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安忆对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她认为,无论何时,城市的生态并不是由政治来维系的.而是由城市人积累起来的生活方式来支撑。因而,在作品中,她总是有意回避大的政治背景,而选择描写在大的政治背景下生活着的芸芸众生,体现了强烈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文革轶事》中王安忆描绘了一群生活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与“外头的风云变幻”保持着一定距离的男男女女和她们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长生殿》的创作意图、戏剧情节的关系、主要人物唐明皇由昏庸到忏悔的过程,以及杨贵妃性格特征等的分析,论证了该作的基本主题,认为它既不是“爱情悲剧”,也不是“爱国主题”,更不是“主题矛盾”,而是写昏君的忏悔,并借以“垂戒来世”。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讲授法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主要方武,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讨论、自由命题、口试等方法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辅助方式,而将读书指导法融入《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由“教会”到“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系辞》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哲学阐释,它围绕着“易”与“《易》”的话题,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不仅提出了生命本体与生命现象之间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命题,还揭示了人类文化创造由“象(言)”到“意”、再由“意”到“象(言)”的认识论规律。  相似文献   

5.
论及《山海经》时,一般认为这本古典著作所描述的奇山、异草、怪物、神灵、神话等多属荒诞无稽之谈。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荒诞无稽”恰恰反映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些典型特征。今天,我们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中这些宗教特性加以分析、探讨,并研究其与古代萨满教的异同问题,当会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形成、发展及对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前期《大学古本原序》与《大学古本旁释》的“诚意”之教,到后期《大学古本序》与《大学问》倡导的“致良知”说,王阳明的大学思想是由初创逐步发展到成熟的。其间,既括了王阳明恢复《古本大学》并推崇其为达到“万物一体”的道德境界的“大人之学”的努力,也包括了王阳明对《大学》思想内容的重解,以服从其心学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大浴女》对爱情、婚姻与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浴女》这部作品中,铁凝探讨了人类的爱情,婚姻与性,阐述了自己理想的爱情与婚姻完善结合的观念,她认为,爱情是相互关心,永远默契,性爱和婚姻的基础是爱情。  相似文献   

8.
关于花拉子米《代数学》的来源,历来科学史家都持有不同意见.笔者从《代数学》的形式、内容、修辞及方法等方面与古代东、西方的有关论著作了比较,并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初步认识:《代数学》中所讨论的一次和二次方程以及某些运算技巧可能源于巴比伦.花拉子米对第四种二次方程的讨论,使用的“三率法”.对圆周率的计算以及某些术语可以在旱期传入阿拉伯的印度典籍中找到出处,而在这些数学知识中有一些可能是远源于中国的(比如“三率法”).花拉子米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时所采用的算术解法与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似乎是受希腊人推崇几何学的观念的影响,但经过仔细分析,认为他的几何证明本质上区别于欧几里得的“几何代数”,而与中国古代的“出入相补原理”更相像.通过与丢番图《算术》的比较,发现它对《代数学》没有直接的影响.《代数学》中几何篇章的内容完全是古希伯来人的一部《测量准则》的翻版,而后者中又有大量题材来源于海伦的《度量论》——一部反映了亚历山大后期希腊数学特点的著作.我们认为,在《代数学》中比较突出的反映出东西方数学并存、但以东方数学传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特点.事实上,花拉子米可能通晓中东、近东、巴比伦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遗产,他博采众长,非常明智地吸收了东、西方不同数学源泉中的合理因素,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了他的代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9.
解毅 《科技信息》2007,(32):108
英国文坛崛起的女作家简·奥斯丁笔下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两部作品分别对"门当户对"的世俗爱情观念予以颠覆,刷新了陈腐的爱情观,体现了新的触及灵魂的爱情理念,推动了英国文学中爱情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电影《倾城之恋》入手,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了隐藏在白流苏与范柳原真假爱情背后的张爱玲关于爱情的观点态度,即张爱玲消解了“纯爱”,重构了饮食男女的爱情,真实地写出了“不彻底”人物的爱情现状,体现了张爱玲对于人性的探讨与剖析。  相似文献   

11.
《求乞》具有极强的诗性与音乐性,“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是这篇“音乐诗”的主旋律。它揭示着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命枯竭,心灵隔绝的生存困境,又凝结着鲁讯个体的悲凉,绝望的生命体验。《影的告别》最基本的观念是“有”与“无”,是对“他”世界里的“有”的拒绝,对“无”-“仿徨于无地”,“消失(沉没,吞并)于黑暗”的选择,以及“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里“有”的“无”,“空(虚)”向“充(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  相似文献   

13.
中唐诗歌是中国诗歌由唐音入宋调的关键。皎然《诗式》的诸多理论和范畴所揭示的意义昭示着唐诗从创作构思方式到批评观念的转型,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诗学的发展变化,可视为中国诗学转型的理论界标。  相似文献   

14.
庞朴在《中庸》的理解中提出了三分法的观念。相比于二分法,三分法意在突出被二分法弱化的“中”的观念,它通过强调“中”与过、不及的三极状态,将“中”观念由“隐性”变为“显性”,突出了对“中”观念的强调;它将“中”视为一极,将其从“过程”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相对于二分法,这种思维清晰了《中庸》的中国哲学特色,而免于滑落到西方哲学的对立思维中。三分法是庞朴理解《中庸》的一种建构,也是其理解中国哲学的一种新思路。但三分法由于本身的特征,也存在着“中”作为一极如何处理与“过”“不及”这两极的统分关系,及三分后“中”与两极的位阶矛盾及诠释迭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屈原《九歌》中的爱情描写扑朔迷离,对于其爱情描写的读解争议颇多。我们应从3个层面来理解《九歌》的爱情描写:《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交感巫术意识的体现,是以男女情爱来敬神娱神的描述;《九歌》的爱情描写是用“男女比主臣”的比兴艺术手法,来抒发个人哀怨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对《岗上世纪》的解读,分析了这部情爱小说在语言上的雅洁、纯净含蓄,结构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揭示出《岗上世纪》蕴藏着深刻的道德批判、化批判和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17.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18.
明王世贞赞为“长诗之圣”的《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我国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为我国悲剧美学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难以计数,其中《孔雀东南飞》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后爱情悲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证,粗浅地探讨我国古代爱情悲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神曲》、《浮士德》这三部作品都将虚幻的美人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在其化意蕴上,这三部作品对人生的意义作了整体上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西学传统和化传统中的某些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20.
梁丽明 《河池师专学报》1997,17(3):20-22,93
本文选择冯至三首富有代表性的爱情叙事诗,从作品的哲理构成分析诗人早期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诗情与哲学思索相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