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用毕生精力和心血写成的科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雄伟的里程碑。在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时,不得不赞叹马克思主义在其中所运用的科学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在这个逻辑结构分析方法中,又以“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方法”;以及“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法构成了《资本论》结构的稳定的“三大支柱性”的基本方法。本文试图探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采用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并结合抽象到具体这些辩证逻辑方法来论述剩  相似文献   

2.
辩学理论之所以科学在于它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更在于它有普遍的意义。《资本论》作为经济科学,也在于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而且在更广的意义上揭示了商品经济乃至最一般的经济运动规律。对于《资本论》的逻辑起点的认识不同,会导至对《资本论》的逻辑体系认识不同,从而也导至对《资本论》的科学意义及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同。因此,《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对于《资本论》的研究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逻辑起点 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曾见诸多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或曰“教师’,或曰“学生”或曰“经验授受”……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莫衷一是。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公众确认的逻辑体系科学化的最高典范。在这本经典巨著中,马克思首先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最平凡、最普通的“商品”入手分析,然后层层、逐步深入解剖推演,从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资本论》呈现在人们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确定逻辑起点的基本要求,参考其他学者关于社会学和体育学科逻辑起点的观点,认为"体育行为"是社会体育现象中最简单、最直接、最抽象的起始范畴,是构成体育社会学的"细胞"和"元素",是逻辑起点也是终点,与历史起点相一致,并与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提出把"体育行为"作为体育社会学逻辑起点的观点,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有些人研究的结果认为,劳动是历史的起点,"劳动"范畴也就当然地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并从劳动出发,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得出"劳动"范畴是"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的结论(以下称劳动起点论)。对于这个结论,笔者从人类提升的本质是什么?真正人的"劳动"究竟从哪儿开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究。认为工具不仅是人所以为人的起点,也不仅是人类劳动的起点,同时也是历史的起点。"劳动先于工具存在"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工具是历史整体关系中最基本的范畴,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初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几千年来很少变化,这尤其表现在语法方面。我们观察事物总得心中有数。这些数既有大又有小,既有实又有虚。更有越出了数的范畴表示另一方面的意思的。关于由数词的本义推演而产生的抽象义,亦即通常所说的引伸义,拙撰《成语中数词所表示的抽象义》(《中国语文》80年第6期)和《从一到万一熟语数词  相似文献   

7.
市场价值范畴,是马克思价值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一个逻辑过程,而且也代表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记述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具体过程时,曾用大量篇幅论证了市场价值的形成。我认为这并不仅仅是在重申《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已经论述过的价值范畴,而是在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下,论述了商品经济发展和价值发展的一个新的过程和阶段。因此,市场价值是一个由价值范畴发展而来的,有别于价值的独立范畴。在我们的理论研究中,应给它以应有的地位。特别是在当前我们贯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践中,正确认识市场价值范畴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一部政治经济学文献,也是经济学说史上最光辉的科学成果,是一部人类杰出的经济学的巨著。《资本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而且有着十分严谨的体系、结构。这个严谨的体系、结构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资本论》雄文四卷,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一、二、三卷是“理论部分”,第四卷是“历史部分”即剩余价值理论史的部分。这里对《资本论》体系、结构的分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具有无法磨灭的历史价值,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完美的结合,《资本论》摒弃了唯科学主义的片面性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空洞说教的褊狭弱点。面对当代经济学的科学化倾向,《资本论》的学术精神值得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10.
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构造审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理论范畴,对审计理论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逻辑起点的选择应符合一定的要求。本文在回顾、分析已有的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各种观点基础上,提出、论证了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新的现实选择选择。  相似文献   

