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选手林丹和李宗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的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同时对双方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人的技战术打法有相似之处但也各有自己的风格。在不同技术使用次数上两人各有不同,但从体能和心理素质来说林丹略占优势。指出双方技战术打法特点及优势与不足,可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以后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政  张辉  徐根秀 《科技信息》2009,(34):254-255
当今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总趋势仍然朝着"快速、全面、进攻、多变"的方向发展。为了保持我国羽毛球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必须抓好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只有在训练中全面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羽毛球专项特点进行符合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科学训练,才是提高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环节。根据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在掌握技术动作时,运动员的"球感"好或差,将直接影响击球质量。"球感"在羽毛球专项运动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运动员形成和发展了这种专门化知觉的能力后,能使运动员得心应手地运用击球动作并随意地巧妙进行各种形式的击球。运动员一旦形成敏锐的"球感",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能使行动变得灵活自如,并可以使注意力从完成击球动作过程中解放出来,多考虑场上的战术运用情况或其它方面。因此,需要加强专选班学员的"球感"培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加强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力量是一项重要素质,它是羽毛球运动员提高技术水平,攀登技术高峰的基础。当今的羽毛球运动朝着快速全面进攻的方向发展。以力量、速度占优势的先进打法,已成为争魁夺冠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智辉 《科技信息》2010,(10):277-277,279
直拍正胶快攻打法是乒乓球运动中进攻型打法的一种,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创新,这种打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归纳推理等方法阐述了该技术打法的特点及其衰退的原因,并讨论了要保持该打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其技术创新。研究结果表明直拍正胶快攻打法有其鲜明的快、准、狠、变等特点。但其反手位攻防转换能力弱。本文通过对正胶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直拍正胶进攻型打法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该打法在中国乒乓球运动中能够重放光辉!  相似文献   

5.
毛启霞 《科技资讯》2014,(31):210-210
2014"鹿城球王"羽毛球争霸赛是一场包头市全民参与的草根球王争霸赛,旨在以羽毛球运动为群众搭建一个全民健身、大众参与的平台,深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该文通过文献归纳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并进一步阐述羽毛球运动在首届"鹿城球王"争霸赛中产生的社会价值、文化效应以及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羽毛球运动当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小燕 《科技信息》2011,(13):328-328
当前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坚持"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风格,全面、进攻、快速、多拍,以攻为主,配合积极防守反攻,快速与变速结合以及节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的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林丹和李宗伟的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并对双方各场区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得失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人在比赛中多数是采用通过重点控制网前为后场创造进攻机会的技战术打法.利用前场和后场技术向对方发起攻击是双方得分的主要手段,但更多的是靠对手出现失误来得分的,尤其是李宗伟的失误较多.指出了双方技战术打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胡朋 《科技资讯》2014,(33):208-208
随着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广泛开展,有必要对其开展的模式与构想进行细致的研究。该文在对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深入探索与分析了影响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的因素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探讨了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的模式及构想,以便在今后促进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开展,提升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1分每球得分制的探讨,对新赛制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新赛制下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向,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高伟华  王德平 《科技信息》2013,(10):335-335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30界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运动员的前场技战术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林丹在网前以挑球技术为主,打法保守;李宗伟以搓放球为主,打法积极主动;但从双方的技术特点来比较,双方在网前所采用的战术都非常合理。  相似文献   

11.
羽毛球是一项对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没有过高要求、深受大众喜爱的球类运动。近年来,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我国羽毛球运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中国运动健儿多次登顶羽坛高峰,高校羽毛球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劈吊技术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为此,该文以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劈吊技术教学为主题,分析了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劈吊技术教学特征、意义和现状,并就羽毛球专项学生劈吊技术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羽毛球运动的群众基础以及其中蕴涵着的巨大商机,从而推动经营型羽毛球俱乐部在我国的发展,并对此提出符合该类型俱乐部长远发展并创造更多经济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毅 《科技咨询导报》2014,(29):235-235
羽毛球运动是一种普及性较高的社会性运动项目,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人们的欢迎。我国在羽毛球运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世界项羽毛球比赛赛事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世界羽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要想在羽毛球比猜中脱颖而出,赢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队员在赛前要制定相应的战术计划,分析竞争对手的技术特点,并在比赛中进行有效的战术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比赛成绩。战术意识的培养不应该只局限于羽毛球专业训练的角度,同时还应配合以有效的心理战术,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发挥战术效果。文章将对羽毛球战术意识培养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介绍,并着重分析了提高战术意识的方法,旨在对羽毛球战术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祯耀 《科技信息》2011,(11):138-138,174
近几年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快速进攻已成为各国技术打法的核心内容。快速的主要目的在于抢时间,实现突击,夺得主动,进而取胜。这种发展趋势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快速打法的需要。因此,在训练中应当抓住提高速度这一主要矛盾,为运动员攀登世界技术高峰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实验法及个人的训练体会,对专项速度所包括的内容,及如何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4-2003年我国羽毛球运动科研状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4-2003年我国中文体育类期刊有关羽毛球运动的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我国羽毛球科研论文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研究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但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科研的合作程度以及科研的力量相对薄弱.提出我国应加大羽毛球运动的科研投入,对先进的羽毛球运动理念和影响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羽毛球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运动项目有其规律性的东西,羽毛球运动也是如此。分析羽毛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指出正确处理好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战术之间的本质关系是羽毛球运动致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21分新赛制对羽毛球竞赛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5月,国际羽联采用"21分直接得分制"新规则以来,新赛制对羽毛球竞赛规律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较多的媒体及其专业文章分析了新赛制对比赛造成的可能影响,大部分是基于直观观察和主观描述,并缺乏对变化原因的分析.本文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技术统计,模拟比赛测试等手段,客观地分析了新赛制带来的变化,认为:新赛制所导致的一系列技战术打法的改变及其对体能要求的变化,主要源于"偶然性提高、心理压力加大、持续时间可预见性升高";新赛制对羽毛球竞赛规律的影响是局部的,并未改变羽毛球运动制胜规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12年我国羽毛球选手林丹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中的获胜,羽毛球这项运动再次在我国“火”了起来,有关羽毛球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也再次广得人们的关注.对于羽毛球运动员来说,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尤其重要,本文将从生理、心理和技术三个方面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进行探索,以增强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发现,羽毛球运动中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跟腱断裂的损伤比较高.本文就羽毛球运动中,导致跟腱断裂的原因损伤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羽毛球运动爱好者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孙培全  王建军 《科技信息》2010,(2):302-302,304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24届至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单打比赛中获奖运动员的打法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提出了乒乓球打法类型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乒乓球基层训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