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响 《科技信息》2011,(31):204-204
樱花在日本与象征皇室的菊花一起被指定为日本国花。因樱花在日本广泛种植,品种也多达两百多种,因此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日",足见樱花的花期之短。樱花被尊为国花,深受广大日本人民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死在最美的一刻。  相似文献   

2.
贺杰婵 《科技信息》2009,(23):119-119,102
樱花,纯洁美丽,然而又浓烈绚烂、气势宏大。在日本,樱花被赋与了深厚,沉重,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对樱花的热爱体现了哪些日本民族精神呢?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最古老的栽培水果,它们被连续不断的文明浪潮裹挟着,迅速传播到整个已知世界。樱在很多方面都和李子很像。它们的花朵几乎和春天同时降临,特别是在日本,那里的樱花是非正式的民族象征,在文艺作品中广受传颂。春日盛开的樱花会吸引来自全日本的成千上万的游客,樱在这个国家享受的就是如此被尊崇的地位。不过无论它的花有多  相似文献   

4.
我应日本古生物学会等机构的邀请,在樱花盛开的四月去日本做两周的学术访问.正好日本地质学会第94届学术年会在山口县山口市内的国立山口大学举行,我又有幸被邀请参加这一盛会.作为一名地质古生物的研究人员,早就对山口县境内的秋吉地区的地层、古生物有所了解,并渴望有朝一日  相似文献   

5.
结合川端康成特殊的"孤儿根性"和恋爱态度,可以看出他所继承的日本传统文学"物哀"、"幽玄"的思想以及他所受的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从《古都》中川端康成对樱花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本真的隐喻意义的把握出发,说明了樱花作为战争的反思形象所包含的"自救"与"她救"意义,借以加深对川端康成在战后回归日本传统美的文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前年,日本的国花——樱花得了一种叫作“魔帚病”的怪病,举国上下一片惊恐,全力抢救;去年,日本气象厅高官为错报樱花开放期向全国人民沉痛谢罪。仅从这两件事,就可知道樱花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日本人眼里,樱花为日本固有,如同千古耸立的富士山。然而事实却是,樱花原产喜马拉雅,经中国四川东渡而来,很早在日本落地生根。对这个基本事实,日本人向来讳莫如深,其实,樱花是否为日本固有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7.
樱花史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樱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花以姣艳著称,盛开时繁英满树,终花时落英缤纷,花期短暂而灿烂。花色不仅有白色、粉红色及红色,而且还有黄、紫等珍贵色彩;花期亦不限于春季,还有秋季和冬季的,品种繁富,为各国园艺界所推崇。我国樱花种类丰富,很早就传往欧、美,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重要观赏花木的樱花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作者对樱花的名称、渊源、传播、研究史及其家族进行了研究和考证,现整理成文,谬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对于樱花的痴迷独步天下,樱花之美也是如此。白日里看惯了樱花的柔媚风流之态还不够,到了酣眠之际,诗人还把飘落的樱花花瓣也带入了梦中,让它装点自己的梦境,对于樱花的欣赏和喜爱可见一斑。下榻山麓边,惯看春来花枝展。夜深酣睡眠。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5,(7):66-67
又到一年赏樱花季,或许你见过樱花,但你还没去日本赏过樱花!不管是春天里花开满城的惊鸿一瞥,还是独具日本风情的赏樱习俗,早春去日本赏樱都是一种难以取代的存在!妩媚娇艳的樱花飘舞,人们把酒而坐,一边赏樱花,一边畅饮,多么美妙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日本笼罩上一层重重的危机感,那么实施改革的力量在何处? 全民危机意识这次我们访日正好赶上樱花盛开的时节。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可惜花期很短。偏巧这次在樱花盛开的一周左右时间,接连几天是阴雨天气,使盼望着饮酒赏樱的人们大为扫兴。我不禁由天气的让人沮丧联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樱花原产地,湖南是中国野生樱花自然分布区之一,2011年起长沙园林生态园在对国内中国野生樱花资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尾叶樱(Cerasus dielsiana)、微毛樱(C.clarofolia)、崖樱(C.scopulorum)、山樱花(C.serrulata)、钟花樱(C.cerasoides var.campanulata)、浙闽樱桃(C.schneideriana)、高盆樱(C.cerasoides)及其变种红花高盆樱(C.cerasoides var.rudea)、麦李(C.glandulosa)共9种中国野生樱花,对中国野生樱花引种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建设了湖南首个中国野生樱花专类园.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来概括日本民族的两个特性,被推为经典,但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其一边盛开一边凋谢的生命状态,却更符合日式的审美观:突如其来却又脆折易逝的绚丽。清明过后,正是樱花四处开放的日子,赏樱也成为北京、武汉等地都市人喜爱的春日活动。如果在游园之中带一些食物和米酒,席坐于樱树下赏花飨宴,就与日本的"花  相似文献   