11.
抽象行政行为的数量繁多,性质不同,如果都纳入司法审查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还不现实。抽象行政行为分为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和非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结合我国司法现状,应先将非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到司法审查的范畴,为抽象行政行为的全面司法审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经济危机的直观现象是商品卖不出去,对这个简单的现象,马克思从商品交换、两大生产部类间的交换、平均利润率下降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的理论阐释遵循着一个内在的逻辑线索,即从抽象的商品内在矛盾到经济危机的现实爆发。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角色论——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是个体的社会面具,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坐标点,也是社会关系网的结点;责任依附于角色,角色永远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对角色的认同也就是对责任的认同;责任伦理以责任为研究对象,角色是责任伦理中最小的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最抽象的范畴,并贯穿于责任伦理研究的始终,因而,角色可以充当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逻辑方法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是辩证思维中2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分析与综合的渗透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中又体现着分析与综合。将这2种方法交融并举,才能更好地保证我们思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牛国鹏 《科技信息》2007,(16):541-542
要弄清楚一门科学的逻辑起点,必须沿着科学探究的途径,即从逻辑线索和历史线索两个方面来分析,进而通晓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最能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概念和范畴即是它的逻辑起点。本文即是从资源的角度论证了之所以其成为管理逻辑起点的原因,另外本文还就管理学的科学体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中的各种范畴都是原型范畴,马氏的论述体现了其在范畴原型基础上进行范畴化的过程.《文通》中的起词范畴的原型具备[位于句首]、[逻辑主项]、[施事]、[名词或代词]四个特征,其非典型成员不具有此四者中的一到三个.马氏的论述中将[逻辑主项]特征拓展成[陈述对象]特征,这一对特征拓展是由家族相似性主导的.如果把[逻辑主项→陈述对象]看成一个连续统的话,就会发现起词范畴中的非典型成员均处在这个连续统上的某一点,起词范畴与其他范畴的边界也由这一特征连续统标定.所以,马氏起词范畴的核心特征是[逻辑主项→陈述对象],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施事].[位于句首]特征也是马氏起词范畴的重要特征,这说明马氏非常重视语序问题.从这两点来看,马氏走在很多后来者的前面.  相似文献   

17.
<正>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逻辑学正在从单一学科逐步形成为由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诸多学科组成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若干基本逻辑分支和更多的应用逻辑分支。 抽象理论思维逻辑是辩证理论思维逻辑的子系统。所谓理论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范畴来描述或解释对象的思维过程。抽象理论思维是指以类概念及其体系揭示事物一般本质和稳定性规律的思维。抽象理论思维包括初级抽象理论思维(即传统的形式逻辑管辖的思维领域)和高级抽象理论思维(由标准符号逻辑管辖)。抽象理论思维逻辑是辩证理论思维逻辑的子系统,笔者认为有如下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抽象和移情都不是以主客体分离而是以主客体融合为其本质的,因此,抽象和移情的对立并不意味着彼此仅仅相反,而是意味着二者是相反相成的,也就是说,种种艺术创作活动,大多或是偏重于移情,或是偏重于抽象,但只有移情没有抽象或只有抽象没有移情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无情感固然无艺术,然而对艺术最为重要的是能唤起艺术情感的艺术结构,换言之,结构既是情感的起点,更是情感的归宿。我们之所谓构形是从移情到抽象的美感性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的。总之,艺术创作是相对于一定对象“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者依凭其心灵构形的过程,也就是从移情到抽象的关感性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著称.在数学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循环往复,不断深化.这样形成的数学抽象思维系统的每一次循环,都使数学抽象对象的抽象程度提高了一步,因之,也就更本质更广泛地反映着自然界.在对数学方法论的研究中,徐利治和张鸿庆两位数学家所阐明的《数学抽象  相似文献   

20.
论直觉抽象     
从对抽象概念的分析出发,引出逻辑抽象和直觉抽象两个概念,进而把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具体化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得出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即一切事物都是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由此以新的哲学观念更深刻地解释了两种抽象及其二者之间的根本联系与区别,接着深入讨论和阐明了直觉抽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心理生理机制,使得直觉抽象的思维形式具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