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特阿拉伯可谓沙漠之国,鲁卜哈利沙漠和内夫得沙漠覆盖了国土的大部分。气候属热带荒漠型,终年干燥少雨。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沙特的农业长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1938年发现石油后,一直靠石油美元换取粮食。“面包篮子”然而近一二十年来,依旧是在这荒凉的沙漠中,沙特农业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古代新疆绿洲农业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论述唐代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开发活动,探讨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认为以屯田为主的唐代新疆绿洲农业开发,与绿洲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其资源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都具有利于生态发展的合理性。虽然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存在一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因素,但尚未达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新疆绿洲农业与水的关系,新疆绿洲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在节水。只有切实做好节水工作,才能使新疆农业长足发展,从而维系生态平衡,创建美好绿洲,带动和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台县地处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其生态环境特点导致特殊的农业特点,通过对高台县绿洲农业基本特征及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提出高台县绿洲农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沙产业与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西北沙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沙产业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论述了沙产业开发必须与沙区生态条件不断改善和绿洲农业持续发展相结合,认为选择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是实施西北地区沙产业开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近60年民乐县农业绿洲在波动中不断扩张.基于实地访谈和统计数据,借助遥感资料,定性分析了民乐县农业绿洲扩张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认为人文因素是农业绿洲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业绿洲扩张的主导人文驱动机制不同.1949-1980年人口增长主导扩张,1981-200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口增长共同主导扩张,而2004年以来是经济利益主导扩张.  相似文献   

7.
新疆内流型绿洲的最大特点是绿洲分布在山前至沙漠的倾斜平原上,形成沙漠与绿洲不同部位的高度差。冬季处于地势低洼的沙漠沉积冷空气最多,绿洲则随着高度上升而冷空气逐渐减少,导致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影响作物布局及有关农业技术。石河子地区夏季沙漠的增温效应直接影响绿洲不同部位的气温,形成距离沙漠越远,温度越低,呈负相关关系(r=-0.8813*);冬季沙漠与绿洲由于沉积冷空气多少的差异,也形成距离与温度的弱正相关关系(r=0.8489);在春、秋季沙漠与绿洲间的温度则无相关关系(r=-0.4218及0.5524)。以上共同构成石河子绿洲农业的热量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农业生产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水资源利用失调,土地沙漠化严重,化学制品污染及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设绿洲生态农业成为新疆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应当以现代技术为核心,以人、水、土为支点,以外部生态环境治理相协调,构建新疆生态农业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9.
河西农业系统现状及其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玮  李玉兰  满多清 《甘肃科技》2004,20(3):11-13,18
河西农业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干旱缺水、风沙危害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 ,脆弱生态环境恶化。河西农业系统发展对策应是促进和发展南部高山水源涵养林、牧业系统 ,中部绿洲农业系统和北部沙漠综合治理及资源持续利用系统 ,只有这三个子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才能使河西总的农业系统维持和发展 ,实现高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地区100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增温平均1.76℃(1~2℃);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5297-0.0335x,r=0.8813~*。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有多方面作用,形成夏季富照高温、秋季日较差大以及促成棉花在夏季的“冷害”等,深刻地影响绿洲特色农业、栽培技术及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1.
黑河绿洲农业自然资源空间组合与潜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着重计算分析了黑河流域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光温潜力衰减明显,衰减最为明显的区域是上游祁连山区和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地区,分别达68%和64%,尽管如此,目前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中游地区的高位冷凉型绿洲(1700-2300m)增产潜力最大,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光、热、水、土资源的空间组合错位,限制了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进一步发挥,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贫民是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农作物的合理布局,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安排在最适宜的种植区,高位冷凉绿洲区今后应以春小麦、马铃薯、胡麻、油菜、蚕豆等为主,逐步压缩中位绿洲春小麦种植面积,中位绿洲(1100-1400m)及低位绿洲(900-1100m)以玉米、谷子和瓜、果、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光、热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2.
农业发展与高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 《科技潮》2000,(12):55-57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当代世界农业发展中,科技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本世纪中叶以来,科技进步在世界农业发展中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印度农业发生了震动世界的“绿色革命”。这是一场以推广应用新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农业技术革命,通过引进、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合理实施农田灌溉、提高化肥利用率、鼓励采用农业机械以  相似文献   

13.
绿洲农业水资源模糊规划及其模拟解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绿洲农业水资源规划中人们对问题模糊认识的特点,采用模糊资源约束线性规划建立了绿洲农业水资源优化利用的模糊模型.针对模糊资源约束规划求解工作量太大这一缺点,用计算机模拟求出带参数的模拟解,为绿洲地区农业水资源在不同管理背景下的优化利用决策提供依据,使决策过程更具柔性和可操作性.最后还给出了模型应用的一个实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振兴甘肃省农业经济,开创农业建设新局面,促进甘肃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央决定加快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自82年以来中央和省上召开了多次会议,确定了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重要措施.为此,甘肃省成立了"两西"建设指挥部,提出了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规划.河西走廊是著名的绿洲农业区,绿洲农业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历史社会条件的影响,这里农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解放后三十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对这里的农业建设作了巨大的努力,收到了很大的效益,但是从整体来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农业面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河西走廊的农业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规  相似文献   

15.
靳丽霞 《科技资讯》2011,(7):141-141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国家,不论是在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还是在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承认农业在经济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农业化,打破农业瓶颈,必须紧随市场步伐,实现农业的金融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旱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根据这些环境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着重论述了对绿洲系统的研究,并阐述了运用生态场理论从整体和动态上判断与预测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除少部分资源性工业外,绿洲地区大多为干旱农业区,目前绿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以节水为主的综合性农业开发;现实证明,节水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放缓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原有总量和速度;处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社会的关键时期,实行治沙、旅游、生态、绿洲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可节约大量的农业耕种水资源,且沙漠旅游和绿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特色沙漠旅游消费、拉动沙产业不断发展,这是西北沙漠绿洲地区进行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期待能成为"一带一路"陆上经济带的新增长点,以促进沙漠绿洲地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进入农业新时期,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农村产业结构呈现多样化格局,农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应是适应于社会最优和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要求。因此,新时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应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一、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水平低是我国农业落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因素。特别  相似文献   

19.
李波  张建平  王宏锦  丁文 《汉中科技》2011,(1):11-12,25
汉中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落后的传统农业向先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以农业植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应用、新型工业产品在农业上的大面积应用,较大地提高了汉中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中国劳动力由廉价向稀缺转变的同时,农业的转型升级将随之而加快。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范围看,农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广播、电话通信信息化;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和文字处理、农业数据库开发;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并且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网络通信系统,电脑普及到千家万户,这使计算机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得到可能.本文探讨了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对农业中的影响,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运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