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恨歌》系美善的二律背反。由善偏向美,是白居易所处时代的社会时尚和许多诗人的普遍心理。就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契机看,劝善不是目的,审美才是目的。白居易对李、杨爱情这一历史题材根据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处理。诗人对李、杨爱情生活的表现是描写细腻,宛转陈情,增强美感,而不是“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从审美品位来看,《长恨歌》属于悲剧美。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我赞同爱情说。这是一首抒情的叙事诗,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方法,主要从同情的角度出发,通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受情悲剧故事的描写,歌颂了他们忠贞专一,生死不渝的爱情,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看法和追求。分析任何作品,首要的是从作品本身出发。我们知道,《长恨歌》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作品中所描写的唐明皇和杨贵妃,不是历史上的人物,而是经过加工、改造了的艺术形象。所以,我们要把  相似文献   

3.
感伤情结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动因。以感伤情结为线索分析《长恨歌》的深层背景及价值取向,可以从爱情悲剧、时代悲剧和文化悲剧三个层面入手。情感破灭的失落、宦海仕途的渺茫溶入剧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使诗人产生无奈的喟叹和不尽的长恨。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但是对于这首长诗的主题却一直有很大的争议。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在刚开始创作《长恨歌》时,诗人是按照自己现实主义的主张进行构思的。但是,在创作中,诗人对民间流传的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进行加工时,不禁被流传的故事所感动,以至于联想到自己的情感经历,不自觉地与原来的创作动机相背离,对李杨的爱情进行了讴歌,对他们不能长相厮守表示了同情。  相似文献   

5.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之一,久为读者所喜读传诵。但对其主题思想,历来意见不一,争论不休。从古今的评论来看,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是讽喻说,认为诗歌串要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和迷色不悟;一种是爱情说,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了其爱情的纯真性;另一种是讽刺爱情双重说,既对李杨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又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真挚的爱情赋予同情并加以歌颂。笔者认为,之所以在《长恨歌》诗旨的认识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固然与诗歌本身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底蕴扑朔迷离、深藏不露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研究者的思想方法有很大关系,或是佐证不足,把臆断推测说成事实,认为杨贵妃并未懼难,而是流荡民间,故玄宗对杨妃的思念,不是死别之苦,而是生离之恨。或是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不从作品本身出发,而是用贴标签的方法,对作者或褒或贬,贬之者认为诗人维护封建道德,反对自由恋爱,对李、杨关系只有深恶痛绝,不会同情;褒之者则认为诗人意在“展现出中唐时代中国封建阶级的生活面貌、统治阶级生活的荒淫糜烂和政治道德上的腐败堕落”。可见,要想认识(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必须从作品本身入手,联系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文学评论界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议不外乎两种:一是歌颂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坚贞爱情,二是批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荒淫乱政导致悲剧。我们认为此诗是通过李、杨悲剧进行政治反思,总结历史教训,以惩诫后世,规劝当朝执政者不可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既不是讽谕,也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歌颂爱情。我们知道,诗人白居易的很多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在当时都是有重大突破的主题。《长恨歌》也不例外。它通过叙述描绘李杨间特殊的爱情故事,反映出处于封建社会这个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古代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和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名剧《阴谋与爱情》,虽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但它们的母题却是相同的——“爱情”、“自杀”。它们的主人公都是一对真挚相爱的青年,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男女主人公都和自己的长辈亲属进行了抗争,最后都殉情而死,但他们的死,都宣告了他们的压迫者的失败和自己爱情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在问世之初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长恨歌》主题取向,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常见的有三种说法:爱情说、讽喻说和双重主题说。本文通过对《长恨歌》的文本结构、创作背景和导致其主题复杂性的三个原因的探讨,试图论证《长恨歌》主题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长恨歌》主题之争,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讽喻说与爱情说针锋相对,双重主题说则试图将二者协调起来;此外,有的论者运用新的理论,从新的视野,对《长恨歌》加以评说.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名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主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家各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笔以封建皇帝这一特殊社会角色为切入角度,运用现代心理学、艺心理学理论对《长恨歌》的爱情主题进行再认识,为“爱情说”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蕴的小说,它以哀婉的叙述笔调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造成王琦瑶悲剧命运的主观方面当然是王琦瑶自己的抉择。客观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性人情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选择。所以,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同时,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剖析在某种意义上男性中心文化模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长恨歌》谈到温泉,就不能不提到陕西西安临潼的华清池。提到华清池,人们又不免要联想到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在《长恨歌》中,有关温泉的描写虽然只有了了  相似文献   

14.
黄英明 《科技信息》2010,(34):154-154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基础,从故事梗概入手,概述了亚氏理论的核心悲剧题材、悲剧情节及悲剧技巧和效用,进而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探索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中的韩爱姐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一生经历磨难颇多,从给达官显贵做妾到沦落娼妓再到爱上陈经济,为他守节,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她从"娼妇"变成"贞妇"。韩爱姐这个人物在《金瓶梅》中是唯一的一个对爱情忠贞的女性,她敢爱敢恨的性格,尤其在那个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她的悲剧一生的原因是自己过于悲观;她的悲剧是她对爱情绝望的表现,是对当时社会婚姻制度的控诉。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明王世贞赞为“长诗之圣”的《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我国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为我国悲剧美学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难以计数,其中《孔雀东南飞》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后爱情悲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证,粗浅地探讨我国古代爱情悲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了解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动机是探求其主题的关键,而了解白的创作动机,最好看看作者自己对《长恨歌》的评价。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将自己所作的诗篇编集为十五卷,分了类,并在当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19.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不少的文艺作品是存在着两个主题的,关键在于,《长恨歌》中是否有爱情与讽喻同时存在的休现,我们如何解释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