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测量钢水的成分,用内标法对钢水中的Mn进行定量分析。为了使定量分析的结果更精确,定量分析时分析线和内标线最好均为原子线或离子线对。依据谱线的选取原则,选取基体元素 FeI432.5和 FeII495.5作为内标元素的谱线,选取M nI4033..和M nII4381.作为分析元素的谱线。在建立定标曲线时,分别将原子线与离子线配成线对,原子线与原子线配成线对,离子线与离子线配成线对建立相应的定标曲线,从定量分析的结果得知相对误差从前者的10.1%~12.5%,降低到后来的02.9%~07.7%。结果证明,该谱线选取方法使定量分析的结果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光计进行的光栅常数测定实验,当光线垂直于光栅表面入射时,若光栅刻痕与狭缝不平行,将导致衍射谱线不等高现象.我们对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衍射谱线不等高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出衍射谱线偏离零级条纹的相对距离表达式,同时讨论了此现象对测量光栅常数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测定标准液中钠元素的含量,提高测量精度。不采用空心阴极灯的前提下,利用火焰为低能级状态的原子提供能量,原子吸收能量后处于激发状态,原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回落到未激发前的状态,回落的过程中产生特征谱线,测定特征谱线的强度后得出钠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发射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在测定钠含量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重现性,针对高浓度值的溶液,精密度较高,标准偏差稳定在2.0%。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发射法测定钠元素含量的方法具有精密度高的优点,重现性好,可以获得满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原子吸收光谱法亦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汽对特定谱线(通常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的一种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的原子化方法主要有火焰法、石墨炉法和氢化物发生法。由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速度快、精密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谱线重叠、基体效应影响,实验数据容易受各种实验条件的影响,所以采集的数据偏差较大,导致后续的定量分析精度不高。介绍应用EDXRF(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测量铜矿石样品中Zn含量时的谱线重叠、基体效应的影响,比较了半峰法和全峰法的优点。研究表明:Zn含量高于0.1%时,全峰法的准确度要比半峰法高,全峰法测定Zn含量的平均误差为0.001%;而Zn含量低于0.1%时,半峰法的平均误差为0.000 7%,半峰法的准确度更好。此方法适合测定边远高寒地区铜矿石中的低含量锌。  相似文献   

6.
选用不同产地的3种代表性煤样为对象,采用粉状煤样和不同压力下制备成的片状煤样进行实验,以分析煤样致密度的影响.得出了粉状煤样和片状煤样在200~850 nm波段内的光谱图,定性分析了 C,H,O,N,Al,Fe,Ca,Mg,Si,Ti,Na和K等元素.对强度大、干扰小的C,Al,Ca,Mg,Si和Ti元素的谱线进行分析,通过谱线强度及其相对标准偏差、谱线强度比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来比较煤样致密度对定标曲线法和内标法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致密度对定标曲线法定量分析的影响较大,而对内标法定量分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该文用偏最小二乘法校正了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中Co253.649nm对Hg253.652nm的吸收线重叠干扰,对合成样中Hg和Co的测定结果令人满足,PLS法是原子吸收谱线重叠干扰的有效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理论推导了入射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时的谱线缺级现象产生机理和被观察到的条件,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垂直入射下的谱线缺级现象产生的条件,比较了入射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时的谱线缺级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垂直入射与斜入射时谱线缺级条纹均满足j=kd/b,其区别在于相同实验条件下能观察到的缺级条纹的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在室温和低磁场条件下.用光谱法测量法拉第效应的实验方法.利用多通道分光光度计,测量自然光通过顺磁性玻璃材料时的法拉第旋转谱线.得到费尔德常数与不同波长光线的关系曲线.从而方便、直观地揭示出自然光的旋光色散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端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过程中,易电离元素引起的非光谱干扰,常常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偏差.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钠基体对分析谱线产生的干扰和用钇作为内标元素来补偿钠基体的干扰.在高功率和低载气流速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离子线且其总能量大于10 eV时,内标Y 437.494 nm可以很好的补偿不同钠浓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ICP-AES法的测量条件和基体元素对钪谱线强度的影响.用钇作内标元素,分析线对为Sc361.384mn/Y361.105nm。建立了钒钛磁铁矿及其冶炼渣中痕量钪的直接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ICP-AES法的测量条件和基体元素对钪谱线强度的影响,用钇作内标元素,分析线地为Sc361.384nm/Y361.105nm,建立了钒钛磁铁矿及其冶炼渣中痕量钪的直接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线探针测量接近中等Reynolds数的壁湍流流向脉动速度,以Fourier谱分析为基础研究湍流谱中含能区、惯性子区和耗散区之间重叠区的标度特性.实验证实以前报道的高Reynolds数并非是产生-1谱的必要条件,即使在靠近中等Reynolds数时,只要满足高空间分辨率和近壁测量,-1谱标度就会存在;标度范围应以内尺度开始,外尺度结束.实验结果表明近壁含能涡的能谱具有局部相似性;在y+〉130的对数律层存在-5/3谱重叠标度区;随着远离壁面,Reynolds数增大,惯性子区向低波数延伸;当k1η〉0.1时,对数律层湍流谱曲线重合,显示在黏性耗散作用下Komogorov标度区的湍流能分布具有相似性,呈现局部各向同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标准加入ICP-AES法测量钢中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CP-AES基础上用标准加入法测量了钢中的磷.采用多谱线拟合法(MSF)来校正存在在严重干扰的P213.617 nmP、214.914 nm谱线,比较后选择P214.914 nm谱线作为检测线.测试分析表明:此法具有方便、准确、快速等优点,能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实验中,应用基于准爱因斯坦方程理论的外推法测量相应光电流接近于零时的"截止电压",并利用线性回归法计算直线斜率和普朗克常数。结果表明,普朗克常数测量值对应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0.6%,最小值可以达到0.10%。与零电流法相比,外推法能有效减少阳极电流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小的相对误差。  相似文献   

