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先导试验段和主体工程四种路面结构为例,采用力学分析、室内足尺环道试验和室内小型实验等手段,从抗疲劳能力、抗车辙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三方面着手,对四种较厚的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结构均符合重载耐久性路面的设计目标:使用15年左右,路面的损坏现象仅发生在沥青层上部4~7cm范围内,故无须对沥青路面进行结构性改建或重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道路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彩色沥青路面因美观、醒目、施工方便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文章介绍了彩色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荒漠地区恶劣自然环境下的重荷载交通沥青路面使用状况,采用有限元分析,提出了采用路面性能指数PCI、路表面弯沉与路面车辙作为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得出了荒漠地区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分布.结果表明:不同轴载作用下路表最大竖向变形与轴载近似成线性关系,随着轴载的增大,最大竖向变形逐渐增大;路表最大拉应力以轮轴线呈现对称分布;路面结构层内的剪应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在距路表5 cm处剪应力达到峰值.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地区耐久性沥青路面选材与结构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环氧沥青是一种热固性材料,具有强度高、高温稳定性好、耐疲劳等优异性能。将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面层,是实现路面耐久性的一种可行方式。本研究将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面层的铺装材料,并降低环氧沥青中环氧组分用量,通过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获取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参数。基于试验得到的混合料力学参数,设计不同路面结构组合,并使用有限元模拟手段对环氧沥青路面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和组合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沥青用量为60%和70%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强度显著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组合3(4cm 60% EAC-13+4cm AC-13),组合5(4cm 70%EAC-13+4cm 70%EAC-13),组合7(4cm AC-13+4cm 60% EAC-13)三种环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与其他结构组合相比具有较好力学计算指标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公伯峡水电站为了改善坝顶路面的交通要求、结合坝顶周围环境,拟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工程量较小,现场建拌和站经济上不可行;因此选择采用西宁拌制,运输186km至公伯峡水电站.  相似文献   

6.
抗车辙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车辙疲劳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柔性基层的车辙问题,从车辙破坏机理出发,采用英国壳牌设计软件及剪应变、弯拉应变、路基顶面压应变3个代表性指标,通过大量分析计算,得到了结构层厚度、模量等因素对抗车辙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抗车辙柔性基层耐久性路面面层总厚度应不小于18cm,半刚性底基层厚度应不小于15cm,但半刚性底基层厚度的增加会引起中、下面层层内剪应变的增加,对抗车辙不利,不宜过大,面层和基层总厚度宜大于40cm;中面层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能明显增强柔性基层耐久性路面的抗车辙和疲劳性能;设计合理的抗车辙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柔性基层及其下层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耐久性沥青路面混凝土基层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各参数对耐久性沥青路面混凝土基层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了路面结构温度场,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确定了计算参数,通过正交设计表安排参数组合,计算混凝土基层的温度应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此外,利用均匀设计表安排参数组合求解混凝土基层温度应力,对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得出沥青路面混凝土基层的温度应力实用计算公式,以指导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
李长平 《科技信息》2009,(25):I0296-I0297
公伯峡水电站为了改善坝顶路面的交通要求、结合坝顶周围环境,拟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工程量较小,现场建拌和站经济上不可行;因此选择采用西宁拌制,运输186km至公伯峡水电站。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面等级不断提高,根据对沥青路基路面的施工实践,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如路基压实度,路面基层质量、透层油与黏层油质量、沥青路面接缝处理以及桥头与伸缩处理进行了论述,这些问题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将氧化铁橙颜料及氧化铁黄颜料分别用于混凝土的制备,制得橙色混凝土和黄色混凝土。研究了两种彩色混凝土在浸水、CO_2碳化箱和自然条件下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便携式色差仪测得彩色混凝土表面色值,分析其变化规律,来表征两种彩色混凝土的颜色耐久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种彩色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更为优良,且黄色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始终高于橙色混凝土。浸水条件下两种彩色混凝土的颜色耐久性较好,CO_2碳化箱中的彩色混凝土由于表面析霜,颜色均变浅;在自然环境中,由于水蒸气、气体、光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混凝土试件表面颜色逐渐变浅,但黄色混凝土的色差相对较小,即黄色混凝土耐久性优于橙色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美国沥青路面联合会(APA)近年来提出的永久性路面的概念,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理念,以期更新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观念,控制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降低筑路成本.  相似文献   

13.
集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为了研究矿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对其5种不同走向、最大粒径的级配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和抗滑指标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4.75mm以上粗集料的质量含量和集料最大粒径对于路面的抗滑能力有很大影响,将Superpave技术的控制点和限制区概念引入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对于保持路面抗滑性能与耐久性能之间的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集料最大粒径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层厚、温度等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柴油泄漏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依托汕梅高速柴油泄漏应急处治项目,室内试验利用红外光谱仪研究开展了油蚀机理研究。现场检测研究开展了柴油泄漏对沥青路面表观状况、摆值(BPN)、渗水状况的影响分析,钻取芯样并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的密度、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的对比分析及对回收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油蚀机理在于吸收峰处官能团数量的变化;沥青路面在受柴油污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变黑、路表变滑现象;柴油泄漏造成沥青混合料密度下降;且沥青含量、沥青三大指标下降,并导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性能均产生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橡胶颗粒防冻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不同层位与ATB、AC结构组合下沥青路面的防冻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冰层的受力过程,分析不同路面结构组合下的荷载响应效果.结果表明: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为上面层时具有较好的防冻性能;作为中面层时可明显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但破冰性能降低.最后,建议采用ATB作下面...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文章以新疆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第 10合同段沥青路面的施工为例 ,详细阐述沥青路面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试验路段的试拌试铺、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的质量控制及接缝的质量控制等几个重要环节 ,提出沥青路面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重点 ,用以指导沥青路面的施工。  相似文献   

17.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轴载等效换算方法难以反映超载、重载交通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结构层参数取值未考虑结构层在疲劳过程中的材料损伤,是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的原因之一。采用预测轴载谱和Miner法则,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的疲劳损伤累积过程,并考虑不同使用阶段路面基层模量衰减对路面结构损伤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厚沥青面层路面结构的疲劳损伤累积进程明显优于目前国内较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研究结果为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添加抗剥落剂对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影响,对添加抗剥落剂的沥青测试其老化后三大指标,并测试添加抗剥落剂沥青混合料的老化后的水稳定性、高低温稳定性,分析抗剥落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长期老化时间增加,掺加抗剥落剂的沥青性能衰减较未掺加抗剥落剂的明显;而且抗剥落剂掺量越大,这种衰减越明显;不同抗剥落剂掺量下沥青老化属于一级反应,随着抗剥落剂掺量的增加,沥青老化反应速率常数呈现增大趋势;沥青混合料未老化时,随着抗剥落剂掺量增加,其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高温稳定性呈现降低趋势;经过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后,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均呈现下降趋势、高温稳定性呈现增大趋势;且长期老化后掺加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将天然沥青应用于路面,通过在基质沥青中掺加不同剂量的四川天然沥青,对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粘附性、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将四川天然沥青掺加基质沥青能够大大提高和改善基质沥青的高温性、粘附性以及水稳定性,并且随着天然沥青剂量的逐渐增加,沥青由溶胶型沥青向溶—凝胶型沥青转化,其高温稳定性、粘附性及水稳定性逐渐增强。天然沥青对基质沥青的低温流变性则表现为双重性,低温延度有所下降,但当量脆点指标却得以改善,且其玻璃化温度相对于基质沥青有所升高。掺入天然沥青后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低温时的最大拉应变、抗弯拉强度和劲度模量均增加,表明低温抗裂性能总体上得以改善,但柔韧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