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普遍为大众接受的时代,学会正确运角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条件。本文从如何培养数学语言能力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3.
黄珽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4-118
数学语言在数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学学习能力的决定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感知经验、思维方式、课堂教学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对高职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高职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数学语言在素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数学语言及数学语言能力的内涵。指出学生在数学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6.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他们的应用数学能力,是当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特别是应用方面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本文着重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探索和研究数学教育中,再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展现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牛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所以,数学教学向生活回归,向应用贴近,是我们教学新课程应予突出的又一重要方面.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注重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力图使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课堂教学、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等三个方面在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所起的作用作了阐述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因此,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新时期,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可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实现,比如说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高等数学教学必须加强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本文从高职高等数学教材、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及认识,在此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开展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今后胜任具体的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因此,准确地理解、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可从数学语言的理解、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观察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备的且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门户,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高斯之所以能在10岁的时候就能超乎常人,很快地算出1+2+3+…+100=5050,就是因为他首先观察到这个算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高等数学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同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强化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高等数学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同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强化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钟志勤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0)
数学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做为师范院校的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要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未来教师,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方面做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