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公园绿地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对公园绿地的服务分析主要用的是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难以反映行政单元内的指标差异.本研究利用精确到门牌号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数据,基于GIS的栅格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外环以内的公园绿地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按不同等级公园的服务半径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了每个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单位面积的服务人口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计算整个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的服务盲区,分析了服务盲区的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可达性,以有效衡量城市居民需求与公园绿地供给的关系,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方法】以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2SFCA)为基础,引入Huff模型,提出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improv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i2SFCA),以河南新乡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对比两种方法计算城市公园绿地步行条件下的空间可达性,并用GIS进行分析。【结果】i2SFCA比2SFCA方法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边界区域的绿地可达性计算中表现更为明显;新乡市主城区中公园绿地分布不够均衡,各片区之间空间可达性分布差距较大,呈西低东高的格局;主城区人口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分布不够协调,亟须改善高人口密度而低可达性片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应进一步平衡绿地的分布格局,增加小型街头绿地,完善带状绿地,提高绿地的服务质量。【结论】通过两种计算空间可达性方法的实验对比得出,i2SFCA方法更有优势,可明确城市中公园绿地资源缺乏区域,为提高城市社会服务水平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点而成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明确公园不同类型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避震减灾的空间布局方法,以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有效性。【方法】以单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绿地布局形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园路道路交通系统、园林景观要素等4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公园绿地单体及各构成要素在灾时的功能特点,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结果】城市公园绿地在设计和布局中,要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内部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平时特征,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入手,得出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几种类型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的空间规模、功能特征及景观形态等方面的防灾可行性。【结论】分析并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可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避震减灾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是反映城市公园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判断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以贵港市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网络分析法,对步行和骑行2种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公园绿地空间服务区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步行方式下,仅有不足1/3面积内的居民能在20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且相对集中在港北区;骑行方式下有将近88.22%面积内的居民能在20 min内享受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绿地是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中最接近自然的元素,其景观结构及可达性程度可以体现出为居民提供绿色服务的能力大小。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可达性理论,对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斑块特征、空间结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以行政单元为单位对北京城区绿地景观可达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斑块个数以小型斑块为主,斑块面积大于100 000 m~2的大型斑块虽然个数较少,却是构成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主体。空间分布上,城区北部大型斑块的数量和面积构成具有绝对优势;2)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总体表现为类型较丰富、信息量高、面积和分布不均匀的特征。景观形状相对规则,体现出人类活动极强的干预性;3)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集中,由西二环周边不断扩张到四环内,"空心化"区域逐步缩小至东北三环周边3个街道;4)可达性水平空间上呈现出N字圈层形态;5)大型公园绿地斑块对周边绿地可达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赣州市章贡区海绵型公园绿地为例,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平均最近邻指 数、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估计识别海绵型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测算主要影 响因子对海绵型公园绿地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海绵型公园绿地呈聚集但不均衡的 空间分布,具有“内密外疏”的特点;方向特征表现为东北—西南走向,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空间 分布密度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态势,城镇组团的高密度与四周乡村组团的低密度形成强烈反差;影 响海绵型公园绿地空间分异的因素有地形坡度、土壤质地、用地类型、径流现状、交通条件和人口 密度,其中交通条件的影响力最大,用地类型和交通条件交互作用时的增强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城市公园绿地的总面积和人均面积作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合理性的指标,但这类统计数据没有明确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徐州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将其内部的交通网络和城市公园绿地矢量化处理后为数据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网络分析技术,在对城市公园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空间分布和对城市居民服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主城区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上较好,但仍然存在问题: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最优区域集中在中部地区,而其他区域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有待提高,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8.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城市公园时空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憩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功能.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09年北京市城市公园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对北京市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市城市公园数量多,规模大,多样化特征明显,主要以综合类公园为主,历史名园比重高,城市公园总体空间分布不均衡,内密外疏,呈"Y"字型分布.城市公园的建设发展主要受到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历史文化积淀、经济发展、人口分布、重大社会事件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对于优化北京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绿地盲点区域评测与整体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分析石家庄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参照格林公园辐射范围法确定了具体辐射范围和实际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依据绿地面积分布图,对绿地景观盲点区域进行评测,找出辐射范围外的盲点区域。在改善绿地空间布局、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基础目标上,引入和改进国内外现行建设模式和实践经验,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特点,从居住区和公园、道路及环城三个要素上对市区整体绿地进行景观设计,建设城市宜居性,同时为其他平原城市进一步发展绿地要素的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纤维乙酰化对提高硬质纤维板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研讨乙酰化可否显著提高硬质纤维板的性能。试验时所用纤维浆料为25%(体积比)醋酐的二甲苯溶液,在125℃下进行乙酰化。结果如下:(1)纤维乙酰化导致硬质纤维板厚度显著增加。尺寸稳定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增积的结果。(2)乙酰化纤维板在调湿后,含水率增加很小。纤维素羟基变换成憎水性乙酰基减少了纤维吸水量。(3)浸水厚度膨胀显著减小。乙酰化使硬质纤维板具较大的尺寸稳定性。(4)乙酰化对干弯曲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