16.
(d,p)核反应广泛地应用于轻元素无损分析中,特别是深度分布分析。但当样品中存在着多种轻元素或者在厚样品的情况下,对应于各种核素甚至同一核素不同能级的带电粒子峰将会相互重叠和干扰,以至于不能进行可靠的分析。作者利用(d,pγ)核反应p-γ符合技术,通过测量与伴随γ射线相符合的带电粒子谱(质子谱),进行深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此符合技术能极大地降低本底,排除干扰,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下垫面温度和湿度湍流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相同探测设备、相同试验方法在戈壁、草原、郊区和城郊等不同下垫面开展的多次重复湍流观测实验资料,采用相同的湍流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下垫面温度和湿度湍流谱特征。研究表明:归一化的温度和湿度谱的高频段满足-2/3幂次律,低频段谱曲线相对集中在较窄的范围内,不呈现随稳定度参数z/L规则散布;较湿润地区的湿度谱曲线与温度谱十分相似,谱形一致;平坦地形谱曲线比粗糙下垫面要开阔、平缓;粗糙下垫面的谱曲线较为尖锐,“拐点”对应的无因次频率约为0.1;高粗糙度下垫面的高频段谱曲线高于平坦地形,说明高粗糙度地区的局地湍流耗散较强。戈壁下垫面的低频段湿度谱数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研究还发现,稳定层结下,由于大尺度过程和重力波的共同作用,在分析双峰数据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电镀废液中高浓度锌的含量.根据锌的两条不同的特征谱线,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测定不同高浓度锌的含量,并对准确度,回收率进行了实验.该法测量冀单,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了一种传感器,该传感器使用两支分布式反馈(DFB)二极管激光器,用于同时测量长光程路径上的CO和CO_2浓度。综合考虑吸收线强、空气中水蒸气等气体的干扰以及与其他尾气气体的干扰等因素,选择CO谱线的波段为2 326.8 nm,CO_2谱线的波段为2 004.0 nm。以TDLAS技术为基础,提取直接吸收信号,建立2种气体直接吸收信号峰值与浓度的线性比例关系,根据2种气体的吸收谱线峰值推断出其准确浓度。在实验室环境下,12~15 m的单向光程长度范围内,CO和CO_2的最大测量偏差分别为实际浓度值的-7.3%和-7.03%。  相似文献   

20.
超痕量分子的绝对拉曼散射强度测量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超痕量分子的绝对拉曼散射强度的测量计算方法,证明了基于液芯光纤技术运用内标法测量计算超痕量分子的绝对拉曼散射强度的可行性,应用Teflon-AF光纤测量了浓度低至10-9mol水中Beta-胡萝卜素的共振拉曼光谱,根据内标法计算了其C=C伸缩振动模的绝对拉曼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