价值。此外,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思想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教育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只有准确把握人的本质要求,才能正确理解人与教育的关系。人的本质要求就是追求独立自由,显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实现自由的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此为终极目的。教育是人类最为自觉的行为,其价值指向当然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本质要求。反思当下的教育,却发现通过理性控制人的欲望以实现人的自由本质的教育变成了强化人的欲望和实现这些欲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上。这就是把人看作社会关系的总和,着重从社会关系中的最根本的关系即经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马克思实际上是把人放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中来考察,同时又把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提升到人的高度来认识。他提出这样一个重要命题:"人是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基础和承担者。"这一命题蕴含着深刻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能带来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萨特最为关注的哲学问题。萨特认为人的自由之根源在于人的意识的虚无性和否定性。认为人作为自为的存在与物作为自在的存在之差别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正是人的自由的根本所在。人的自由在于选择的自由,并认为这种自由是绝对的。萨特的自由哲学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最终不过是抽象的个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自然生态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出学术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分层、分类,存在的问题,大学精神及发展战略。总结出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是探求真理发展科学的先决条件,坚持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深化客家方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语言学不但要研究语言和客观社会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主观社会诸因素在语言和言语活动中的反映。据此,我们应该联系社会,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研究客家方言。同时,又通过客家方言深刻地了解和研究客家这一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9.
近代知识论真理观从主客体对立的角度出发,将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某种契合关系定义为真理,结果使真理排除了人性,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考察人的认识活动,主张用实践的思维方式,从社会生活的雏度来解决真理问题,使真理具有了现实性的力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权研究——从人权的视角透视受教育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受教育权具有公民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的性质,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个性,尊重人权 和尊重自由,对受教育者的不平等对待是受教育权应当受到质疑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