13.
山樱花地理分布与水热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调查山樱花地理分布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常用气候指标,对山樱花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樱花分布于东亚温带(102~141°E,23~40°N),海拔50~1 800 m之间。气候环境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山樱花热量分布范围整体偏低,在中国的热量分布范围要远大于朝鲜半岛-日本的分布。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山樱花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为年均温、纬度、极端低温、1月均温和海拔。热量因子中年均温在7.91~17.92℃,极端低温不低于-17.3℃,1月均温-6.31~8.48℃的区域范围内适于山樱花的生长。基于此,提出山樱花分布的7大区域,包括中国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北部及华东南部地区、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地区、日本地区,并得到主成分分析图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花色多样,花期较晚,具有较大开发前景。日本晚樱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对丰富和开发国产樱花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以‘阳光’C. campanulata ‘Yokou’与‘松前红绯衣’C.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 ‘Matsumae-benihigoromei’杂交产生的种子实生苗为基础,观察与研究其花部器官的形态变化。结果 ‘名贵红’为自主选育出的具有新特征的樱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花径中等、花粉色、有香味、半重瓣等特征。通过连续7年的品种比较试验,显示其花部特征稳定一致。结论 ‘名贵红’是优良的红色系晚花樱花品种之一,具有较高园林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武汉樱花栽培历史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花是国内外重要的观赏花卉。对武汉大学、武汉东湖樱花园、武汉黄陂清凉寨樱花的历史、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其中,武汉大学樱花始于1939年,具有较长的栽培、造景及观赏历史,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栽培技术研究;武汉东湖磨山樱园始建于1979年,具有种类多、品种多、特色资源丰富和栽培管理技艺高超的特点;武汉黄陂清凉寨的樱花始于野生樱花即中华樱花,具有原生态、数量大、花期长、野趣浓的特点。该研究旨在探讨武汉樱花栽培历史和特点,为武汉市的"赏花游"、"赏花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红色、白色樱花中黄酮、多糖和色素成分的差异及黄酮、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多糖成分的含量,利用显色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比较了两种樱花中色素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色樱花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比白色樱花中高,分别达到12 mg/g和20 mg/g,且其中黄酮和多糖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琐记     
日本人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但他们所爱的美是有点走极端的,要就是简朴素静,像常年戴雪的富士山;要就是富丽堂皇,像穿红着绿的艺妓。至于樱花,则富丽之中有单调,自然更合胃口。于是富士山、艺妓、樱花就成为日本的象征。美术家画画,常以他们为对象,旅行社招揽游客用他们做广告,就是卖给外国人的小纪念品,上面雕的、烧的、绣的也离不了这三宝。这个同富士山齐名、和樱花比美的艺妓日文本来是用“艺者”两字。这种女子能歌善舞,尤长于交际。经常穿着一身艳丽的和服,头上还戴着乌云似的假发,真是粉白黛绿,花枝招展。这种打扮原不限  相似文献   

18.
荷花盛开法     
《青年科学》2008,(5):32-32
"荷花盛开法"能够激发头脑中的灵感。这种思维技术是由日本人发明的。它以"核心思想"开头,该思想是观念拓展的基础。由此扩展开去,就会获得一系列环绕其周围的思想之窗。而每扇窗户又将成为其  相似文献   

19.
花见物语     
半甜 《世界博览》2010,(7):76-78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像樱花一样从古到今一直深受一个国家的宠爱,也没有哪一种植物像樱花一样能够承载那么多的象征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家石川啄木散文《旷野 》中的多重意象和意义的多元性 。意象对作者生平的解释 ,是日本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对人类命运的暗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